应变倍增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3604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变倍增器,该应变倍增器包括弓形结构(1)、弹性体(4)、两个水平支臂(2)和两个安装脚(3),所述弓形结构(1)包括两个侧部(11)和将该两个侧部(11)的一端相连接的连接部(12),所述两个水平支臂(2)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弓形结构(1)的两个侧部(11)上,所述两个安装脚(3)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水平支臂(2)的下方,所述弹性体(4)设置在所述两个侧部(11)之间以使得所述弓形结构(1)处于预压力状态,其中,所述安装脚(3)的高度(a)为5mm至9m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高了安装脚的高度,从而便于导线与弹性体底部的应变片连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变倍增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弓形位移集中型应变倍增器。
技术介绍
应变倍增器是在不影响被测试件应变的条件下,通过变形传递使倍增器上某部位机械应变大于被测试件应变。应变倍增器通常作为用于疲劳监测的疲劳寿命计的配套元件。疲劳寿命计是一种疲劳损伤传感元件,它通过电阻变化量的自动累积来记录所粘贴处的交变应变历程,适用于结构长期疲劳损伤监测。目前,疲劳寿命计主要用于航空航天结构疲劳损伤监测,如航材30CrMnSi等。由于疲劳寿命计的应变门槛值为1000 μ ε,因此当应变幅值低于这一门槛值时,疲劳寿命计不会产生电阻累积效应,这大大地限制了其在其它工程的应用,如工程中常用钢材A3钢,当其应力幅值达到疲劳极限时,其应变幅值仍然低于疲劳寿命计门槛值,因此必须借助于应变倍增器,使疲劳寿命计感受到的应变大十疲劳寿命计门槛值,才能完成对该结构材料的疲劳监测。弓形位移集中型应变倍增器是一种现有的应变倍增器,如图1所示,该种应变倍增器通常包括弓形结构1、弹性体4、两个水平支臂2和两个安装脚3,弓形结构1包括两个侧部11和将该两个侧部11的一端相连接的连接部12,两个水平支臂2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弓形结构1的两个侧部11上,两个安装脚3分别设置在两个水平支臂2的另一端的下方, 弹性体4设置在两个侧部11之间以使得弓形结构1处于预压力状态。使用时,通过安装脚 3将应变倍增器安装到待测位置上,在弹性体4上安装应变片。由于水平支臂2的刚度较大,弓形结构1的刚度较小,弓形结构1弯曲变形比水平支臂2的轴向变形大得多,通过水平支臂2将两端的安装脚3之间的位移集中于弓形结构1开口处(即弓形结构1的两个侧部11之间),使得开口处的橡胶弹性体4上的应变放大。从而通过安装在弹性体4上的应变片可以测量该弹性体4的应变值(即被应变倍增器放大后的应变值)。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将应变片安装(例如粘贴)在弹性体4的底部,从而需要将导线与弹性体4底部的应变片连接。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上述弓形位移集中型应变倍增器的结构很难将导线与弹性体4底部的应变片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变倍增器,该应变倍增器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将导线与弹性体底部的应变片连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应变倍增器,该应变倍增器包括弓形结构、弹性体、两个水平支臂和两个安装脚,所述弓形结构包括两个侧部和将该两个侧部的一端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两个水平支臂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弓形结构的两个侧部上,所述两个安装脚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水平支臂的下方,所述弹性体设置在所述两个侧部之间以使得所述弓形结构处于预压力状态,其中,所述安装脚的高度为5mm至9mm。优选地,所述安装脚的高度与所述弓形结构的高度的比值为1/5至1/7。优选地,所述水平支 臂的所述一端的整个端面与所述侧部接触。优选地,所述两个侧部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弹性体的厚度的比值为0. 94至0. 9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高了安装脚的高度,从而便于导线与弹性体底部的应变片连接。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的应力倍增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应力倍增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弓形结构2 支臂3 安装脚 4 弹性体11 侧部 12 连接部5 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应变倍增器在如图2所示状态下的方位。例如如图2所示,安装脚3位于弓形结构1 的下方。当然,应变倍增器也可以以其他方位安装。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应变倍增器,该应变倍增器包括弓形结构1、弹性体4、两个支臂2和两个安装脚3,所述弓形结构1包括两个侧部11和将该两个侧部11的一端相连接的连接部12,所述两个支臂2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弓形结构1的两个侧部11上,所述两个安装脚3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支臂2的下方,所述弹性体4设置在所述两个侧部11之间以使得所述弓形结构1处于预压力状态,其中,所述支臂2的拉伸刚度与所述弓形结构1的抗弯刚度的比值为35至45。