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尚守亮专利>正文

多挤压杆挤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0965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挤压杆挤压设备,它是在活动横梁上设置有挤压杆底座,在挤压杆底座上设置数量为至少两个的挤压杆,挤压孔与挤压杆的数量相同,位置对应;挤压模具与挤压筒相对应,挤压模具包括依次相连的导流板、上模及下模,导流板内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与挤压孔数量相同,所有导流槽出口相互连通,导流槽的进口与挤压孔对应,导流槽与上模及下模连通,它是将挤压筒内设置的挤压孔制作成多孔,设置与挤压孔相应挤压杆,在挤压模具上设置导流板,挤压杆将金属挤压坯料从多个挤压孔挤出,经导流板导流后进入模具内,从而使在挤压机同等吨位的情况下,制备出比现有挤压设备更大宽度的金属型材,尤其可以制备宽幅铝、镁合金薄壁中空型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型材的制备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制备宽幅空心薄壁型材的多挤压杆挤压设备
技术介绍
大规格铝、镁合金型材,特别是宽幅空心薄壁型材在航空航天器制造、交通运输装备, 特别是现代轨道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现有制备铝、镁合金型材的方法是采用挤压的方法,通过挤压设备及挤压工具将铝、镁合金锭坯挤压成铝、镁合金型材。在挤压形成铝、镁合金型材时,形成的铝、镁合金型材的宽度受到锭坯直径的约束;锭坯直径受到挤压设备的挤压筒直径的限制;而挤压筒直径由挤压机的最大挤压能力决定;其中现有的挤压设备中的挤压筒为单孔圆柱形;也有采用单孔扁挤压筒挤压的,扁挤压筒和扁挤压杆的使用寿命很短,其关键技术有待解决。现有的万吨挤压机的圆形挤压筒直径最大为600mm,由此宽展模具挤压出的型材的宽度最多能达到780mm,就是采用扁挤压筒挤压出的型材宽度不大于900mm,。由此,根据现有的挤压筒及挤压杆无法制备更大宽度的型材。同吨位挤压机在坯料断面积相同、挤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可挤出空心型材宽度为 当挤压筒的挤压孔为单孔圆筒,挤压孔直径为D时挤出空心型材最大宽度B=L 3D ;挤压筒为单孔扁筒时挤出空心型材最大宽度B=L 55D。而当挤压筒的挤压孔为多孔时,挤出空心型材最大宽度B= (N开平方)*1. 3*D,N为挤压孔的个数。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挤压杆挤压设备,它是将挤压筒内设置的挤压孔制作成多孔,同时在挤压油缸的柱塞上设置与挤压孔相应的挤压杆,且在挤压模具上设置导流板,挤压杆将金属挤压坯料从多个挤压孔挤出,然后经导流板导流后进入模具内,从而使得在挤压油缸同等吨位的情况下,能够制备出比现有挤压设备更大宽度的金属型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挤压杆挤压设备,它包括主油缸、副油缸、后梁、主柱塞、副柱塞、前梁、立柱、滑轨、合模油缸、机座及锁紧螺母,主油缸及副油缸固定在后梁上,主油缸前端设置有主柱塞, 副油缸前端设置有副柱塞,前梁与后梁通过立柱连接,立柱与前、后梁均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前梁及后梁均固定在机座上,立柱上设置有滑轨,前梁上设置有合模油缸及挤压模座, 挤压模座内设置有挤压模具,其中所述的副柱塞的前端设置有活动横梁,主柱塞的前端与活动横梁相对应,活动横梁上设置有挤压杆底座,挤压杆固定在挤压杆底座上,挤压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的滑轨上设置有挤压筒,挤压筒内设置有挤压孔,挤压孔与挤压杆的数量相同,位置对应;所述的挤压模具与挤压筒相对应,挤压模具包括依次相连的导流板、上模及下模,导流板内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数量与挤压孔的数量相同,所有导流槽的出口相互连通,导流槽的进口与挤压孔对应,导流槽与上模及下模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导流槽为扁锥孔,其进口窄,出口宽,所有导流槽的出口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导流槽的进口面积小于挤压孔的面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挤压筒的外形为圆柱形,或为椭圆柱形,或为长方体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挤压孔的形状为圆孔或为扁孔, 挤压孔的形状与挤压杆的形状相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前梁上设置有剪刀油缸及换模油缸。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挤压筒内设置有加热元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前梁上设置有成品出口,成品出口与下模的出料口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是将挤压筒内设置的挤压孔制作成多孔,同时在挤压油缸的柱塞上设置与挤压孔相应的挤压杆,且在挤压模具上设置导流板,挤压杆将金属挤压坯料从多个挤压孔挤出,然后经导流板导流后进入模具内,从而使得在挤压油缸同等吨位的情况下,能够制备出比现有挤压设备更大宽度的金属型材,尤其可以制备宽幅铝、镁合金薄壁中空型材。