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国治专利>正文

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井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0448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井平台,主要解决了现有组装式钻井平台移位时需对平台上安装的设备重新进行拆装的问题。该钻井平台在步行移位时,外平台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该钻井平台的外平台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移位时无需对平台上设置的钻井设备及配套设施重新进行拆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采用单元式结构设计便于运输、易于生产制造、降低了原材料和生产制造的成本、缩短了步行组装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制造周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井平台
本技术涉及液压石油钻井平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 井平台,主要解决了现有组装式石油钻井平台在向深海移位时,需对平台上设置的装置 拆装的问题。
技术介绍
目前,通常的钻井平台的升降装置是由设置在钻井平台上的伸缩液压缸以及与 该液压缸的柱塞固定连接的桩柱构成。当钻井平台到达预定的海区时,启动伸缩液压 缸将桩柱推向海底,待桩柱接触到海底时,桩柱在伸缩液缸的作用下克服钻井平台的重 量,促使桩柱牢固的固定到海床上。当钻井平台需要在深海区进行作业时,钻井平台的升降仅是由伸缩液压缸的柱 塞来推动,桩柱固定的深度由于伸缩液压缸的局限性无法到达深海区;为了使此种升降 装置满足深海区的作业要求则需要多级伸缩液缸方可实现,从而导致钻井平台的升降装 置制造成本的提高,在作业现场时此种结构庞大造成安装困难,且该钻井平台的液压升 降装置,仅适用于水深在3米以内海区使用。专利号为20092(^99237.9的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可应用于较深海域的钻井 平台的液压升降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升降装置生产成本高、不便于安装的技术 问题。但该装置在移位时,内外平台均产生上下错位运动的情况,由于钻井平台上设 置有钻井设备及钻井设备的配套设备,各设备间通过管线和电缆进行连接,因此,在钻 井平台进行移位时,需要对管线和电缆进行拆除,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井平台,主要解决了现有组装式钻 井平台移位时需对平台上安装的设备重新进行拆装的问题。该钻井平台在步行移位时, 外平台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本技术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下该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井平台,包括外平台(1)和内平台0),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平台(1)包括外平台第一沉箱(11)、外平台第二沉箱(1 、分别设置于外平台 第一沉箱(11)和外平台第二沉箱(1 上的立柱(1 、立柱(1 顶部设置的纵梁(14)和 纵梁(14)之间设置的外平台横梁(15),纵梁(14)与外平台横梁(15)构成载物平台,纵 梁(14)与外平台横梁(1 之间的连接是螺纹连接后焊接;所述外平台第一沉箱(11)和 外平台第二沉箱(1 平行;内平台⑵设置于外平台⑴内部形成的空间内,包括内平台沉箱01)、设置于 内平台沉箱上的承重梁02);外平台横梁(15)与承重梁02)之间的垂直距离至少为3米;所述外平台第一沉箱(11)和外平台第二沉箱(1 上分别设置有导轨,导轨上设置有移位液缸C3)和升降液 缸;所述承重梁0 两端与升降液缸(4)连接。上述升降液缸(4)与导轨之间通过滚轮或滚珠排连接。上述外平台横梁(15)是宽度至少为3米,长度至少为10米的钢构件。上述的外平台第一沉箱(11)、外平台第二沉箱(12)、内平台沉箱均由至少 三个沉箱单元组成;所述的沉箱单元之间通过钢结构立柱平板连接构成沉箱排,所述的 各沉箱排相应的钢结构立柱平板相互连接构成沉箱。上述外平台第一沉箱(11)、外平台第二沉箱(12)和内平台沉箱之间可以组 成“川”字型结构、“回”字型结构或“U”型结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移动时,钻井平台的外平台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移位时无需对平台 上设置的钻井设备及配套设施重新进行拆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本技术采用单元式结构设计便于运输、易于生产制造、降低了原材料和生 产制造的成本、缩短了步行组装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制造周期;采用沉箱单元以及平台单元与钢结构立柱平板的固定连接,提高了步行组装自 升式钻井平台的刚度,使得步行组装自升式钻井平台能够经受恶劣的作业环境的考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钻井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钻井平台的平台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述。