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0132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定影装置包括:定影套(21);加压辊(31);相接部件(26),配置在定影套(21)的内周侧,通过该定影套(21)与加压辊(31)相接,形成夹持部;面状发热体(22),配置为与定影套(21)的内周面相接或接近,加热定影套(21);发热体支承部件(23),配置为将面状发热体(22)夹于与该定影套(21)之间,支承该面状发热体(22);回转支承部件(27),为圆筒管状部件,支承定影套(21)的回转状态,具有开口部,相对定影套(21),使得面状发热体(22)暴露;张力部件(32),配置在定影套(21)和回转支承部件(27)之间,对定影套(21)赋与张力,使得定影套(21)在周向的所定处与回转支承部件(27)相接。提供通过面状发热体有效且均一地加热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面状发热体的定影装置,以及设有该定影装置的利用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的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或其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列举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各种图像形成装置,其成为公知技术。其图像形成处理通过以下过程进行:在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通过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等对感光体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使其可视像化,通过转印装置将显影的图像转印在记录纸(也称为纸,记录介质)上,使其载置图像,通过使用压力及热等的定影装置,对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在该定影装置中,配置为由对向辊或带或其组合构成的定影部件及加压部件相接,形成夹持部,将记录纸夹入该夹持部,施加热及压力,将上述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纸上。若列举上述定影装置一例,则可以列举使用由多个辊部件架设的定影带作为定影部件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使用这种定影带的装置由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带(环状带),架设支承定影带的多个辊部件,内设在多个辊部件之一的辊部件的加热器,加压辊(加压部件)等构成。加热器通过辊部件加热定影带。并且,记录介质向着在定影带和加压辊之间形成的夹持部运送,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像在夹持部受到热及压力,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带定影方式)。又,在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中,有的定影装置设有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与作为回转体的定影部件的内面滑接。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薄膜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使得耐热性薄膜(定影薄膜)夹持在作为发热体的陶瓷加热器和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在被记录材上形成并载置需要定影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将该被记录材导入上述定影夹持部的薄膜和加压辊之间,和薄膜一起夹持运送,在夹持部,陶瓷加热器的热量通过薄膜给与被记录材,又,用定影夹持部的加压力使得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热压定影在被记录材面上。该薄膜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可以使用低热容量的部件作为陶瓷加热器及薄膜,构成请求型装置,同时,可以仅仅在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时向作为热源的陶瓷加热器通电,使得成为发热到所定的定影温度的状态,具有从图像形成装置接通电源到可实行形成图像状态的等待时间短(快速启动性)、待机时消耗电力也大幅度小(省电)等的优点。又,在专利文献3,4中,提出了如下那样的加压带方式的图像定影装置:其包括表面弹性变形的可回转的加热定影辊,与上述加热定影辊接触状态下可移动的环形带(加压带),以及加压垫,该加压垫以非回转状态配置在上述环形带内侧,使得上述环形带与上述加热定影辊压接,在上述环形带和上述加热定影辊之间设有使得记录纸通过的带夹持部,同时,使得上述加热定影辊表面弹性变形。根据该定影方式,将下方的加压部件设为带,通过扩展纸和辊的接触面积,大幅度提高热传导效率,抑制能量消耗,同时,能实现小型化。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定影装置虽然与使用定影辊的装置相比,适合装置-->高速化,但是,加热时间(达到可打印温度所需要的时间)或首张打印时间(接受到打印要求后,经打印准备,实行打印动作,到排纸结束的时间)的短缩化有限度。与此相反,专利文献2记载的定影装置由于低热容量化,能缩短加热时间或首张打印时间,同时,也能实现小型化。但是,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存在耐久性问题以及带温度稳定性问题。即,作为热源的陶瓷加热器和带内面的滑动所引起的耐磨耗性不充分,若长时间运转,则反复连续摩擦的面变得粗糙,摩擦阻力增大,产生带移动成为不稳定现象,或者产生定影装置的驱动转矩增大等的现象,其结果,产生形成图像的转印纸的打滑,产生图像偏移,或涉及驱动齿轮的应力增大,产生引起齿轮破损的不良状态(课题1)。