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忠贵专利>正文

一柱式组合钢架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11398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柱式组合钢架立交桥,包括立柱、承重梁、支撑梁、钢板、钢索及钢丝网构成的圆形桥面和坡道桥面其中:立柱固定在地面上的圆形钢板底座上;多根承重梁呈辐射状均匀地固接于立柱周围,构成以立柱为中心的立交桥圆形桥面支架;立交桥圆形桥面与地面路口连接的坡道桥由坡道梁与承重梁固接形成;相邻两承重梁间用槽钢梯状连接,在承重梁上铺设钢板,钢板面上铺设钢丝网,形成圆形路面;两根向上凸起的弧形坡道梁构成桥架,坡道梁上端与对应的承重梁外端固接,下端与预先固定于地面的钢板底座固接,在两坡道梁上分别铺设宽度与桥面宽度尺寸一致的“槽型”钢板和钢丝网,形成一个行车坡道;能有效分流城市小型车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一柱式组合钢架立交桥
技术介绍
现代交通发展迅速,城市交通拥堵是全球一大难题,在交叉路口采用增设红绿灯, 加强交警执勤等辅助手段,解决了交通安全和有序的问题,但在等候通行的过程中,又形成了车辆斩再次滞留,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车辆的拥堵现象。使得城市汽车通行困难,即费时又耗油,还堵心,造成城市空气污染严重。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只有采用立体线路分流交通路口的通行车辆,构建立体交通,现在普遍采用的钢筋混凝土式立交桥,因成本高,工期长,占地面积大,施工期间对交通和环境影响大而难于在城市交通网中大范围推广。城市车辆剧增,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只有选择成本低,工期短在原有路面直接安装建造的一柱式组合钢架立交桥,才能迅速有效分流交叉路口通行车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公开一种一柱式组合钢架立交桥,以分流城市交叉路口小型车辆为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避免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同时又克服现有钢筋混凝土立交桥工程大,占地面积大,施工期长,造价高的不足。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柱式组合钢架立交桥,包括立柱、承重梁、支撑梁、 钢板、钢索、钢丝网及在两支撑梁顶端间的广告牌组合安装而成。以立柱为中心,立柱固定在预先固定在地面上的圆形钢板底座上;多根承重梁呈辐射状均勻地固接于立柱周围,承重梁与立柱间夹角在90-95°之间,构成以立柱为中心的立交桥圆形桥面支架;立交桥圆形桥面与地面路口连接的坡道桥由坡道梁与承重梁固接形成;相邻两承重梁间用槽钢梯状连接,在承重梁上铺设钢板,钢板面上铺设钢丝网,形成空中圆形路面;在承重梁上方的立柱上呈辐射状安装多根支撑梁,每根支撑梁与立柱以大于90°小于120°夹角连接。相邻两支撑梁的顶端用钢索绷紧连接;坡道桥架由两根向上凸起的弧形坡道梁构成桥架,或坡道桥架用强度达到承重要求的两根直形坡道梁构成,,坡道梁上端与对应的承重梁外端固接,下端与预先固定于地面的钢板底座固接,两坡道梁间距与小型车辆轮距相当;在两坡道梁上分别铺设宽度与桥面宽度尺寸一致的“槽型”钢板和钢丝网,形成一个行车坡道。在每个路口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安装一个上行坡道、一个下行车坡道,上行坡道长于下行坡道。每根支撑梁的顶端用钢索与立柱拉紧连接,坡道对应的支撑梁顶端再与坡道梁的底座用主钢索固接,主钢索与构成坡道面的槽型钢板外缘再用支钢索梯状张紧连接,两根主钢索拉紧一条行车坡道拉紧结构,圆形桥面钢板外缘与相应的支撑梁顶端用垂直钢索拉紧连接。