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笃孟专利>正文

一种液压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01882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联轴器,其结构包括半联轴器、半联轴器内部设置的内环;所述半联轴器和内环的前后端面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前后压盖,所述半联轴器、内环以及前后压盖组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压环。所述压环为锥形环结构并且和半联轴器、内环以及前后压盖组成的锥形空腔相吻合,所述压环靠近前后压盖的端面分别设置拆卸油腔、安装油腔。所述半联轴器上开设有连通至拆卸油腔、安装油腔及压环的油孔,所述的内环上也开设有油孔连接至压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拆卸油腔和压环,非常便于安装拆卸,而且在安装时由于只是压环左右移动,相当于油缸的活塞,很好的限制了半联轴器的位移,同时由于采用○形圈端面密封,从而大大减少了油压泄漏的可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联轴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没有轴向位移并且可以快速液压安装 和快速液压拆卸的液压联轴器
技术介绍
液压联轴器起源于国外,在我国最早应用于船舶行业,随着对液压联轴器的深 入了解,在我国分支出很多种新型产品。但是,基本形式大致相同,一般主要件由一个 厚壁外套和一个薄壁内套、一个端盖组成,两套筒的端面对接并通过紧固件(螺栓)联成 一体,外套具有法兰端面,内套套在外套内,内套的外表面和外套的内表面为一种同向 同锥度的较小锥面,外套的筒壁上具有一进油孔和卸油孔,进油孔和卸油孔内塞有密封 塞,端盖密封盖合在外套的与法兰端面相对的另一端面上,两套筒通过外套的法兰端面 对接形成密闭空腔体(安装进油腔)。通过进油孔打入高压油,使配合表面之间产生很高 的压强,通过外套与内套,内套与传动轴之间的摩擦力传递转矩。联轴器的结构简单, 使用安全可靠,联轴器的拆装利用高压油,安装和拆卸、维修比较方便。这些液压联轴器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有三大缺点1.由于主要件由一个厚壁外套和一个薄壁内套、一个端盖组成,在安装联轴器 时,进油孔打入高压的油,高压油推动外套轴向移动,通过锥面产生过盈量传递转矩。 由于锥角比较小,会使外套轴向移动距离比较大,一般要移动20-30mm。如果两个联 轴器再用弹性元件或非弹性元件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套的联轴器使用时,轴向移动要 40-60mm,这在很多场合是不行的。如电机和减速机、减速机和工作轴位置固定的情 况下,轴向移动是不允许的。因此,上述的液压联轴器使用的行业受到了极大的限制。2.由于只有一个安装进油腔,没有拆卸进油腔,拆卸时,靠卸油孔打入高压的 油,通过作用在锥面上的力的分解之后产生轴向力拆卸联轴器,这个分解的力是有限 的,当联轴器非常大时,拆卸变得很费劲,如果再使用一段时间,上吨重的联轴器基本 不能拆卸。3.由于联轴器的外套轴向移动距离比较大,外套和端盖之间的密封为滑动密 封,当高压油压力大或使用频繁时,滑动密封的密封件的很容易损坏,损坏严重时会产 生泄漏现象,使油压打不上去而无法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液压联轴器,解决了 现有技术存在的不好安装和拆卸进行维修的问题。( 二 )技术方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联轴器,其结构包 括半联轴器、半联轴器内部设置的内环;所述半联轴器和内环的前后端面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前后压盖,所述半联轴器、内环以及前后压盖组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压环。所述压环为锥形环结构并且和半联轴器、内环以及前后压盖组成的锥形空腔相 吻合,所述压环靠近前后压盖的端面分别设置拆卸油腔、安装油腔。所述半联轴器上开设有连通至拆卸油腔、安装油腔及压环的油孔,所述的内环 上也开设有油孔连接至压环。所述前后压盖与半联轴器及内环之间均采用〇形圈密封。(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液压联轴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增加了拆卸油腔和压环,非常便于安装拆卸,而且在安装时由于只 是压环左右移动,相当于油缸的活塞,很好的限制了半联轴器的位移,同时由于采用〇 形圈端面密封,从而大大减少了油压泄漏的可能,可为用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一种液压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螺栓;2.内环;3.压环;4.后压盖;5.半联轴器;6.螺栓;7.前压 盖;8.〇形圈;9.