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20225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包括注浆芯管、套装在注浆芯管下部并对注浆芯管所插入引孔进行密封的密封圈、同轴套装在注浆芯管外侧的外套管和同轴活动套装在注浆芯管上且竖直向下推动外套管的下推机构,外套管底部通过密封圈进行限位固定且下推机构位于外套管上方,外套管的上下端部分别通过下推机构与密封圈进行密封且外套管与注浆芯管固定安装为一体,密封圈外径不小于引孔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及组装方便且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外套管密封套装在注浆芯管外侧且二者固定组装为一体,同时注浆芯管底部所套装密封圈具有止水、密封所处引孔与防止水泥浆回流双重功能,能有效防止堵管且能保证注浆压力。(*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浆管,尤其是涉及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
技术介绍
近年来,城市地铁建设不断发展,尤其是沿海城市地铁建设的发展速度迅猛。地铁 施工中,由于地下结构受到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果地下水位较高且地质情况较复 杂,实际施工中则很容易受到地下围护结构渗水的影响。因此,地铁地下围护结构的防渗堵 漏是整个地铁施工的一项重要环节,决定着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必须重视防渗堵漏这一环 节,才能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开展。由于在软土地区,特别是地下水位较高且地质情况较复 杂的沿海地区,更应该高度重视防渗堵漏这一施工环节,保证地铁施工的质量、工期和施工 安全。目前,防渗堵漏施工大多都采用从地面引孔注浆的方法,其引孔时间一般需要6 小时左右,因而注浆过程中所采用的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在注浆管中的停留时间较长,则 容易发生堵管。实际注浆过程中,一旦发生堵管,则需要从地面重新引孔,这样不仅影响了 防漏堵漏的效果,而且浪费了施工时间,影响施工进度。因而,急需对现有的注浆管结构进 行相应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 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及组装方便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 效果好,外套管密封套装在注浆芯管外侧且二者固定组装为一体,同时注浆芯管底部所套 装的密封圈具有止水、密封所处引孔与防止水泥浆回流双重功能,能有效防止堵管且能保 证注浆压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 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浆芯管、固定套装在注浆芯管下部并对注浆芯管所插入引孔进行 密封的密封圈、同轴套装在注浆芯管外侧的外套管和同轴活动套装在注浆芯管上且竖直向 下推动外套管的下推机构,所述外套管的底部通过密封圈进行限位固定且所述下推机构位 于外套管上方,所述外套管的上下端部分别通过所述下推机构与密封圈进行密封且外套管 与注浆芯管固定安装为一体,所述密封圈的外径不小于所述引孔的直径。上述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其特征是所述下推机构包括套装在注浆芯 管上且能沿注浆芯管上下移动的移动套和沿圆周均勻布设在移动套上且推动移动套上下 移动的多个推把。上述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套与注浆芯管之间以螺 纹方式进行连接,注浆芯管上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且移动套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内螺纹。上述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其特征是所述推把的数量为两个。上述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其特征是所述注浆芯管和外套管均为钢管。上述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套。上述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圈下部设置有对其进行 限位的限位机构。上述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机构为布设在注浆芯管 上的凸棱,所述凸棱与注浆芯管加工制作为一体。上述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其特征是所述外套管的直径为40mm,所述 注浆芯管的直径为25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且投入成本低。2、使用操作简便且拆装方便,实际使用过程中只需先将外套管由上至下套装在注 浆芯管上并将外套管的底部通过固定在注浆芯管下部的橡胶套进行限位固定,之后再将下 推机构由上至下套装在注浆芯管上,再通过旋转推把将下推机构逐渐移至外套管上部并将 外套管的上端部顶紧密封即可,这样将外套管密封套装在注浆芯管外侧,便完成本实用新 型的组装过程;当需要拆卸外套管时,只需反向旋转推把将下推机构自注浆芯管上移开,再 进一步拆卸外套管即可。3、注浆芯管下部固定套装的密封圈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该密封圈一方面对注浆 芯管所插入的引孔进行密封,当地下水位较高时能起到止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注浆芯管 注浆过程中,该密封圈能有效防止自注浆芯管出浆口处的水泥浆回流,因而能有效防止注 浆过程中的堵管现象,且能够保证注浆压力。4、使用效果好且工作性能可靠,外套管密封套装在注浆芯管外侧且二者固定组装 为一体,结构牢靠,且外套管的上下端部分别通过下推机构和密封圈进行密封,能有效防止 注浆过程中的堵管现象;并且密封圈下方设置有对其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机构,这样实际 通过下推机构将外套管向下顶推时,能确保密封圈不会因推力过大而发生脱落。5、实用价值高且适用面广,本技术不仅能有效适用在地铁基坑开挖过程中的 防漏堵漏施工中,而且能有效推广至其它地下水位较高且需进行注浆的
中。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及组装方便且使用操作简 便、使用效果好,外套管密封套装在注浆芯管外侧且二者固定组装为一体,同时注浆芯管底 部所套装的密封圈具有止水、密封所处引孔与防止水泥浆回流双重功能,能有效防止现有 注浆管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堵管现象,并能够保证施工中的注浆压力。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注浆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注浆芯管; 2-密封圈;3-外套管; 0028]4-凸棱;5-1-移动套; 5-2-推把。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注浆芯管1、固定套装在注浆芯管1下部 并对注浆芯管1所插入引孔进行密封的密封圈2、同轴套装在注浆芯管1外侧的外套管3和 同轴活动套装在注浆芯管1上且竖直向下推动外套管3的下推机构,所述外套管3的底部 通过密封圈2进行限位固定且所述下推机构位于外套管3上方,所述外套管3的上下端部 分别通过所述下推机构与密封圈2进行密封且外套管3与注浆芯管1固定安装为一体,所 述密封圈2的外径不小于所述引孔的直径。结合图4,所述下推机构包括套装在注浆芯管1上且能沿注浆芯管1上下移动的移 动套5-1和沿圆周均勻布设在移动套5-1上且推动移动套5-1上下移动的多个推把5-2。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套5-1与注浆芯管1之间以螺纹方式进行连接,注浆芯管1上部外侧 设置有外螺纹,且移动套5-1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推把5-2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注浆芯管1和外套管3均为钢管,并且所述外套管3的直径为40mm,所述注浆 芯管1的直径为25mm。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2为橡胶套。所述密封圈2下部设置有对其进行限位的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为布设在注浆芯管1上的凸棱4,所述凸棱4与注浆芯管1加工制 作为一体。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 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 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浆芯管(1)、固定套装在注浆芯管(1)下部并对注浆芯管(1)所插入引孔进行密封的密封圈(2)、同轴套装在注浆芯管(1)外侧的外套管(3)和同轴活动套装在注浆芯管(1)上且竖直向下推动外套管(3)的下推机构,所述外套管(3)的底部通过密封圈(2)进行限位固定且所述下推机构位于外套管(3)上方,所述外套管(3)的上下端部分别通过所述下推机构与密封圈(2)进行密封且外套管(3)与注浆芯管(1)固定安装为一体,所述密封圈(2)的外径不小于所述引孔的直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推机构 包括套装在注浆芯管(1)上且能沿注浆芯管(1)上下移动的移动套(5-1)和沿圆周均勻布 设在移动套(5-1)上且推动移动套(5-1)上下移动的多个推把(5-2)。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有效防止堵管的注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套 (5-1)与注浆芯管(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君李军王成发宋卫峰孙明伟王国辉邢涛徐刚易敏寇欣李鑫和澄亮邓文涛刘延生周立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