在相邻两支撑梁的顶端安装一个活动式广告牌,在立柱顶端安装一个旋转式标志牌。在此设计方案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制作一层或多层立交桥,同一路口方向设计制作一条或多条行车坡道,有效分流交叉路口的小型车辆。按照上述方案即可制成一柱式组合钢架立交桥,在相应区域内可组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工好需要的组件后,夜间现场安装成型。桥上安装红绿灯辅助管理,交通更安全, 解堵效果更突出。这样制成的一柱式组合钢架立交桥,能有效分流城市小型车辆即城市交通中占主流的各类10座以下的车辆。使左行直行的车辆,在交叉路口直接通过立交桥上的圆盘绕行后向左或向前直行,不需要在路口停车等到红绿灯信号指示才前行。而地面道路就留给了右行车辆和大型车辆行走,达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它相对现有的钢筋混凝土立交桥,施工方便。相关组件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成型。施工容易,工期短,施工期间对交通和周围环境影响小。附图说明图1是一柱式组合钢架立交桥架体结构图;图2是承重梁与立柱连接后构成形状示意图;图3是支撑梁与立柱连接后构成形状示意图;图4是铺设在承重梁上的钢板及钢丝网路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承重梁和支撑梁与立柱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承重梁与坡道梁连接结构及承重梁或支撑梁与立柱连接处的立柱内部加强钢架结构图;图7是工字形坡道梁间的连接套立体形状图;图8为坡道截面图;图9为车道俯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作为实施例,对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2、3、5、6,一柱式组合钢架立交桥的立柱6制成圆柱形,根据高度要求分段制作,每段均可制作法兰盘式连接部,用螺栓固接为一体。若立柱强度不够,可在立柱内部,与承重梁或支撑梁部焊接十字形或米字形加强钢架23或浇筑混凝土。丁字路口和多叉路口的立柱可制成半圆形或方形。立柱6安装在预先做好的路面中心处的底座11上。构成圆形桥面支架的多根承重梁12围绕着立柱的同一圆周线呈辐射状固接在立柱6上,与立柱夹角为大于90°而小于95°角,自立柱6连接处向上斜,使在其上铺设钢板 20后形成的圆形桥面呈外高内低的小角度斜面;每根承重梁12的下方固接与立柱间呈三角形的支梁23 ;参照图2,相邻两根承重梁12间呈梯状焊接槽钢16。位于立柱上部的所有支撑梁8,也围绕立柱的同一圆周线,呈辐射状固接在立柱6上,支撑梁8与立柱6的夹角大于90°小于120°角;每根支撑梁8与立柱6连接处的上方固接使三者形成三角形的拉梁21。相邻两根支撑梁8间用钢索7拉紧连接,每根支撑梁8与立柱6间用斜拉钢索4固接拉紧;每根支撑梁外端与下方的圆形路面边缘立起的钢板10间用钢索17垂直固接。所述承重梁12和支撑梁8与立柱6的夹角是指梁与立柱相交处的下段形成的角度。承重梁 12及承重梁下面支梁22、支撑梁8及支撑梁上端拉梁21与立柱6连接采用与立柱柱面吻合的弧形面钢板连接件对,螺栓连接;螺栓应预先穿过立柱钢板焊接固定牢实。参照图1、 4、5、6,坡道梁13分段制作,两段连接处为外套式螺栓固接,外套25形状与工字型坡道梁形体相吻合;与底座15和承重梁12外端的连接采用钢板连接件螺栓固接,即预先在承重梁 12的外端和坡道梁13的两端焊接好钢板连接件,焊接钢板连接件时应根据坡道实际倾斜角度焊成。参照图4,铺设于圆形桥面上位于行车道两边的钢板为“L”型钢板,且边缘立起的钢板10的尺寸应有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要求的高度,桥面内部用平板型钢板铺设,用螺钉固定在下面的承重梁12上。再在钢板路面20上铺设钢丝网19,形成增大摩擦力的防滑路面。