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6277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包括升降式平台主体,平台主体上安装有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及数台液压升降机构,液压升降机构上安装有设在导滑孔内桩腿;桩腿的底部安装一储油舱,储油舱上安装有数个吸力式桩基础。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水下储油方式提高了储油安全性,满足了生产平台储油的需要,节约了生产成本;且集原油生产、储存、外输功能于一体,可实现生产平台的自我安装和撤收;同时,可采用蜜蜂式采油方式在多个油田间移动作业,降低了边际小油田的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平台,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近海边际小油田,集原油生产、储存、 外输功能于一体的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包括升降式平台主体,平台主体上安装有原油生产设备、 原油外输设备及数台液压升降机构等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液压升降机构上安装有设在导 滑孔内的桩腿。当移动式生产平台到达海上作业现场后,首先,利用升降机构放下桩腿至泥面处。 然后,升降机构再将平台主体上升到海面一定的高度后,便可在海上进行生产作业了。作业 完毕,利用升降机构再将平台主体下降至水面后,即可迁航驶往他处。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扩大,海上移动式生产平台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而 现有的海上移动式生产平台一般又不配备储油装置。需要依靠长期系泊于平台旁边的油轮 进行原油储存并定期将原油运输至陆地。当油轮离开平台后,生产平台将关闭原油生产设 施,停止原油生产,以等待油轮的返回。一旦遇到大浪天气,油轮无法靠泊时,停产期将不得 不进一步延长。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产生了油轮租用成本,而且无法实现油田的连续生产,大 大降低了油田的收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生产平台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带水下储油舱 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其采用水下储油方式提高了储油安全性,满足了生产平台储油的需要, 节约了生产成本;且集原油生产、储存、外输功能于一体,可实现生产平台的自我安装和撤 收;同时,可采用蜜蜂式采油方式在多个油田间移动作业,降低了边际小油田的开发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包括升降式平台主体,平台主体上安装有 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及数台液压升降机构,液压升降机构上安装有设在导滑孔内桩腿;其 特征在于桩腿的底部安装一储油舱,储油舱上安装有数个吸力式桩基础。所述储油舱为一个钢结构箱形体,储油舱内部设有数个分储油舱,储油舱上分别 设置有数个进、排油管及数个进、排水管。所述进、排油管及进、排水管设置在储油舱上部的桩腿内。所述储油舱采用双层结构,储油舱的上表面四周采用斜面结构。所述数个吸力式桩基础分别贯穿储油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水下储油方式提高了储油安全性,满足了生产平 台储油的需要,节约了生产成本;且集原油生产、储存、外输功能于一体,可实现生产平台的 自我安装和撤收;同时,可采用蜜蜂式采油方式在多个油田间移动作业,降低了边际小油田 的开发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储油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储油舱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储油舱结构主视示意图。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平台主体、2桩腿、3储油舱、4液压升降机构、5原油生产处理设备、6原油外输设 备、7吸力桩基础、8进、排油管、9进、排水管、10海平面、11海底。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升降式平台主体1,平台主体1上安装有原油生产 处理设备5、原油外输设备6、生活设施及数台液压升降机构4等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液压 升降机构4上安装有设在导滑孔内桩腿2 ;通过液压升降机构4可使平台主体1能够沿桩 腿2自由升降以适应不同水深油田的作业需求。桩腿2的底部采用焊接方式安装一储油舱 3,储油舱3采用双层结构,储油舱3的上表面四周采用斜面结构。可以有效减小海水冲刷 作用,避免出现淘空现象。储油舱3上采用焊接方式安装有2个或4个吸力式桩基础7。2个或4个吸力式 桩基础7分别贯穿储油舱3且采用焊接方式安装在储油舱3上,其可实现平台的自我作业 安装和撤收,并保证平台的作业稳定性。储油舱3为一个钢结构箱形体,储油舱3内部设有数个分储油舱,储油舱3上分别 设置有数个进、排油管8及数个进、排水管9,可以进行原油与压载水的注入、排出,利用原 油与压载水的置换技术实现原油的水下储存。进、排油管8及进、排水管9设置在储油舱3 上部的桩腿2内。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当移动式生产平台到达海上作业现场后,首先,利用升降 机构4放下桩腿2,安装在桩腿2的底部储油舱3沉入海底11泥面处,储油舱3上的吸力桩 基础7灌入海底泥面形成密封条件,打开吸力桩基础7上潜水泵的开关进行抽水,将吸力桩 基础7内的水排外面,使吸力桩基础7的桶体内形成负压,依靠桶体内外的表面压差,将桶 体压入海底预定深度。同时,也将储油舱3固定在海底。然后,根据不同水深油田的作业需 求,通过设置在平台主体1的液压升降机构4,使平台主体1能够沿桩腿2自由升降至海平 面10以上的适当位置,便可以进行生产作业。生产作业完毕后,利用升降升降机构4将采 油平台主体1下降至水面,然后,将桩腿2升起,并将桩腿2的底部储油舱3收起,并固定在 移动式生产平台的底部。此时,即可迁航驶往他处。空舱后的底部储油舱3在拖航过程中 还可以为移动式生产平台提供浮力。本专利技术利用安装在平台主体上1的原油生产设备,将从井口开采上来的原油进行 处理加工,采用原油驳运泵将处理后的原油通过贯穿于桩腿2内部的进、排油管8和位于储 油舱3内侧上部的注油口注入到平台下部的储油舱3贮存;同时,利用压载泵将位于储油舱 3底部的海水由储油舱3侧下部的进、排水管9吸口通过贯穿于桩腿2内部的进、排水管9 排出舷外,完成储油、排油的油水置换过程。原油外输时,通过货油泵和排油管将储油舱3中的原油外输至定期靠泊于平台的 运输油轮,并通过压载泵和进水管将海水从储油舱3侧下部压入储油舱3,完成排油的油水 置换过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减少了单个油田的开采成本;2.实现一个平台开发多个油田的蜜蜂式海上原油开采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多个边 际油田的开采成本;3.利用水下储油舱储油满足了平台储油的需要,节约了生产成本;4.实现了原油的水下储存,提高了储油安全性;5.储油舱上表面四周采用斜面结构,可以有效减小冲刷作用,避免出现淘空现 象;6.设置了进、排油管、进、排水管,实现储油舱的油水置换;7.通过吸力桩基础,实现平台的自行安装、自行撤收,增加平台在位稳定性,同时 降低了平台的迁移成本。吸力桩基础7为采用现有技术制作。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 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包括升降式平台主体,平台主体上安装有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及数台液压升降机构,液压升降机构上安装有设在导滑孔内桩腿;其特征在于:桩腿的底部安装一储油舱,储油舱上安装有数个吸力式桩基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包括升降式平台主体,平台主体上安装有各 种生产和生活设施及数台液压升降机构,液压升降机构上安装有设在导滑孔内桩腿;其特 征在于桩腿的底部安装一储油舱,储油舱上安装有数个吸力式桩基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舱 为一个钢结构箱形体,储油舱内部设有数个分储油舱,储油舱上分别设置有数个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芳李志刚余建星许华力刘瑞华吴思钟小侠崔艳红高国强吴朝晖王飚梅华东吕津波霍有利田峰张益公杜尊峰骆寒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