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永磁电动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三相永磁伺服电动机,该电动机适用于直接驱动和位置、速率伺服控制应用。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涉及的永磁直流电动机,主要是指能够有效地产生具有低扭矩波动的伺服电动机。其中,扭矩波动主要包括较低的齿槽效应扭矩分量(定位力矩)、较低的电流与电势谐波扭矩分量。目前,此类伺服电动机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力矩波动小、输出功率大(转速和力矩的乘积大)、过载能力大、体积小、价格低等等。产生力矩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1)定子电流谐波与反电势谐波乘积呈现的力矩波动;( 定子电流为零时转子转动,由于齿槽效应产生磁导变化呈现的定位力矩波动。抑制力矩波动的主要方法包括(1)传统的分数槽绕组设计;(2)优化齿槽与磁极配合的集中绕组设计,例如名为“高效永磁无刷电动机”,公开号CN1856921A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其中,传统的分数槽绕组设计的电机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很高。优化齿槽与磁极配合的集中绕组设计具有性价比高的特点,但其只适应于磁极数大于20的低速伺服电机。在公开号为CN101371425A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磁极数2P = 16,齿槽数Z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永磁伺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转子铁芯(1)上装有多对永磁体(4),定子(2)的齿槽中装有三相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上的磁极数2P=16;所述定子铁芯的槽数Z=24,相应有二十四个齿,所述槽的槽口(3)宽度为0.1~3.0mm;所述二十四个齿中包括十二个大齿(8)、六个小齿(9)、以及六个更小的微齿(10);所述三相绕组为十二个集中绕组,分别装于所述十二个大齿上,所述绕组和齿的排列次序:小齿→装A相绕组的大齿→微齿→装C相绕组的大齿→小齿→装B相绕组的大齿→微齿→装A相绕组的大齿→小齿→装C相绕组的大齿→微齿→装B相绕组的大齿→小齿→装A相绕组的大齿→微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永磁伺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转子铁芯(1)上装有多对永磁体,定子 (2)的齿槽中装有三相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上的磁极数2P= 16 ;所述定子铁芯的槽数Z = M,相应有二十四个齿,所述槽的槽口(3)宽度为0. 1 3. Omm;所述二十四个齿中包括十二个大齿(8)、六个小齿(9)、以及六个更小的微齿(10);所述三相绕组为十二个集中绕组,分别装于所述十二个大齿上,所述绕组和齿的排列次序小齿一装A相绕组的大齿一微齿一装C相绕组的大齿一小齿一装B相绕组的大齿一微齿一装A相绕组的大齿一小齿一装C相绕组的大齿一微齿一装B相绕组的大齿一小齿一装A相绕组的大齿一微齿一装 C相绕组的大齿一小齿一装B相绕组的大齿一微齿一装A相绕组的大齿一小齿一装C相绕组的大齿一微齿一装B相绕组的大齿;所述定子铁芯上的每个大齿占圆周22. 5° 士2. 5° 机械角度,即180° 士20°电角度;每个小齿占圆周10° 士2. 5°机械角度,S卩80° 士20° 电角度;每个微齿占圆周5° 士2. 5°机械角度,即40° 士20°电角度;其中每个齿所占圆周机械角度包含一个所述槽口( 的宽度,且其中四个大齿、两个小齿、再加上两个微齿的机械角度之和等于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永磁伺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上各个永磁体的N、S磁极相间排列,所述永磁体是径向充磁的瓦形磁钢、或者是平行充磁的瓦形磁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相永磁伺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瓦形磁钢的外圆两侧设有角度不大于7. 5°、长度不大于磁钢的外圆弧长1/4的削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永磁伺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物理气隙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坤梅,曹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