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要保证应变倍增器的放大倍数,使两个安装脚3之间的位移尽可能地集中到中间的弓形结构1的开口处,希望支臂2的刚度较大而弓形结构1刚度较小;而为了使弓形结构1的开口处的橡胶弹性体4处于良好的受压状态,又需要弓形结构 1有较大的刚度。因而需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刚度。本领域所公知的是,支臂2的刚度通常用拉伸刚度来衡量,而弓形结构1的刚度则通常通过抗弯刚度来衡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专利技术人通过对支臂2和弓形结构1的刚度进行优化,将支臂2的拉伸刚度与弓形结构1 的抗弯刚度的比值设计为35至45 (数值之比),从而能够既保证应变倍增器的放大倍数, 又能够使弓形结构1的开口处的橡胶弹性体4处于良好的受压状态。例如,所述弓形结构 1的抗弯刚度可以为1. 05X IO4N · m2,所述支臂2的拉伸刚度可以为4. 2X105N。应力倍增器的弓形结构1、支臂2和安装脚3可以一体形成,例如可以由16Mnq钢一体形成。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将应变片安装(例如粘贴)在弹性体4的底部,从而需要将导线与弹性体4底部的应变片连接。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脚3的高度a为5mm至 9mm,例如6mm。从而便于导线与弹性体4底部的应变片连接。更优选地,所述安装脚3的高度a与所述弓形结构1的高度h的比值为1/5至1/7,例如1/5,从而进一步便于导线与弹性体4底部的应变片连接。应变倍增器的支臂2通常水平地延伸。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应变倍增器中,支臂 2的一端与弓形结构1的侧部11之间存在凹槽5。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该凹槽5的存在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使得应变倍增器容易损坏,影响应变倍增器的寿命。因此优选地, 如图2所示,所述支臂2的所述一端的整个端面与所述侧部11接触,即支臂2与弓形结构 1的侧部11之间不存在如图1所示的凹槽5,从而在支臂2与弓形结构1之间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可以延长应变倍增器的寿命。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需要合理地选择弓形结构1的两个侧部11之间的间距b和弹性体4的厚度w,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弹性体4处于预压力状态,而又不超出弓形结构1 的弹性范围。因此优选地,如图2所示,弓形结构1的两个侧部11之间的间距b与弹性体 4的厚度w的比值为0. 94至0. 98。从而能够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弹性体4处于预压力状态, 而又不超出弓形结构1的弹性范围。例如所述间距b为5mm,弹性体4的厚度w为5. 1mm。 当然,弓形结构1的两个侧部11之间的间距b和弹性体4的厚度w都是指在自然状态下测得,即,在弓形结构1和弹性体4没有相互安装,并且都没有受到外界作用力的状态下所测得的尺寸。所述弹性体4可以由各种适当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由各种橡胶(例如乙烯基硅橡胶)制成。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变倍增器,该应变倍增器包括弓形结构(1)、弹性体(4)、两个水平支臂(2)和两个安装脚(3),所述弓形结构(1)包括两个侧部(11)和将该两个侧部(11)的一端相连接的连接部(12),所述两个水平支臂(2)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弓形结构(1)的两个侧部(11)上,所述两个安装脚(3)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水平支臂(2)的下方,所述弹性体(4)设置在所述两个侧部(11)之间以使得所述弓形结构(1)处于预压力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脚(3)的高度(a)为5mm至9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变倍增器,该应变倍增器包括弓形结构(1)、弹性体(4)、两个水平支臂(2)和两个安装脚(3),所述弓形结构(1)包括两个侧部(11)和将该两个侧部(11)的一端相连接的连接部(12),所述两个水平支臂(2)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弓形结构(1)的两个侧部 (11)上,所述两个安装脚(3)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水平支臂(2)的下方,所述弹性体(4)设置在所述两个侧部(11)之间以使得所述弓形结构(1)处于预压力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脚⑶的高度(a)为5mm至9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变倍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晋中李晓建任伟新戴恩斌李桂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