在坡道梁13的段与段连接部,坡道梁13与承重梁12的连接部,承重梁12与立柱 6连接部铺设钢板时,应预留间隙,待铺设钢丝网19或27后,再用相应花纹钢板18压实固定。铺设钢丝网的目的是防滑,使行车的坡道可以相应做短一些,保证行车安全和延长桥面使用寿命。参照图1、5、8,在两根坡道梁13构成的坡道桥架上铺设预先压制成的槽型钢板 26,再在槽型钢板内铺设钢丝网27即构成坡道桥面。所述槽型钢板沈底面的宽度尺寸与设计路面宽度一致,即槽型钢板26底部作为路面9,槽型钢板竖边14为安全防护挡边。槽型钢板沈通过螺栓固定在坡道梁上,钢丝网27固定在槽型钢板底面上。安装时,使位于槽型钢板下面的两坡道梁13外侧有20-30公分的宽出尺寸。保证车辆行驶中的车轮在坡道梁的受力路面上,同时又有允许的跑偏范围。参照图1、8,用于将坡道桥面与主钢索1垂直连接的支钢索2的下端固结在槽型钢板竖边14上,支钢索2沿坡道桥面自下而上呈梯状分布;连接在槽型钢板沈竖边14与上方对应的主钢索1上。既起到加强坡道桥重力移向立柱6的效果,又有强化槽型钢板竖边14防护能力的作用。主钢索1分两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柱式组合钢架立交桥,包括立柱(6)、承重梁(12)、支撑梁(8)、钢板、钢索及钢丝网构成的圆形桥面和坡道桥面及在两支撑梁(8)顶端间的广告牌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a、立柱固定在地面上的圆形钢板底座(11)上;多根承重梁(12)呈辐射状均匀地固接于立柱(6)周围,构成以立柱为中心的立交桥圆形桥面支架;立交桥圆形桥面与地面路口连接的坡道桥由坡道梁(13)与承重梁(12)固接形成;相邻两承重梁(12)间用槽钢(16)梯状固接,在承重梁(12)上铺设钢板(20),钢板面上铺设钢丝网(19),形成圆形路面;b、在承重梁上方的立柱(6)上呈辐射状安装多根支撑梁(8),相邻两支撑梁的顶端用钢索(7)绷紧连接;c、坡道桥架由两根向上凸起的弧形坡道梁(13)构成桥架,坡道梁(13)上端与对应的承重梁(12)外端固接,下端与预先固定于地面的钢板底座(15)固接,两坡道梁间距与小型车辆轮距相当;在两坡道梁上分别铺设宽度与桥面宽度尺寸一致的槽型钢板(26)和钢丝网(27),形成一个行车坡道;d、每根支撑梁(8)的顶端用钢索(4)与立柱(6)固接;e、坡道对应的支撑梁(8)顶端再与坡道梁(13)的底座(15)用主钢索(1)固接,主钢索(1)与坡道槽型钢板(26)外缘再用支钢索(2)梯状张紧连接,两根主钢索(1)拉紧形成一条行车坡道的拉紧结构;f、圆形桥面钢板(10)外缘与相应的支撑梁(8)顶端用垂直钢索(17)拉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柱式组合钢架立交桥,包括立柱(6)、承重梁(12)、支撑梁(8)、钢板、钢索及钢丝网构成的圆形桥面和坡道桥面及在两支撑梁(8)顶端间的广告牌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a、立柱固定在地面上的圆形钢板底座(11)上;多根承重梁(1 呈辐射状均勻地固接于立柱(6)周围,构成以立柱为中心的立交桥圆形桥面支架;立交桥圆形桥面与地面路口连接的坡道桥由坡道梁(1 与承重梁(1 固接形成;相邻两承重梁(1 间用槽钢(16) 梯状固接,在承重梁(12)上铺设钢板(20),钢板面上铺设钢丝网(19),形成圆形路面;b、在承重梁上方的立柱(6)上呈辐射状安装多根支撑梁(8),相邻两支撑梁的顶端用钢索(7)绷紧连接;c、坡道桥架由两根向上凸起的弧形坡道梁(1 构成桥架,坡道梁(1 上端与对应的承重梁(1 外端固接,下端与预先固定于地面的钢板底座(1 固接,两坡道梁间距与小型车辆轮距相当;在两坡道梁上分别铺设宽度与桥面宽度尺寸一致的槽型钢板06)和钢丝网(27),形成一个行车坡道;d、每根支撑梁⑶的顶端用钢索⑷与立柱(6)固接;e、坡道对应的支撑梁(8)顶端再与坡道梁(1 的底座(1 用主钢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贵
申请(专利权)人:张忠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