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5151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将摩擦板安装在车身安装托架上的作业的转向装置。由于第一摩擦板(6)及第二摩擦板(7)的安装部位仅在外柱(11)侧便完成,因此将第一摩擦板(6)及第二摩擦板(7)在规定方向上相互叠加地组装的作业变得容易。若外柱(11)在伸缩方向上位移,则紧固杆(5)与第二摩擦板(7)的长槽(72)抵接,因此第二摩擦板(7)以圆柱状的凸部(71)为摆动中心摆动。长槽(72)在倾斜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地形成。因此,长槽(72)吸收第二摩擦板(7)摆动运动的轨迹和外柱(11)直线运动的轨迹的差,第二摩擦板(7)顺利地摆动,可顺利进行外柱(11)的伸缩方向的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装置,尤其涉及能够根据驾驶者的体型和驾驶姿势调整转向盘的上下方向位置和前后方向位置的双方位置的位置调整式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根据驾驶者的体型和驾驶姿势调整转向盘的上下方向位置和前后方向位置的双方位置的装置,有称为“倾斜、伸缩式转向装置”的转向装置。在这种位置调整式的转向装置中,配备有将调整到希望的位置上的柱在车身安装托架的侧板通过紧固紧固杆来夹紧的夹紧装置。由于对该夹紧装置有夹紧时的转向装置的刚性大、夹紧力稳定、松开操作容易的需求,因此采用通过摩擦板将柱在车身安装托架的侧板进行紧固并夹紧的结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使用了这种摩擦板的夹紧装置为了得到较大的夹紧力而将多个摩擦板叠加起来使用。特别是,为了加大倾斜方向的夹紧刚性和伸缩方向的加紧刚性的双方,在具有倾斜用摩擦板和伸缩用摩擦板的双方的夹紧装置中,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将在倾斜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的倾斜用摩擦板固定在车身安装托架侧,将在伸缩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的伸缩用摩擦板固定在柱侧。另外,专利文献2的夹紧装置将在倾斜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的倾斜用摩擦板固定在外柱侧,将在伸缩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的伸缩用摩擦板固定在内柱侧。但是,将形状不同的倾斜用摩擦板和伸缩用摩擦板向规定的方向相互叠加地安装的作业必须非常熟练。特别是,若倾斜用摩擦板和伸缩用摩擦板的固定部位不同,则组装倾斜用摩擦板和伸缩用摩擦板的作业会变得特别困难。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3551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1005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将摩擦板安装在车身安装托架上的作业的转向装置。上述课题通过以下方案来解决。即、第一方案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具备可安装在车身上的车身安装托架;柱,该柱可调整伸缩位置地支撑在上述车身安装托架上,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第一摩擦板,该第一摩擦板在上述伸缩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地形成并利用固定安装部不能相对移动地固定在上述柱上;第二摩擦板,该第二摩擦板与上述第一摩擦板叠加并利用上述第一摆动支撑部可摆动地支撑在上述柱上;紧固杆,该紧固杆为了在希望的伸缩位置将上述柱夹紧在上述车身安装托架上,而借助于相互叠加的上述第一摩擦板和上述第二摩擦板将柱紧固在车身安装托架上;伸缩调整用长槽,该伸缩调整用长槽形成于上述第一摩擦板上并在伸缩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地形成且插通有上述紧固杆;以及长槽,该长槽形成于上述第二摩擦板上且插通有上述紧固杆。第二方案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方案的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摩擦板在与伸缩位置调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长地形成。第三方案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方案的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摩擦板在与伸缩位置调整方向正交的方向及伸缩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地形成。第四方案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方案的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摩擦板的长槽朝向上述第二摩擦板的第一摆动支撑部较长地形成。第五方案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方案的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倾斜调整用长槽,该倾斜调整用长槽形成于上述车身安装托架上并在倾斜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地形成且插通有上述紧固杆;上述柱支撑在车身安装托架上并可以调整倾斜位置及伸缩位置。第六方案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方案的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摩擦板和第二摩擦板被夹持在上述车身安装托架的侧板的内侧面与柱之间。第七方案的专利技术是在第六方案的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摆动支撑部包括形成于上述第二摩擦板上的圆柱状凸部;以及形成于上述柱上且支撑上述圆柱状凸部使该圆柱状凸部可摆动的圆形凹部。第八方案的专利技术是在第六方案的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倾斜调整用长槽,该倾斜调整用长槽形成于上述车身安装托架上并在倾斜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地形成且插通有上述紧固杆;第三摩擦板,该第三摩擦板被夹持在上述第一摩擦板和车身安装托架的侧板之间并由第二摆动支撑部可摆动地支撑在上述车身安装托架的侧板上;以及长槽,该长槽形成于上述第三摩擦板上并朝向上述第二摆动支撑部较长地形成且插通有上述紧固杆。第九方案的专利技术是在第六方案的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于上述第二摩擦板的第一摆动支撑部上的圆筒孔;以及形成于上述第一摩擦板上且内嵌于上述圆筒孔并支撑上述第二摩擦板使该第二摩擦板可摆动的突起。