2、本专利技术在生产同样宽度的金属型材时与传统挤压设备相比具有投资小、能耗低、成品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3、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应用广泛、可以大规模生产性能良好的宽幅金属中空薄壁型材,具有单孔圆挤压筒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克服了扁挤压筒使用寿命及加工困难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挤压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的A-A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挤压筒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挤压筒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与图6所示挤压筒对应的挤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挤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8的左视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图8的B-B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图8的C-C剖视的一种示意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图8的C-C剖视的又一种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3、4、8、9、10、11所示,一种多挤压杆8挤压设备,它包括主油缸14、副油缸 15、后梁13、主柱塞12、副柱塞10、前梁5、立柱11、滑轨19、合模油缸3、机座1及锁紧螺母 4,主油缸14及副油缸15固定在后梁13上,主油缸14前端设置有主柱塞12,副油缸15前端设置有副柱塞10,前梁5与后梁13通过立柱11连接,立柱11与前、后梁13均通过锁紧螺母4固定,前梁5及后梁13均固定在机座1上,立柱11上设置有滑轨19及送料小车17, 前梁5上设置有合模油缸3、挤压模座2、剪刀油缸6及换模油缸18,挤压模座2内设置有挤压模具,副柱塞10的前端设置有活动横梁9,主柱塞12的前端与活动横梁9相对应,活动横梁9上设置有挤压杆底座16,挤压杆底座16上设置有三个挤压杆8,活动横梁9沿滑轨19移动,滑轨19上设置有挤压筒7,挤压筒7为方形挤压筒7,挤压筒7内设置有挤压孔 20及加热元件21,挤压孔20的数量也为三个,加热元件21设置在挤压孔20周围,挤压杆 8与挤压孔20的数量相同,位置对应,挤压杆8与挤压孔20均为圆形;挤压模具与挤压筒 7相对应,挤压模具为平面模,挤压模具包括依次相连的导流板22、上模23及下模M,导流板22内设置有三个导流槽25,导流槽25为扁锥孔,其进口小,出口大,所有导流槽25的出口相连接,从而使导流槽25的出口相互连通,导流槽25的进口与挤压孔20对应,导流槽25 与上模23及下模M连通,下模M的出料口与前梁5上设置的成品出口连通。使用时,由送料小车17将金属坯料送至挤压筒7前,剪刀油缸6的活塞杆收回,合模油缸3动作,使挤压筒7与挤压模具对接,完成合模,然后采用组合液压系统,主油缸14 打开,副油缸15动作,副柱塞10推动活动横梁9向前移动,活动横梁9带动挤压杆8前移, 将金属坯料送入挤压筒7的挤压腔内,副油缸15继续动作达到设定压力后,主油缸14和副油缸15同时作用,主柱塞12及副柱塞10同时推动活动横梁9及挤压杆8同步前移,将金属坯料推入挤压筒7的挤压孔20内,然后金属坯料经导流板22导流后,在导流槽25的出口处汇合,再经上模23及下模M成型后,从下模M挤出,最后成型的金属型材并从前梁5 的成品出口送出。由于活动横梁9上设置三个挤压杆8,且挤压筒7内设置三个挤压孔20,挤压模具的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挤压杆挤压设备,它包括主油缸(14)、副油缸(15)、后梁(13)、主柱塞(12)、副柱塞(10)、前梁(5)、立柱(11)、滑轨(19)、合模油缸(3)、机座(1)及锁紧螺母(4),主油缸(14)及副油缸(15)固定在后梁(13)上,主油缸(14)前端设置有主柱塞(12),副油缸(15)前端设置有副柱塞(10),前梁(5)与后梁(13)通过立柱(11)连接,立柱(11)与前、后梁(5)、(13)均通过锁紧螺母(4)固定,前梁(5)及后梁(13)均固定在机座(1)上,立柱(11)上设置有滑轨(19),前梁(5)上设置有合模油缸(3)及挤压模座(2),挤压模座(2)内设置有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柱塞(10)的前端设置有活动横梁(9),主柱塞(12)的前端与活动横梁(9)相对应,活动横梁(9)上设置有挤压杆底座(16),挤压杆(8)固定在挤压杆底座(16)上,挤压杆(8)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的滑轨(19)上设置有挤压筒(7),挤压筒(7)内设置有挤压孔(20),挤压孔(20)与挤压杆(8)的数量相同,位置对应;所述的挤压模具与挤压筒(7)相对应,挤压模具包括依次相连的导流板(22)、上模(23)及下模(24),导流板(22)内设置有导流槽(25),导流槽(25)数量与挤压孔(20)的数量相同,所有导流槽(25)的出口相互连通,导流槽(25)的进口与挤压孔(20)对应,导流槽(25)与上模(23)及下模(2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挤压杆挤压设备,它包括主油缸(14)、副油缸(15)、后梁(13)、主柱塞(12)、 副柱塞(10)、前梁(5)、立柱(11)、滑轨(19)、合模油缸(3)、机座(1)及锁紧螺母(4),主油缸(14)及副油缸(15)固定在后梁(13)上,主油缸(14)前端设置有主柱塞(12),副油缸 (15)前端设置有副柱塞(10),前梁(5)与后梁(13)通过立柱(11)连接,立柱(11)与前、后梁(5)、(13)均通过锁紧螺母(4)固定,前梁(5)及后梁(13)均固定在机座(1)上,立柱(11) 上设置有滑轨(19),前梁(5)上设置有合模油缸(3)及挤压模座(2),挤压模座(2)内设置有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柱塞(10)的前端设置有活动横梁(9),主柱塞(12)的前端与活动横梁(9)相对应,活动横梁(9)上设置有挤压杆底座(16),挤压杆(8)固定在挤压杆底座(16)上,挤压杆(8)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的滑轨(19)上设置有挤压筒(7),挤压筒(7 )内设置有挤压孔(20 ),挤压孔(20 )与挤压杆(8 )的数量相同,位置对应;所述的挤压模具与挤压筒(7)相对应,挤压模具包括依次相连的导流板(22)、上模(23)及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守亮霍天常潘复生彭建
申请(专利权)人:尚守亮霍天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