该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井平台,包括外平台⑴和内平台0),外平台⑴包 括外平台第一沉箱(11)、外平台第二沉箱(12)、分别设置于外平台第一沉箱(11)和外平 台第二沉箱(1 上的立柱(1 、立柱(1 顶部设置的纵梁(14)和纵梁(14)之间设置的 外平台横梁(15),外平台横梁(15)是宽度至少为3米,长度至少为10米的钢构件,纵梁(14)与外平台横梁(1 之间的连接是螺纹连接后焊接,纵梁(14)与外平台横梁(15)构 成载物平台,钻井设备及配套设施设置于载物平台上。外平台第一沉箱(11)和外平台第二沉箱(1 上分别设置有导轨,导轨上设置有 移位液缸( 和升降液缸G),升降液缸(4)与导轨之间通过滚轮或滚珠排连接。内平台⑵设置于外平台⑴内部形成的空间内,包括内平台沉箱01)、设置于 内平台沉箱上的承重梁02);承重梁02)两端与升降液缸(5)连接;外平台横梁(15)与承重梁02)之间的垂直距离至少为3米。外平台第一沉箱(11)和外平台第二沉箱(1 平行;外平台第一沉箱(11)、外 平台第二沉箱(1 、内平台沉箱均由至少三个沉箱单元组成;沉箱单元之间通过钢 结构立柱平板连接构成沉箱排,各沉箱排相应的钢结构立柱平板相互连接构成沉箱。外平台第一沉箱(11)、外平台第二沉箱(1 和内平台沉箱之间可以组成 “川”字型结构、“回”字型结构或“U”型结构。4 工作时,先启动移动液缸,将内平台移动10米,移动到位后,通过升降液缸将 内平台落到地面;然后依次收缩升降液缸,以内平台为基础,将外平台提升距离地面0.5 米后收缩移位液缸,如此反复操作,将钻井平台移动至目标位置;移动过程中,无需对 外平台上设置的钻井设备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拆装,使用非常便捷。权利要求1.一种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井平台,包括外平台(1)和内平台0),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平台(1)包括外平台第一沉箱(11)、外平台第二沉箱(1 、分别设置于外平台 第一沉箱(11)和外平台第二沉箱(1 上的立柱(1 、立柱(1 顶部设置的纵梁(14)和 纵梁(14)之间设置的外平台横梁(15),纵梁(14)与外平台横梁(15)构成载物平台,所 述外平台第一沉箱(11)和外平台第二沉箱(1 平行;所述内平台⑵设置于外平台⑴内部形成的空间内,包括内平台沉箱01)、设置于 内平台沉箱上的承重梁02);所述外平台横梁(1 与承重梁0 之间的垂直距离至少为3米;所述外平台第一沉 箱(11)和外平台第二沉箱(1 上分别设置有导轨,导轨上设置有移位液缸C3)和升降液 缸⑷;所述承重梁0 两端与升降液缸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 (14)与外平台横梁(1 之间的连接是螺纹连接后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 液缸(4)与导轨之间通过滚轮或滚珠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平台 横梁(15)是宽度至少为3米,长度至少为10米的钢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平 台第一沉箱(11)、外平台第二沉箱(1 、内平台沉箱均由至少三个沉箱单元组成; 所述的沉箱单元之间通过钢结构立柱平板连接构成沉箱排,所述的各沉箱排相应的钢结 构立柱平板相互连接构成沉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井平台,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自升式内动移位钻井平台,包括外平台(1)和内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平台(1)包括外平台第一沉箱(11)、外平台第二沉箱(12)、分别设置于外平台第一沉箱(11)和外平台第二沉箱(12)上的立柱(13)、立柱(13)顶部设置的纵梁(14)和纵梁(14)之间设置的外平台横梁(15),纵梁(14)与外平台横梁(15)构成载物平台,所述外平台第一沉箱(11)和外平台第二沉箱(12)平行;所述内平台(2)设置于外平台(1)内部形成的空间内,包括内平台沉箱(21)、设置于内平台沉箱(21)上的承重梁(22);所述外平台横梁(15)与承重梁(22)之间的垂直距离至少为3米;所述外平台第一沉箱(11)和外平台第二沉箱(12)上分别设置有导轨,导轨上设置有移位液缸(3)和升降液缸(4);所述承重梁(22)两端与升降液缸(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治王庆菊
申请(专利权)人:王国治王庆菊陕西石玖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