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58089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端子台,其能够抑制成本增加,同时减少在电路基板表面上的占有面积。端子台(100)具有端子(110、120),该端子(110、120)与配置在具有主表面(220a、220b)的电路基板的周缘部的多个电极(221a、221b)(直接插入端子)连接。端子(110)包括:设置于电路基板的主表面(220a)侧的支承部(114)、相对于电路基板(220)的法线方向(箭头D的方向)向电路基板的插入方向倾斜而延伸的接触部(115)。端子(120)包括:设置于电路基板的主表面(220a)侧,在电路基板的法线方向延伸,其前端以位于电路基板的主表面(220b)侧的方式而形成的支承部(124);相对于电路基板的法线方向朝向电路基板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而形成的接触部(1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端子台,尤其涉及直接插入式(card edge type)的端子台。
技术介绍
例如用于构成远程I/O终端、可编程控制器等电子设备的组件等的端子台中,考虑到维护性等,具有拆装机构的端子台正在增多。作为这样的端子台,公知有(1)两片式端子台、( 直接插入式端子台。图17是表示现有的两片式端子台的构成例的图。参照图17,两片式的端子台500 包括端子台主体501和基台502。端子台主体501例如安装于电子设备外壳(未图示), 基台502安装于收纳在该电子设备外壳内的电路基板上。在电路基板侧的基台502上设置有销505、506,在端子台主体501设置有端子 503、504。通过在端子503、504上插入基台502侧的销505、506,将端子台与基板电连接。端子503、504通过螺钉507及螺母508与未图示的电线接触。例如(日本)实开平1-111486 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两片式端子台。图18是表示现有的直接插入式端子台的构成例的图,参照图18,端子台600具备 外壳601和收纳于外壳内的端子603、604。端子台600例如安装于电子设备外壳。在收纳于电子设备外壳内的电路基板620的端部的两面或一面上,沿电路基板的周缘方向配置有多个电极(直接插入端子)。通过在端子台600内的端子603、604上插入电路基板620侧的电极,端子台600和电路基板620电连接。螺钉607和螺母608构成用于连接端子和电线的接线部。接线部位于从基板的插入口朝向基板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延长线的方向。例如(日本)特开2002-203616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直接插入式端子台。根据专利文献2,在端子台连接器主体的背面设有可滑动的滑块。通过滑块的滑动移动可进行电子设备外壳和端子台连接器主体的固定(锁止)及该锁止的解除。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平1-11148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203616号公报在两片式端子台的情况下,在成本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两片式端子台中必须在电路基板上安装基台。因此,接触件等构成零件的数量增多。接着,两片式端子台中需要用于固定端子台主体的方式。两片式端子台中主要采用螺钉紧固方式及角钩方式这两种方式。螺钉紧固方式是通过螺钉将端子台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的方式。角钩方式是利用设置于端子台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带爪的角钩固定端子台主体的方式。这样的固定方式也是成本提高的重要原因。螺钉紧固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在电子设备外壳成型时或成型后,必须将夹条插入电子设备外壳形成内螺纹。另一方面,角钩方式的情况下,角钩等零件的数量增多,安装工时增加。与之相对,在直接插入式端子台的情况下,不需要在基板上安装基台,相对于两片式端子台,在成本方面有利。但是,在将现有的直接插入式端子台连接于电路基板上的情况下,端子台及电路基板的整体在端子台侧变长。因此,在现有的直接插入式端子台的情况下,如果要使端子台及电路基板的整体小型化,则考虑将电路基板的端部尽可能深地插入到端子台,使端子台的插入深度增长。但是,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在基板的表面在端子台上所占的部分的面积增大。另外,端子台上所占的部分存在于基板的两面。因此,电路基板表面的安装面积变小。这在使组件小型化上成为很大的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成本的增加,同时减小在电路基板表面的占有面积的端子台。归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端子台,其与配置在基板的第一主表面的周缘部的多个第一直接插入端子、和配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主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任一方的周缘部的多个第二直接插入端子连接,该端子台具备基体,其形成有所述基板的所述周缘部插入的插入口 ;以及配置于所述基体的多个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分别包括第一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且在插入所述插入口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第一接触部,其从所述第一支承部与所述第一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包括第二支承部, 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且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第二接触部,其从所述第二支承部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优选的是,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沿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配置于比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更靠前方。优选的是,多个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配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二支承部的前端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侧,所述第二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倾斜而延伸,而且,具有第一前端部,在将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设为上下方向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向斜上方折返,由此,该第一前端部与所述第一直接插入端子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第二前端部,在将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设为上下方向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向斜下方从所述第二接触部折返,由此,该第二前端部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所述第一前端部及所述第二前端部以在所述插入方向的位置相互不同的方式进行配置。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而延伸。优选的是,多个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配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二支承部的前端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所述第二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优选的是,多个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配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二支承部的前端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所述第二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倾斜而延伸。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而延伸。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台还具备多个螺纹式的接线部,该接线部用于将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与对应的电线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台还具备多个夹钳式的接线部,该接线部用于将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与对应的电线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台还具备多个压接式的接线部,该接线部用于将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及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与对应的电线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抑制成本的增加的同时可使在电路基板表面的占有面积减小的端子台。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端子台从电子设备卸下后状态的图;图3是图1及图2所示的端子台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端子台的基体的上部表面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用于说明端子的构成及端子向基体安装的图;图6是端子110的剖面图;图7是端子120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台,其与配置在基板的第一主表面的周缘部的多个第一直接插入端子、和配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主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任一方的周缘部的多个第二直接插入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台具备:基体,其形成有所述基板的所述周缘部插入的插入口;以及配置于所述基体的多个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分别包括:第一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且在插入所述插入口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第一接触部,其从所述第一支承部与所述第一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包括:第二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且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第二接触部,其从所述第二支承部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1.15 JP 006817/10;2010.10.27 JP 240578/101.一种端子台,其与配置在基板的第一主表面的周缘部的多个第一直接插入端子、和配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主表面及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任一方的周缘部的多个第二直接插入端子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台具备基体,其形成有所述基板的所述周缘部插入的插入口 ;以及配置于所述基体的多个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 所述多个第一端子分别包括第一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且在插入所述插入口的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第一接触部,其从所述第一支承部与所述第一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 所述多个第二端子分别包括第二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侧且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第二接触部,其从所述第二支承部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沿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配置于比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更靠前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直接插入端子配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 所述第二支承部的前端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侧,所述第二接触部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二直接插入端子接触而形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从所述第一主表面及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所述插入方向倾斜而延伸,而且,具有第一前端部,在将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设为上下方向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向斜上方折返,由此,该第一前端部与所述第一直接插入端子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第二前端部,在将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设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米努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