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改性电泳颜料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08221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电改性电泳颜料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硅烷改性的颜料粒子,在溶剂中引发剂作用下,与苯乙烯和对乙烯基氯苄进行共聚,获得共聚反应液;(2)将叔胺加入共聚反应液反应,然后从反应产物中收集所述正电电泳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正电电泳粒子,采用较便宜的试剂对乙烯基氯苄,对颜料粒子进行正电改性,在颜料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物之后,再引入季铵盐基团,可避免在高温长时间聚合过程中季铵盐的分解,同时通过调节对乙烯基氯苄的比例,来调节季铵盐的不同比例,可很方便地调节粒子的ζ电位。本发明专利技术正电改性的颜料粒子,在常用有机溶剂中ζ电位较高,电场下电泳速度较好,可应用于电泳型电子纸方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纸显色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子纸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在诸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上世纪60年代, Iota最早发现了电泳现象的显示原理,即通过众多粒子在电场中的定向移动来实现对外部光源的散射和折射。但当时的技术无法解决粒子的凝聚和沉积问题,所以该技术方案被搁置下来。90年代后,Jacobson等人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本领域,将微胶囊电子纸技术实用化。当前,对电子纸内部电子墨水(即囊芯分散液)的研究,一般局限于双色粒子系统,两种颜色的粒子的ζ电位符号相反,在电场作用下分开,向相反方向移动。国内研究较多的,如北京化工大学的乐园在“一种用于电子墨水显示的彩色电泳显示液的制备方法”(CN10155(^88A)中制备了有机红蓝绿等颜料粒子与二氧化钛组成的多重双色粒子体系,其中大红粉、肽箐蓝等通过重结晶法打破团聚,使粒径大大降低;西北工业大学的赵晓鹏等也分别发表过“绿色电子墨水的制备方法”(CN1506416)和“蓝色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506153)。众多研究者中,SiPix的徐望等(CN1438531)在塑料基板上制作小方格阵列来代替微胶囊,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正电改性电泳颜料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硅烷改性的颜料粒子,在溶剂中引发剂作用下,与苯乙烯和对乙烯基氯苄进行共聚,获得共聚反应液;(2)将叔胺加入步骤(1)所得的共聚反应液进行反应,然后从反应产物中收集所述正电电泳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1.正电改性电泳颜料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硅烷改性的颜料粒子,在溶剂中引发剂作用下,与苯乙烯和对乙烯基氯苄进行共聚,获得共聚反应液;(2)将叔胺加入步骤(1)所得的共聚反应液进行反应,然后从反应产物中收集所述正电电泳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烷改性的颜料粒子,为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的颜料粒子,所述颜料粒子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铬、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铅或氧化钴中的一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如KH-5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包括但不限于过氧化物自由基引发剂或偶氮类自由基引发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月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苯乙烯的用量相对于所述硅烷改性的颜料粒子的质量的5 % 1000 %,对乙烯基氯苄的用量相对于苯乙烯质量的0. 1 % 10 %,引发剂的用量相对于加入的苯乙烯和对乙烯基氯苄总质量的0.01% 1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良衡姚红兵高芸杨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复旦天臣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