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0893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所述显示装置另包括有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分别设置于背光模块的两侧。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及光源模块,其中背板上形成有贯穿孔。光源模块包括有条状软性电路板,其可分为相连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条状软性电路板穿过背板的贯穿孔,使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分别位于背板的两侧。第一区段及其上设置的第一光源是对应沿第一面板的侧边分布。第二区段被弯折转向的部分及其上设置的第二光源则对应沿第二面板的侧边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使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可配合多个显示面板使用的背光模块及使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式电子产品的设计均更佳多元化。除了功能上设计的改进外,产品外观及使用者介面亦是重点设计的项目。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中,显示面板的运用已成为重要的一环。显示面板一方面可提供显示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作与使用者沟通的介面。此外,显示面板对于产品外观的设计上亦有相当大的运用空间。传统上电子产品多半设有单一的显示面板作为显示介面。不论是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等装置,均使用单一显示面板提供显示影像。然而随着设计的多元化,有部分电子产品上开始使用两个显示面板来提供不同的显示信息。例如在移动电话的正反两面分别设有主显示屏幕及子显示屏幕;主显示屏幕可显示主要的控制画面或提供播放影片及照片等功能,而子显示屏幕则可作为提供来电显示及多媒体播放信息的介面。图1所示为传统使用两个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背光模块的背板30两侧分别设有较大的主导光板11及较小的子导光板12。主导光板11旁设置有主发光二极管光条51 ;而子导光板12旁则设置有子发光二极管光条52。主导光板11及子导光板12的外侧分别设有主显示面板71及子显示面板72。主发光二极管光条51的光线被主导光板11 导引以均勻提供给主显示面板71显示影像;子发光二极管光条52的光线被子导光板12导引以均勻提供给子显示面板72显示影像。在上述传统设计中,为了配合设置在背板30两侧的主导光板11及子导光板12,必需使用相互分离的主发光二极管光条51及子发光二极管光条52。因此使整体组装时的零件数目增加,造成组装上流程及时间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具有双面显示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具有较少的背光模块零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具有较简易的组装流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可增加组装便利性或降低成本。显示装置包括有背光模块、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分别设置对应于背光模块相背的两面。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分别接受背光模块产生的背光光线,并朝向背对背光模块的方向显示影像。背光模块包括有背板及光源模块,其中背板具有相对且分别朝外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是朝向第一面板,而第二面则朝向第二面板。背板上并形成有贯穿孔贯穿第一面及第二面。光源模块主要包括有条状软性电路板、多个第一光源及多个第二光源。条状软性电路板具有相连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第一光源分别设置于第一区段上,而第二光源则设置于第二区段上。条状软性电路板穿过背板的贯穿孔,使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分别位于背板的两侧,且分别沿第一面及第二面延伸。第一区段及其上设置的第一光源是对应沿第一面板的侧边分布。第二区段被弯折转向的部分及其上设置的第二光源则对应沿第二面板的侧边分布。通过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的设置,可分别供给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显示影像所需的光源。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于背板上形成贯穿孔贯穿背板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准备条状软性电路板,使其具有相连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设置第一光源于第一区段上,以及设置第二光源于第二区段上。将条状软性电路板穿过贯穿孔,并使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分别沿背板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组装背光模块或显示装置时,可增加便利性、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双面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元件分解立体图;图3A为光源模块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B为图3A所示实施例经弯折后的示意图;图4A背光模块组装后的第一面示意图;图4B为图4A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A为图4A所示实施例的第二面示意图;图5B为图5A所示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采用镂空设计的背板示意图;图7A为背光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7B为图7A所示实施例的另一面示意图;图7C为第二区段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7D为第二区段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8为光源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9A及图9B为使用图8所示光源模块的实施例示意图;图IOA及图IOB为光源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1为光源模块所含连接器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2为背光模块制造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附图标号100背光模块110第一导光板111 侧边120第二导光板210 第一面板211覆盖区域217 侧边220 第二面板221覆盖区域227 侧边300 背板301 第一面301 第二面310贯穿孔350 边框361第一镂空区域362第二镂空区域370支撑框400 光线410 光线500光源模块505发光侧面507发光顶面510条状软性电路板501 第一光源502 第二光源511 第一区段515 表面512 第二区段517 表面531连接段533光源承载段580桥接部分590连接器591 端子591,端子701 正极702 负极703 正极704 负极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此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亦提供使用上述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以较佳实施例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家用的液晶电视、个人电脑及膝上型电脑的液晶显示器、移动电话及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幕等电子产品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有背光模块100、第一面板210及第二面板220。