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对活性碳吸附塔压损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83945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降低对活性碳吸附塔压损的装置,涉及卧式活性碳吸附塔的技术领域。一种降低对活性碳吸附塔压损的装置,包括吸附塔本体,吸附塔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入风口、出风口,位于入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吸附塔本体内设置两片活性碳放置区,两片活性碳放置区之间形成V字型夹角,V字型夹角的开口朝向入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结构简单,塔内气流顺畅,处理效果好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卧式活性碳吸附塔的

技术介绍
在卧式活性碳吸附塔上,内部有活性碳填充层,使经过的有机废气被活性碳吸附, 以起到处理有机废气的效果,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活性碳塔,内部的填充层结构都是横平竖 直的,可以达到功能性,但是其内部压损大,气体在塔内不顺畅,达到的处理效果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塔内气流顺畅,处理效果好的降低对活性 碳吸附塔压损的装置。一种降低对活性碳吸附塔压损的装置,包括吸附塔本体,吸附塔本体的两端分别 设置入风口、出风口,位于入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吸附塔本体内设置两片活性碳放置区,两 片活性碳放置区之间形成V字型夹角,V字型夹角的开口朝向入风口。本技术的每片活性碳放置区上沿入风口、出风口径向的外边缘设置流通截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采用 V字型的填充层结构,使气流的方向和活性碳填料层的的斜面安装方向一致,结构简单,使 吸附塔内气流更顺畅,增加了截面积,增大了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降低对活性碳吸附塔压损的装置,包括吸附塔本体5,吸附塔本 体5的两端分别设置入风口 1、出风口 4,位于入风口 1与出风口 4之间的吸附塔本体5内 设置两片活性碳放置区2,两片活性碳放置区2之间形成V字型夹角,V字型夹角的开口朝 向入风口 1。本技术的每片活性碳放置区2上沿入风口 1、出风口 4径向的外边缘设置流通 截面3。本技术的气体从入风口 1进入吸附塔本体5内,因吸附塔本体5内部的结构 是V字型的,所以气体能够很顺的通过流通截面3,经过活性碳填充区域2,进行有机废气被 活性碳吸附。这样因为气流较顺,较小了压损,增大了处理的效果。权利要求一种降低对活性碳吸附塔压损的装置,包括吸附塔本体(5),吸附塔本体(5)的两端分别设置入风口(1)、出风口(4),位于入风口(1)与出风口(4)之间的吸附塔本体(5)内设置两片活性碳放置区(2),其特征在于两片活性碳放置区(2)之间形成V字型夹角,V字型夹角的开口朝向入风口(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对活性碳吸附塔压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片活性碳放 置区(2)上沿入风口(1)、出风口(4)径向的外边缘设置流通截面(3)。专利摘要一种降低对活性碳吸附塔压损的装置,涉及卧式活性碳吸附塔的
一种降低对活性碳吸附塔压损的装置,包括吸附塔本体,吸附塔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入风口、出风口,位于入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吸附塔本体内设置两片活性碳放置区,两片活性碳放置区之间形成V字型夹角,V字型夹角的开口朝向入风口。本技术实现了结构简单,塔内气流顺畅,处理效果好的目的。文档编号B01D53/04GK201735303SQ201020274299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8日专利技术者吴冬娟 申请人:苏州顶裕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对活性碳吸附塔压损的装置,包括吸附塔本体(5),吸附塔本体(5)的两端分别设置入风口(1)、出风口(4),位于入风口(1)与出风口(4)之间的吸附塔本体(5)内设置两片活性碳放置区(2),其特征在于两片活性碳放置区(2)之间形成V字型夹角,V字型夹角的开口朝向入风口(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冬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顶裕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