〇形圈;101.102.103.104.油孔;111.安装油腔;112.拆卸油腔。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液压联轴器作以下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液压联轴器,其结构包括半联轴器5、半联轴器内部设置的内 环2;所述半联轴器和内环的前后端面分别通过螺栓6、1安装有前后压盖7、4,所述半 联轴器、内环以及前后压盖组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压环3。所述压环为锥形环结构并且和半联轴器、内环以及前后压盖组成的锥形空腔相 吻合,所述压环靠近前后压盖的端面分别设置拆卸油腔112、安装油腔111。所述半联轴器上开设有连通至拆卸油腔、安装油腔及压环的油孔103、101、 102,所述的内环上也开设有油孔104连接至压环。所述前后压盖与半联轴器及内环之间均采用〇形圈8、9密封。高压油通过油孔101进入安装油腔111内,推动压环3向右移动,压环3通过内 外锥面压紧半联轴器5和内环2,依靠锥面之间的摩擦力产生弹性变形压紧轴通过摩擦传 递转矩;半联轴器5、压环3和内环2上均开有油沟,润滑油通过油孔102、油孔104进 入压环3的内锥面和内环2的外锥面之间及压环3外锥面和半联轴器5的内锥面之间及油 沟内,起润滑作用;拆卸时,高压油通过油孔103进入拆卸油腔112内,推动压环3向左 移动,使锥面之间形成间隙,弹性变形恢复,可以从轴上拆下联轴器,拆卸时,润滑油 同样通过油孔102、油孔104进入压环3的内锥面和内环2的外锥面之间及压环3外锥面 和半联轴器5的内锥面之间及油沟内,起润滑作用。内环2、压环3、半联轴器5依次由 内至外套装在一起,〇形圈8、〇形圈9分别装入前后的环形槽。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较优选的具体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 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联轴器,其结构包括半联轴器、半联轴器内部设置的内环;其特征在 于所述半联轴器和内环的前后端面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前后压盖,所述半联轴器、内 环以及前后压盖组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压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为锥形环结构并 且和半联轴器、内环以及前后压盖组成的锥形空腔相吻合,所述压环靠近前后压盖的端 面分别设置拆卸油腔、安装油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液压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联轴器上开设有 连通至拆卸油腔、安装油腔及压环的油孔,所述的内环上也开设有油孔连接至压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液压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压盖与半联轴 器及内环之间均采用〇形圈密封。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联轴器,其结构包括半联轴器、半联轴器内部设置的内环;所述半联轴器和内环的前后端面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前后压盖,所述半联轴器、内环以及前后压盖组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压环。所述压环为锥形环结构并且和半联轴器、内环以及前后压盖组成的锥形空腔相吻合,所述压环靠近前后压盖的端面分别设置拆卸油腔、安装油腔。所述半联轴器上开设有连通至拆卸油腔、安装油腔及压环的油孔,所述的内环上也开设有油孔连接至压环。本技术增加了拆卸油腔和压环,非常便于安装拆卸,而且在安装时由于只是压环左右移动,相当于油缸的活塞,很好的限制了半联轴器的位移,同时由于采用○形圈端面密封,从而大大减少了油压泄漏的可能。文档编号F16D1/091GK201794939SQ201020282490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5日专利技术者叶笃孟 申请人:叶笃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联轴器,其结构包括半联轴器、半联轴器内部设置的内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联轴器和内环的前后端面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前后压盖,所述半联轴器、内环以及前后压盖组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压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笃孟
申请(专利权)人:叶笃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