第一面板210及第二面板220分别设置对应于背光模块100相背的两面。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面板210及第二面板220均为液晶显示面板。此外,如图2所示,第一面板210的面积较佳是大于第二面板220,因此第二面板220的覆盖区域272包括在第一面板210的覆盖区域271内。第一面板210及第二面板220分别接受背光模块100产生的光线,并分别在朝向背对与面对背光模块100的方向显示影像。背光模块100包括有背板300及光源模块500。如图2所示,背板300具有相对且分别朝外的第一面301及第二面302。第一面301朝向第一面板210,而第二面302则朝向第二面板220。在较佳实施例中,背板300可有部分镂空的区域以减轻重量,但仍需兼顾其结构上的强度及支撑性。如图2所示,背板300上形成有贯穿孔310贯穿第一面301及第二面302。贯穿孔310较佳是设置于靠近背板300边缘或角落的部分,但也可设置于背板 300的其他位置。贯穿孔310较佳为一孔缘封闭的完整孔洞(引线孔),但也可仅为在背板 300端的孔缘未封闭的开放性凹入部分,例如贯穿缺口。光源模块500主要包括条状软性电路板510、多个第一光源501及多个第二光源 502。如图2、图3A及图;3B所示,条状软性电路板具有相连的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 第一光源501设置于第一区段511上,第二光源502则设置于第二区段512上。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均为发光二极管;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发光单元。条状软性电路板510穿过背板300的贯穿孔310,使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分别位于背板300的两侧,且分别在第一面301上沿一第一方向X以及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其中所述背板上形成有一贯穿孔,是贯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以及一光源模块,包括:一条状软性电路板,具有相连的一第一区段及一第二区段;多个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上;以及多个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上;其中,所述条状软性电路板是穿过所述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第二区段分别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延伸,且所述这些第一光源及所述这些第二光源分别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其中所述背板上形成有一贯穿孔,是贯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以及一光源模块,包括一条状软性电路板,具有相连的一第一区段及一第二区段;多个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上;以及多个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上;其中,所述条状软性电路板是穿过所述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第二区段分别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延伸,且所述这些第一光源及所述这些第二光源分别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另包括一第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区段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第一光源是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侧边分布;以及一第二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面上;其中所述第二区段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第二光源是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一侧边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包括相连接的一连接段及一光源承载段,所述这些第二光源是设置于所述光源承载段上;所述第一区段是与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连接段并排并相连于一端,所述连接段并弯折使所述光源承载段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所述侧边延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平行于所述第二面,所述连接段的弯折处产生折迭反转使所述连接段及所述光源承载段夹一角度且以相反面朝向所述第二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是设置于所述光源承载段背向所述第二面的表面,且具有一发光侧面垂直于所述光源承载段的表面,所述发光侧面是面向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侧边。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是平行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背向所述第一面的表面,且具有一发光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表面,所述发光侧面是面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边。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垂直于所述第二面,所述连接段的弯折处是以所述第二面的法线方向为轴产生弯折至少一次,使所述连接段及所述光源承载段为非共线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第二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产生多个次弯折使所述光源承载段平行于所述第一区段。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是设置于所述光源承载段朝向所述第二导光板侧边的表面,且具有一发光顶面平行于所述光源承载段的表面,所述发光顶面是面向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侧边。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是平行于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连接段并垂直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面向所述第一导光板侧边的表面,且具有一发光顶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表面,所述发光顶面是面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边。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第二区段是呈直线排列,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第二区段的连接处产生多个侧向折迭,使所述第二区段反转且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第一区段的延伸方向延伸。1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治良陈清风郑翰昌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