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板转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6733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遮阳板转动机构,包括与遮阳板(1)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2),所述的第一转动组件(2)安装在遮阳板(1)长边的左部,它还包括第二转动组件(3),所述的第二转动组件(3)安装在遮阳板长边的右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2)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转动组件(3)的转动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对称设置。该遮阳板转动机构的设置使得遮阳板在行车过程中不易掉落,其安全性好且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重型卡车、客运商务车等宽车身、大视野车型上使用的遮阳板,具体讲是一种遮阳板转动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遮阳板是安装在前挡风玻璃的上部横梁上,为前座乘员提供遮挡太阳光及防眩目功能的悬挂件。现有技术的遮阳板转动机构包括与遮阳板连接的转动组件以及转动支架,其中转动组件、转动支架分别安装在遮阳板的左右两侧与汽车前挡风玻璃上部的横梁上,其中转动组件用于整个遮阳板的阻尼旋转,转动支架只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上述结构的汽车遮阳板转动机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随着重型卡车以及客运商务车的车身宽度以及高度越来越大,汽车遮阳板的长度以及宽度也在不断增大,重量也在不断增加,相应的遮阳板转动机构提供用于保持遮阳板在震动路况下的稳定性所需的震动等效转动力矩也不断增加,因此使得采用一个转动组件结构的遮阳板转动机构很难承受住遮阳板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所需的等效转动阻尼力矩,造成遮阳板易在行车过程中发生下垂、晃动、甚至掉落而影响驾乘人员的视线,因此不仅会降低遮阳板转动机构的使用寿命,而且直接影响驾驶人员的正常驾驶,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在行车过程中不易下垂、晃动和掉落的遮阳板转动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遮阳板转动机构,包括与遮阳板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所述的第一转动组件安装在遮阳板长边的左部,它还包括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的第二转动组件安装在遮阳板长边的右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转动组件的转动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二转动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的转动组件包括固定夹、转动轴、安装座,所述的固定夹固定在遮阳板上;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固定夹内;所述的固定夹与转动轴之间设有阻碍转动轴转动以产生转动阻尼力矩的弹簧片。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遮阳板转动机构包含有两个转动组件,与现有技术的遮阳板转动机构相比,其产生的总转动阻尼力矩更大,因此可承受重量较大的遮阳板,使得遮阳板在行车过程中不易下垂、晃动和掉落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从而不仅增加了遮阳板转动机构的使用寿命,能保证驾驶人员的正常使用,而且避免了因遮阳板转动失效而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遮阳板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遮阳板转动机构中遮阳板的横截面结构图。图中所示1、遮阳板,1. 1、钢丝骨架,2、第一转动组件,3、第二转动组件,4、固定夹, 5、转动轴,6、安装座,7、弹簧片,8、面料,9、层积海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遮阳板转动机构,包括与遮阳板1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2,所述的第一转动组件2安装在遮阳板1长边的左部,使用时,第一转动组件2的一侧与遮阳板1内的钢丝骨架1. 1连接,第一转动组件2的另一侧与车身安装的固定端连接;它还包括第二转动组件3,所述的第二转动组件3安装在遮阳板长边的右部,使用时,第二转动组件3的一侧与遮阳板1内的钢丝骨架1. 1连接,第二转动组件3的另一侧与车身安装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组件2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转动组件3的转动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转动组件2与第二转动组件3的结构相同。即两者是采用同一结构的转动组件,所述的转动组件包括固定夹4、转动轴5、安装座6,所述的固定夹4固定在遮阳板 1上,采用点焊接方式固定;所述转动轴5的一端铆接固定在安装座6上,即转动轴5固定连接在安装座6上;所述转动轴5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固定夹4内,即转动轴5与固定夹4 为转动配合;所述的固定夹4与转动轴5之间设有阻碍转动轴5转动以产生转动阻尼力矩的弹簧片7,该弹簧片7底部和左右侧与固定夹4相配合,上侧面与转动轴5相配合,为减少固定夹4、转动轴5、弹簧片7接触面的磨损,提高转动操作平稳性,在与转动轴5与弹簧片 7、固定夹4接触转轴四周部分加注1. 5-2. 5g的3#耐高温油脂。所述的第一转动组件2和第二转动组件3与用于增强遮阳板1本体刚性的钢丝骨架1. 1采用点焊方式进行连接和固定,在所述的第一转动组件2和第二转动组件3、钢丝骨架1. 1上下面层积海绵9 (也可为EPP发泡或PU发泡)形成遮阳板1本体骨架,然后采用面料8对海绵本体进行包覆,钢丝骨架1. 1也可作为嵌件整体嵌入层积海绵9形成遮阳板本体骨架,然后采用面料8对发泡后的本体骨架进行包覆。以上仅就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以本领域内的任何技术人员可使用或利用本技术,可把这里所描述的总的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而不使用创造性,对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技术将不限于这里所示的实施例,而应依据符合这里所揭示的原理和新特征的最宽范围。但凡在本技术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遮阳板转动机构,包括与遮阳板(1)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2),所述的第一转动组件(2)安装在遮阳板(1)长边的左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二转动组件(3),所述的第二转动组件(3)安装在遮阳板长边的右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2)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转动组件(3)的转动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阳板转动机构,包括与遮阳板(1)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O),所述的第一转动组件( 安装在遮阳板(1)长边的左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二转动组件(3),所述的第二转动组件C3)安装在遮阳板长边的右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O)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转动组件(3)的转动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板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动组件⑵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初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阳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