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联轴器,包括从内向外吻合连接的内套和外套,内套外表面、外套内表面呈圆锥形,所述内套外表面是软氮化处理面,分为三层,自上而下依次是合金氮碳化合物层、扩散层和基体层。对液压联轴器内套进行软氮化处理,可实现内套的氮、碳共渗,从而改变了表面性能,其干摩擦系数可达到0.4-0.65,并具有高的抗咬性、抗擦伤性、抗疲劳性、耐腐蚀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联轴器,尤其是指一种无键联接液压联轴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生产的用于轴之间联接的无键联接液压联轴器的一般结构如下外套其内表面为圆锥形,外表面为圆柱形,并有螺旋状的油槽;其一端加工成台 阶状,作为推动外套轴向移动的活塞区;外套上有若干注油孔,其中一个用于向活塞区注油 产生轴向位移,其余的与外套内表面油槽沟通用于径向扩张。还有一种液压联轴器的外套 有外套外层及外套内层,称之为双层预应力结构。内套其内表面为圆柱形,并有若干螺旋状槽用于贮油,外表面为圆锥形;内套的 一端加工成螺纹,用于和活塞的联接。活塞其内孔有螺纹与内套联接。液压联轴器的内套内表面压在同一轴线上的传动与被动轴上,外套的内锥表面套 在内套同一锥度的外表面上,利用注油孔向外套台阶活塞区内注油逐拉紧锥面,然后向内、 外套之间油槽内注油;由于油槽两端有密封区不通油,随着油压的提高,外套膨胀,随后活 塞区加压将外套向锥体大端移动,到达设计位移量后放掉高压油,外套紧压住内套,内套紧 压住二根轴端。实践证明以上形式的的联轴器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内外套摩擦面不经过任何表面 处理,在高压摩擦时极易产生拉毛甚至咬死等现象,造成内、外套甚至整套联轴器报废。避 免的方法是少量加油,以防止拉伤,咬死,结果是降低了传递扭矩。以上结构产品的摩擦系 数和传递功率的能力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内套表面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经等离子 软氮化处理的内套外表面,使其性能有极大提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液压联轴器,包括从内向外吻合连接的内套和外套,内套外表面、外套内表面 呈圆锥形,所述内套外表面是软氮化处理面,分为三层,自上而下依次是合金氮碳化合物 层、扩散层和基体层。对液压联轴器内套进行软氮化处理,可实现内套的氮、碳共渗,从而改变了表面性 能,其干摩擦系数可达到0. 4-0. 65,并具有高的抗咬性、抗擦伤性、抗疲劳性、耐腐蚀性。试 验表明,由于对内套外表面进行了软氮化处理,解决了目前联轴器产品内套表面强度的缺 陷,内外套之间不再会出现拉毛、咬死等现象,与轴的接触面不需要加任何润滑油,较大幅 度地增大了传递扭矩。软氮化实质上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钢在氮原子渗入的同时,还有少量 的碳原子渗入,其处理结果与一般气体氮化相比,渗层硬度较氮化低,脆性较小,故称为软氮化。软氮化方法分为气体软氮化、液体软氮化及固体软氮化三大类,其过程、方法类似,效 果也无明显差别,目前国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软氮化。经等离子软氮化处理的内套表面第一层是8 20um合金氮碳化合物层,其金相组 织为ε相,内部大部分为F^ (N. C)成分,它彻底改变了原材料表面组织状态和成分,改变 了内外套相对运动时摩擦阻力,不会产生粘咬拉毛。第二层是扩散层,主要是Y相(Fe4N) 和N在α 中的固溶体,其厚度在0. 3 0. 4mm,起过渡作用,使硬度不会突然由硬变软 (软指基体),有支衬作用。第三层是基体。这样既改变了表面的成份又保证了材料的固有 性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套筒式液压联轴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液压联轴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法兰式液压联轴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液压联轴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套筒式液压联轴器,包括外套其内表面12为圆锥形,外表面为圆柱形,并有螺旋状的油槽;其一端加工成 台阶状,作为推动外套轴向移动的活塞区11 ;外套上有若干注油孔,其中一个用于向活塞 区11注油产生轴向位移,其余的与外套内表面12油槽沟通用于径向扩张。内套其内表面13为圆柱形,并有若干螺旋状槽用于贮油,外表面14为圆锥形; 内套的一端加工成螺纹,用于和活塞的联接。活塞5 其内孔有螺纹与内套联接,设有密封环6。外套、内套、活塞端部通过压环3、螺栓4与挡板连接。内套内表面13压在同一轴线上的传动轴15与被动轴16上,外套的内锥表面12 套在内套同一锥度的外表面14上,利用注油孔7向外套台阶活塞区11内注油逐拉紧锥面, 然后通过注油孔8、9、10向内、外套之间油槽12内注油。试验表明,由于内套外表面进行了 软氮化处理,内外套之间不再会出现拉毛、咬死现象。由于油槽两端密封区不通油,随着油 压的不断提高,外套膨胀,随后向活塞区11加压将外套向锥体大端移动,到达设计位移量 后放掉高压油,外套1紧压住内套2,内套紧压住二根轴端15与16,达到传动扭矩的作用。内套外表面的气体等离子软氮化处理方法是将内套装在真空离子炉内,在低真 空环境下,将丙酮和氨气按比例制成混合气体间断向炉内送气,并设定温度、电压、电流,气 体电离出的N、C原子渗入内套外表面。低真空环境是指真空度为133 666Pa ;丙酮和氨 气比例为1 8 10,优选的比例为1 9;温度为540 580°C ;电压为500 700V;按零件软氮化的面积选择电流的大小,电流为0. 5 5mA/cm2。图3、图4提供了一种法兰式液压联轴器,其连接结构与套筒式液压联轴器相似; 为了提高其性能,也进行了软氮化处理,采用的软氮化方法和产生的技术效果也是相同的, 在此不再详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联轴器,包括从内向外吻合连接的内套和外套,内套外表面、外套内表面呈 圆锥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外表面分三层,自上而下依次是合金氮碳化合物层、扩散层 和基体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氮碳化合物层厚度为 8 20u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厚度为0.3 0. 4mm。专利摘要一种液压联轴器,包括从内向外吻合连接的内套和外套,内套外表面、外套内表面呈圆锥形,所述内套外表面是软氮化处理面,分为三层,自上而下依次是合金氮碳化合物层、扩散层和基体层。对液压联轴器内套进行软氮化处理,可实现内套的氮、碳共渗,从而改变了表面性能,其干摩擦系数可达到0.4-0.65,并具有高的抗咬性、抗擦伤性、抗疲劳性、耐腐蚀性。文档编号F16D1/091GK201818669SQ20102025814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4日专利技术者张英 申请人:无锡鸿海龙船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联轴器,包括从内向外吻合连接的内套和外套,内套外表面、外套内表面呈圆锥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外表面分三层,自上而下依次是合金氮碳化合物层、扩散层和基体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鸿海龙船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