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扩散器的下封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8491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封头结构,提供了一种可减缓气流流速,并使气流均匀进入吸附塔,从而提高了吸附塔利用率的空气扩散器的下封头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进气气流不匀导致的吸附塔的利用率下降,气体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等的技术问题,它包括下封头,在下封头的容纳腔内水平设有第一孔板和丝网,丝网铺设在第一孔板上,在第一孔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导气孔,在所述第一孔板与丝网之间夹设有第二孔板,所述第二孔板与第一孔板围合形成气体缓冲腔,在所述第二孔板上均布设有若干个导通于气体缓冲腔内外的第二导气孔,所述第二导气孔相对第一导气孔交错分布。(*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封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减缓气流流速,并使气流均勻进入吸附塔的空气扩散器的下封头结构
技术介绍
吸附塔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冶金、电子等行业的气体分离、干燥及空气净化、废水处理等,现有的吸附塔上的空气扩散器一般是在其下封头的容纳腔内水平设置一块孔板,并在孔板上铺设丝网,孔板位于下封头底部的进气口上方,使用时来自进气口的压缩气体直冲孔板,大部分压缩气体穿过孔板后经丝网直入吸附塔,只有小部分压缩气体在孔板下方的容纳腔内回旋后流速下降,因此进入吸附塔的气体流速快且分布不勻,由此导致吸附塔的利用率下降,气体的质量和产量降低。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吸附塔气流分布器(CN101073737A),它由支撑筋板、角环、孔板、挡板及粗过滤网和精过滤网构成,孔板呈倾斜状,支撑筋和角环下端焊接在吸附塔壳体上,支撑筋板上端与孔板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利用压条、压环及螺栓、螺母、橡胶压环将挡板、粗过滤网和精过滤网固定在孔板上方。此装置是通过将孔板的中部向上凸起来增加孔板下方的容纳腔空间,由此使更多的压缩气体在此容纳腔内回旋降速后进入吸附塔, 尽管结构中的孔板下方对应的容纳腔空间有所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空气扩散器的下封头结构,包括下封头(1),在下封头(1)的容纳腔内水平设有第一孔板(2)和丝网(3),丝网(3)铺设在第一孔板(2)上,在第一孔板(2)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导气孔(2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孔板(2)与丝网(3)之间夹设有第二孔板(4),所述第二孔板(4)与第一孔板(2)围合形成气体缓冲腔(5),在所述第二孔板(4)上均布设有若干个导通于气体缓冲腔(5)内外的第二导气孔(41),所述第二导气孔(41)相对第一导气孔(21)交错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扩散器的下封头结构,包括下封头(1),在下封头(1)的容纳腔内水平设有第一孔板(2)和丝网(3),丝网(3)铺设在第一孔板(2)上,在第一孔板(2)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导气孔(2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孔板(2)与丝网(3)之间夹设有第二孔板(4),所述第二孔板(4)与第一孔板(2)围合形成气体缓冲腔(5),在所述第二孔板(4)上均布设有若干个导通于气体缓冲腔(5)内外的第二导气孔(41),所述第二导气孔(41)相对第一导气孔(21)交错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扩散器的下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孔 (21)为锥面形,所述第一导气孔(21)的小口端向下与下封头(1)底部的进气口(11)相对, 大口端向上朝向第二孔板(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扩散器的下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气孔(41)为锥面形,所述第二导气孔(41)的小口端向下朝向第一孔板(2),大口端向上朝向丝网(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扩散器的下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板 (4 )平行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健陆君君李清李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辰睿空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