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包括第一摩擦板,该第一摩擦板在伸缩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地形成并利用固定安装部不能相对移动地固定在柱上;第二摩擦板,该第二摩擦板与上述第一摩擦板叠加并利用第一摆动支撑部可摆动地支撑在柱上;紧固杆,该紧固杆为了在希望的伸缩位置将柱夹紧在车身安装托架上,而借助于相互叠加的第一摩擦板和第二摩擦板将柱紧固在车身安装托架上;伸缩调整用长槽,该伸缩调整用长槽形成于第一摩擦板上并在伸缩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地形成且插通有紧固杆;以及长槽,该长槽形成于第二摩擦板上且插通有紧固杆。因此,第一摩擦板及第二摩擦板的安装部位仅在柱侧便完成,所以将第一摩擦板和第二摩擦板在规定方向上相互叠加地组装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由于将第二摩擦板的长槽在与伸缩位置调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长地形成。因此若在伸缩方向上调整柱,则紧固杆与长槽抵接,第二摩擦板以圆柱状凸部为摆动中心摆动,长槽吸收第二摩擦板摆动时的圆弧状的轨迹和外柱直线运动时的直线状的轨迹的差,第二摩擦板顺利地摆动,可顺利进行柱的伸缩方向的调整。另外,如果利用通过第二摩擦板的螺栓孔并旋入柱中的螺栓将第二摩擦板可摆动地支撑在柱上,则能够将第二摩擦板可靠地固定在柱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从车身后方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拆下车身安装托架的状态的图2的柱的侧视图。图4是图2的纵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二摩擦板单体的部件图,(a)是第二摩擦板的主视图, (b)是(a)的A-A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摩擦板单体的部件图,(a)是第一摩擦板的主视图, (b)是(a)的右侧视图,(c)是(a)的俯视图。图7(a)是图4的P部放大剖视图,(b)是(a)的B-B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转向装置的柱的侧视图,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3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第一摆动支撑部的放大剖视图,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 7(a)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转向装置的柱的侧视图,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3的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转向装置的纵剖视图,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4的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第二摩擦板单体的部件图,(a)是第二摩擦板的主视图, (b)是(a)的C-C剖视图,(c)是(a)的俯视图。图13(a)是图11的Q部放大剖视图,(b)是(a)的D-D剖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转向装置的第二摩擦板的第一摆动支撑部的侧视图,是相当于实施例3的图13(b)的图。图15是从车身后方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转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2的图。图16是表示拆下车身安装托架的状态的图15的柱的侧视图,是相当于实施例1 的图3的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第二摩擦板单体的部件图,(a)是第二摩擦板的主视图, (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可安装在车身上的车身安装托架;柱,该柱可调整伸缩位置地支撑在上述车身安装托架上,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第一摩擦板,该第一摩擦板在上述伸缩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地形成并利用固定安装部不能相对移动地固定在上述柱上;第二摩擦板,该第二摩擦板与上述第一摩擦板叠加并利用上述第一摆动支撑部可摆动地支撑在上述柱上;紧固杆,该紧固杆为了在希望的伸缩位置将上述柱夹紧在上述车身安装托架上,而借助于相互叠加的上述第一摩擦板和上述第二摩擦板将柱紧固在车身安装托架上;伸缩调整用长槽,该伸缩调整用长槽形成于上述第一摩擦板上并在伸缩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地形成且插通有上述紧固杆;以及长槽,该长槽形成于上述第二摩擦板上且插通有上述紧固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2.11 JP 2009-281176;2010.10.08 JP 2010-22804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可安装在车身上的车身安装托架;柱,该柱可调整伸缩位置地支撑在上述车身安装托架上,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第一摩擦板,该第一摩擦板在上述伸缩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地形成并利用固定安装部不能相对移动地固定在上述柱上;第二摩擦板,该第二摩擦板与上述第一摩擦板叠加并利用上述第一摆动支撑部可摆动地支撑在上述柱上;紧固杆,该紧固杆为了在希望的伸缩位置将上述柱夹紧在上述车身安装托架上,而借助于相互叠加的上述第一摩擦板和上述第二摩擦板将柱紧固在车身安装托架上;伸缩调整用长槽,该伸缩调整用长槽形成于上述第一摩擦板上并在伸缩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地形成且插通有上述紧固杆;以及长槽,该长槽形成于上述第二摩擦板上且插通有上述紧固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摩擦板在与伸缩位置调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长地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摩擦板在与伸缩位置调整方向正交的方向及伸缩位置调整方向上较长地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真下正芳日比野正松岛亨荒川哲朗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