又,在薄膜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因在夹持部局部加热带,当回转的带回到夹持部入口时,带温度成为最冷状态,存在易发生定影不良的问题(尤其当高速回转场合,课题2)。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压力垫的表层,使用浸渗PTFE(聚四氟乙烯)的玻璃纤维片材(PTFE浸渗玻璃纤维布)作为低摩擦片材(片材状滑动材料),以便改善带内面和固定部件的滑动性问题。但是,在这种加压带方式的定影装置(专利文献3,4)中,定影辊热容量大,升温迟,存在加热时间长的问题(课题3)。对于上述课题1至3,在专利文献5,6中,提出以下定影装置:通过设有配置在环状定影带内周侧的大致呈管状的对向部件(金属热传导体),以及配置在上述对向部件内周侧、加热该对向部件的陶瓷加热器等的电阻发热体,能加热定影带整体,能缩短加热时间或首张打印时间,且能解消高速回转时的热量不足。但是,具有可挠性的定影带在回转移动中有时产生离开金属热传导体过远处,在该处不进行热传递,因此,金属热传导体成为过升温状态,存在发生烧伤、定影带的回转转矩上升的问题。又,在专利文献7中,提出以下定影装置:设有环状定影带,与该定影带压接、形成运送记录介质的夹持部的加压辊,以及固定设置在上述定影带内周面侧加热该定影带的电阻发热体,上述电阻发热体以微小间隙配设,使得相对上述定影带的内周面不压接,用辐射热加热定影带整体。由此,即使加热时间或首张打印时间更短、使得装置高速化场合,也不会产生定影不良,或定影部件及电阻发热体的磨耗、破损等的不良状态。但是,在专利文献7记载的定影装置中,为了抑制加热效率降低,将定影带和电阻发热体配置为接近状态,因此,具有可挠性的定影带回转移动时,有时局部与电阻发热体接触,因该接触部分的传热,会产生定影带加热不均一,产生温度不匀。又,在专利文献7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对电阻发热体反复作用因加压辊的回转、振动为起因的应力,上述电阻发热体被反复弯曲,由于该电阻发热体由金属材料构成,因此,因反复弯曲引起疲劳破坏,有时会发生断线,不能对定影带进行合适加热。【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98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4407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6290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213984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334205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8-158482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8-216928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3100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面状发热体有效且均一地加热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1)一种定影装置(定影装置20,参照图2,图16),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的环状带的定影部件(定影带21);加压部件(加压辊31),与上述定影部件的外周面相接;相接部件(相接部件26),配置在上述定影部件的内周侧,通过该定影部件与上述加压部件相接,形成夹持部;面状发热体(面状发热体22),配置为与上述定影部件的内周面相接或接近,加热上述定影部件;发热体支承部件(发热体支承部件23),配置在上述定影部件内周侧,将上述面状发热体夹于与该定影部件之间,在所定位置支承该面状发热体;回转支承部件(回转支承部件27),为圆筒管状部件,配置在上述定影部件内周侧,在该定影部件和上述面状发热体之间,支承上述定影部件的回转状态,具有开口部,相对上述定影部件,使得上述面状发热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的环状带的定影部件;加压部件,与上述定影部件的外周面相接;相接部件,配置在上述定影部件的内周侧,通过该定影部件与上述加压部件相接,形成夹持部;面状发热体,配置为与上述定影部件的内周面相接或接近,加热上述定影部件;发热体支承部件,配置在上述定影部件内周侧,将上述面状发热体夹于与该定影部件之间,在所定位置支承该面状发热体;回转支承部件,为圆筒管状部件,配置在上述定影部件内周侧,在该定影部件和上述面状发热体之间,支承上述定影部件的回转状态,具有开口部,相对上述定影部件,使得上述面状发热体暴露;张力部件,配置在除上述夹持部的上述定影部件和回转支承部件之间,对上述定影部件赋与张力,使得上述定影部件在周向的所定处与上述回转支承部件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2.25 JP 2010-040255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的环状带的定影部件;加压部件,与上述定影部件的外周面相接;相接部件,配置在上述定影部件的内周侧,通过该定影部件与上述加压部件相接,形成夹持部;面状发热体,配置为与上述定影部件的内周面相接或接近,加热上述定影部件;发热体支承部件,配置在上述定影部件内周侧,将上述面状发热体夹于与该定影部件之间,在所定位置支承该面状发热体;回转支承部件,为圆筒管状部件,配置在上述定影部件内周侧,在该定影部件和上述面状发热体之间,支承上述定影部件的回转状态,具有开口部,相对上述定影部件,使得上述面状发热体暴露;张力部件,配置在除上述夹持部的上述定影部件和回转支承部件之间,对上述定影部件赋与张力,使得上述定影部件在周向的所定处与上述回转支承部件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张力部件夹着上述回转支承部件圆周上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谷直毅吉川政昭石井贤治吉永洋德田哲生山口嘉纪藤本一平池渊丰今田高广长谷岳诚下川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