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印染行业的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织物幅宽在线检测装置用接收安装板,属于印染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织物幅宽在线检测装置用接收安装板,由接收安装板本体(1)组成,在接收安装板本体(1)上开有若干个接收通孔(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好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这种结构由于接收安装板由整体板件构成,质量好,成本低,且结构十分简单。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将接收线路板等接收件直接安装在接收安装板本体上,将接收二极管嵌装入接收通孔内即可,安装方便,安装质量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简单的结构解决了织物门幅幅宽在线检测装置接收件的安装问题,设计十分巧妙。(*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印染行业的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织物幅宽在线检测装置用接收安装板,属于印染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印染行业中,涤纶机织物在涤纶产品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在涤纶机织物加工过程中,对涤纶机织物的门幅幅宽指标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服装面料对于成品布的门幅幅宽有相当高的要求,织物门幅幅宽控制得不好就无法得到高质量的成品布。但是在使用拉幅热定型机、预缩机等各类印染机械,对涤纶机织物进行丝光、预缩、拉幅定型等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张力等作用,涤纶机织物受到经向张力,迫使织物的经向伸长、纬向收缩,从而产生织物门幅幅宽不匀、布边不齐等缺陷,造成涤纶机织物的门幅幅宽偏差,影响织物的质量,因此必须对于涤纶机织物的门幅幅宽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目前,对于涤纶机织物进行检测主要采用直尺人工测量织物的门幅幅宽,这种检测存在的主要缺陷是:(1)检测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采用人工进行检测,不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成本高,检测效率低,最为重要的是无法根据涤纶机织物在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造成涤纶机织物门幅幅宽质量不稳定,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无法达到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的要求;(2)检测偏差大。采用直尺做为检测装置,这种传统的检测装置虽然延用已久,使用范围广,但其精度低,返修率高,容易产生废品,造成产品精度等级低、检测偏差大、产品质量差,已不能适应现今高质量门幅幅宽产品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高、产品质量好的织物门幅幅宽在线检测装置,这种织物门幅幅宽在线检测装置通过二极管的发射和接收来完成门幅幅宽在线检测,接收安装板是织物门幅幅宽在线检测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织物幅宽在线检测装置用接收安装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质量好的织物幅宽在线检测装置用接收安装板。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织物幅宽在线检测装置用接收安装板,由接收安装板本体组成,在接收安装板本体上开有若干个接收通孔。进一步,所述接收通孔截面形状为圆形。进一步,所述接收通孔开有两排,每排接收通孔中两相邻接收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进一步,所述接收安装板本体的材料为环氧树脂。进一步,所述每排接收通孔中两相邻接收通孔之间的间距为1cm~5c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很多好处:本技术的结构是由接收安装板本体组成,在接收安装板本体上开有若干个接收通孔。本技术的这种结构由于接收安装板由整体板件构成,因此质量好,成本低,且结构十分简单、紧凑。使用本技术时,将接收线-->路板等接收件直接安装在接收安装板本体上,将接收二极管嵌装入接收通孔内即可,安装方便,安装质量稳定可靠。本技术用简单的结构解决了织物门幅幅宽在线检测装置接收件的安装问题,设计十分巧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剖面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织物幅宽在线检测装置用接收安装板,由接收安装板本体1组成,接收安装板本体1的材料为环氧树脂。在接收安装板本体1上开有若干个接收通孔1-1,接收通孔1-1截面形状为圆形,即接收通孔1-1均为圆柱形通孔。在接收安装板本体1上的接收通孔1-1开有两排,每排接收通孔1-1中两相邻接收通孔1-1之间的间距相等,每排接收通孔1-1中两相邻接收通孔1-1之间的间距为1cm。本实施例中接收安装板本体1选用环氧树脂材料,使本技术质量好,重量轻,安装运输十分轻便灵活。实施例二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每排接收通孔1-1中两相邻接收通孔1-1之间的间距为2cm。实施例三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每排接收通孔1-1中两相邻接收通孔1-1之间的间距为3cm。实施例四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每排接收通孔1-1中两相邻接收通孔1-1之间的间距为4cm。实施例五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每排接收通孔1-1中两相邻接收通孔1-1之间的间距为5cm。实施例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每排接收通孔1-1中两相邻接收通孔1-1之间的间距为3.5cm。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有很多。如接收安装板本体1上的接收通孔1-1还可根据需要开成其它排数;接收安装板本体1除为环氧树脂材料外,还可根据需要选用其它材料;接收通孔1-1的个数可根据需要选定,每排接收通孔1-1的长度可根据涤纶机织物的门幅宽度来选定。每排接收通孔1-1中两相邻接收通孔1-1之间的间距为-->1cm~5cm时最佳,当然每排接收通孔1-1中两相邻接收通孔1-1之间的间距也可选择为上述实施例外的其它数值。本技术安装使用时(参见图4至图5),接收线路板2直接安装在接收安装板本体1上,接收二极管3嵌装入接收通孔1-1内。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织物幅宽在线检测装置用接收安装板,其特征在于:由接收安装板本体(1)组成,在接收安装板本体(1)上开有若干个接收通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物幅宽在线检测装置用接收安装板,其特征在于:由接收安装板本体(1)组成,在接收安装板本体(1)上开有若干个接收通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幅宽在线检测装置用接收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通孔(1-1)截面形状为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幅宽在线检测装置用接收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通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顾金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