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色谱柱分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26113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色谱柱分流板,由上层、中部分流层和底层三层组成,在其上层和中部分流层的四个象限区域内分别设有上下相对应的螺钉孔,所述上层为1mm~20mm厚的薄圆柱,其正面设有中心分流槽,背面至少设有六等分的树杈状分流槽,中心分流槽和树杈状分流槽相通,底层为1mm~20mm厚的薄圆柱,底层上均匀分布有分流孔,并且在底层上设有与螺钉孔相对应的四个沉头螺钉孔,四个沉头螺钉孔旁边的分流孔为直径为1.6mm,其余分流孔直径为其的0.6~5倍。并具有以下优点:1、多通道、筛网及多孔板的配合使用,分流效果显著;2、可大批量加工,加工难度小,成本低;3、可订制成各种规格尺寸,以及分流槽道的单元数量,多孔板的孔径大小及密度,适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备色谱柱分流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备色谱柱分流板,用于制备柱内液体均勻分流,其可以 快速安装清洗,适合于绝大多数中压填料的柱分离纯化制备要求。
技术介绍
制备色谱柱的分流技术是制备色谱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在内径50mm以上的 中大型制备色谱柱中,分流板的流体/样品分配效果决定由实验到工艺线性放大的可行 性。内径50mm以上的中大型制备色谱柱需要考虑液体在柱内的均勻分配,流体/样 品分配参数是有效柱分离的关键,是色谱线性放大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往的内径50mm以上的中大型制备色谱柱的使用问题和缺 点,提供了一种制备色谱柱分流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色谱柱分流板,由 上层、中部分流层和底层三层组成,在其上层和中部分流层的四个象限区域内分别设有 上下相对应的螺钉孔,所述上层为Imm 20mm厚的薄圆柱,其正面设有中心分流槽, 背面至少设有六等分的树杈状分流槽,所述中心分流槽和树杈状分流槽相通,所述底层 为Imm 20_厚的薄圆柱,所述底层上均勻分布有分流孔,并且在底层上设有与螺钉 孔相对应的四个沉头螺钉孔,所述四个沉头螺钉孔旁边的分流孔直径为1.6_,其余分 流孔直径为四个沉头螺钉孔旁边的分流孔直径的0.6 5倍。进一步的所述树杈状分流槽的主流槽道宽度尺寸为0.6mm 5mm,其侧流槽道宽度主流 槽道宽度的2/3。所述中部分流层由四层不锈钢滤网点焊成一体,所述中部分流层的四层不锈钢 滤网从上至下的网孔数目数分别为20-325-60-20。所述分流孔的分布方式为以底层的圆心为分布中心向外以圆环的形式分 散,其每个圆环之间的距离为1.2mm 12mm,所述圆环上分布的分流孔的数目变化为 6*1-6*2-6*3...6*Ν。本技术针对以往内径50mm以上的中大型制备色谱柱使用的问题和缺点, 设计和制造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1、采用特殊设计的均勻分流系统保证从入口管到整个柱截面的均勻流速;2、通过沉头螺钉孔和螺钉孔的设计,可快速安装和拆卸清洗;本技术与现有分流产品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1、多通道、筛网及多孔板的配合使用,分流效果显著;2、CNC加工,大批量可模具加工,加工难度小,成本低;3、可订制成各种规格尺寸,以及分流槽道的单元数量,多孔板的孔径大小及密 度,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上层的俯视图。图4为为本技术上层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部分流层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底层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上层;2、中部分流层;3、底层;4、中心分流槽;5、分流孔; 6、沉头螺钉孔;7、主流槽道;8、侧流槽道;9、螺钉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的一种制备色谱柱分流板由上层1、中部分流层2和底层3三层组 成,在其上层1和中部分流层2的四个象限区域内分别设有上下对应的螺钉孔9。所述上 层1为Imm 20mm厚的薄圆柱,其材质为PTFE或PTFE改性或PVDF或PFA氟材料或 其他抗溶剂材质,其正面设有中心分流槽4,背面至少设有六等分的树杈状分流槽,所述 树杈状分流槽的主流槽道7宽度尺寸为0.6mm 5mm,其侧流槽道宽度为主流槽道7宽 度的2/3,所述中心分流槽4和树杈状分流槽相通(如图3、4);所述中部分流层2由四 层不锈钢滤网点焊成一体,其材质为316L不锈钢,其四层不锈钢滤网从上至下的网孔数 目数分别为20-325-60-20(如图幻,或为其他类型筛板及过滤膜;所述底层3为Imm 20mm厚的薄圆柱,其材质为PTFE或PTFE改性或PVDF或PFA氟材料或其他抗溶剂材 质,所述底层3上均勻分布有分流孔5,并且在底层上分别设有与螺钉孔9相对应的沉头 螺钉孔6,在四个沉头螺钉孔6旁边的分流孔5的直径为1.6mm,其余分流孔5直径为四 个沉头螺钉孔6旁边的分流孔5的直径的0.6 5倍,所述分流孔5的分布方式为以底层 3的圆心为分布中心向外以圆环的形式分散,其每个圆环之间的距离为1.2mm 12mm, 所述圆环上分布的分流孔5的数目变化为6*1-6*2-6*3...6*Ν(如图6)。本技术能快 速的安装和拆卸,安装时,将上层1、中部分流层2和底层3依次从上至下重叠在一起, 然后用沉头螺丝固定,而当需要拆卸清洗时,只需拧下四颗沉头螺丝即可将三层分开更 换或清洗。结合如图7所示,具体使用时,故溶剂首先通过上层1的中心分流槽4分流至其 底面的树杈状分流槽的主流槽道7内,同时扩散至侧流槽道8,使其快速均与的分流至第 二层2,然后通过其四层不锈钢滤网将其细化分流至第三层3,最后通过第三层3上的分 流孔5再进行细化分流至制备色谱柱内。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 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色谱柱分流板,其特征是:所述制备色谱柱分流板由上层(1)、中部分流层(2)和底层(3)三层组成,在其上层(1)和中部分流层(2)的四个象限区域内分别设有上下相对应的螺钉孔(9),所述上层(1)为1mm~20mm厚的薄圆柱,其正面设有中心分流槽(4),背面至少设有六等分的树杈状分流槽,所述中心分流槽(4)和树杈状分流槽相通,所述底层(3)为1mm~20mm厚的薄圆柱,所述底层(3)上均匀分布有分流孔(5),并且在底层上设有与螺钉孔(9)相对应的四个沉头螺钉孔(6),所述四个沉头螺钉孔(6)旁边的分流孔(5)直径为1.6mm,其余分流孔(5)直径为四个沉头螺钉孔(6)旁边的分流孔(5)直径的0.6~5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色谱柱分流板,其特征是所述制备色谱柱分流板由上层(1)、中部分流 层(2)和底层(3)三层组成,在其上层(1)和中部分流层(2)的四个象限区域内分别设有 上下相对应的螺钉孔(9),所述上层(1)为1mm 20mm厚的薄圆柱,其正面设有中心分 流槽(4),背面至少设有六等分的树杈状分流槽,所述中心分流槽(4)和树杈状分流槽相 通,所述底层(3)为1mm 20mm厚的薄圆柱,所述底层(3)上均勻分布有分流孔(5), 并且在底层上设有与螺钉孔(9)相对应的四个沉头螺钉孔(6),所述四个沉头螺钉孔(6) 旁边的分流孔(5)直径为1.6mm,其余分流孔(5)直径为四个沉头螺钉孔(6)旁边的分流 孔(5)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胜徐慧
申请(专利权)人: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