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降噪装置以及配备该装置的充气轮胎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9511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耐久性的轮胎降噪装置以及配备该装置的充气轮胎。一种轮胎降噪装置(4),将加工成带状的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的吸音材料(5)沿轮胎周向配置在充气轮胎胎面部(1)的内面,其中,吸音材料(5)至少在轮胎周向的部分区域层叠2层以上,卷绕构成环状体(6),在该环状体(6)圆周上的至少一处地方设置使吸音材料(5)内侧层与外侧层发生交替的交叉部(6X),从而将吸音材料(5)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51、53)配置为较该吸音材料(5)最外侧层更靠近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降低充气轮胎产生的空洞共鸣音的装置以及配备该装置的 充气轮胎,更具体来讲,涉及一种可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耐久性的轮胎降噪装置以及配 备该装置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充气轮胎产生噪音的原因之一是空洞共鸣音,它是由于充填在轮胎内部的空气 振动而导致。轮胎转动时,胎面部由于路面凹凸不平而振动,胎面部的振动使轮胎内部 空气发生振动,由此产生该空洞共鸣音。为了降低这种空洞共鸣现象造成的噪音,现已提出了在充气轮胎胎面部内面全 周上设置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的吸音材料的方案(例如可参考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此类方案中,将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的吸音材料加工成带状,将带状吸音材料沿 充气轮胎胎面部的内面进行配置后,其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会与轮胎内面直接接触。 例如,使带状吸音材料的两个端部相互靠近时,这两个端部均与轮胎内面直接接触,将 带状吸音材料的两个端部相互重叠时,这两个端部中的一个与轮胎内面直接接触。因 此,现有方案存在以下缺点带状吸音材料的端部处于与轮胎内面接触的状态后,当轮 胎旋转时,吸音材料的端部会与轮胎内面摩擦,从而吸音材料容易从该部分开始发生破 损。另一方面,可改用在轮胎周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降噪装置,将加工成带状的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的吸音材料沿轮胎周向配置在充气轮胎胎面部的内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至少在轮胎周向的部分区域层叠2层以上,卷绕构成环状体,在该环状体圆周上的至少一处地方设置使所述吸音材料内侧层与外侧层发生交替的交叉部,从而将所述吸音材料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配置为较该吸音材料最外侧层更靠近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09.09.11 JP 209976/20091.一种轮胎降噪装置,将加工成带状的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的吸音材料沿轮胎周向配 置在充气轮胎胎面部的内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至少在轮胎周向的部分区域层 叠2层以上,卷绕构成环状体,在该环状体圆周上的至少一处地方设置使所述吸音材料 内侧层与外侧层发生交替的交叉部,从而将所述吸音材料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配置为较 该吸音材料最外侧层更靠近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应所述吸音材料中所述交叉 部的部位形成一对宽度方向尺寸有所减小的窄幅部,并在所述交叉部中将所述一对窄幅 部配置于在所述吸音材料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窄幅部中,一个窄 幅部的宽度Da与另一个窄幅部的宽度Db相对于所述吸音材料的最大宽度D,满足 0.7<(Da+Db) /D<1.0 的关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窄幅部中,一个窄幅部 的宽度Da与另一个窄幅部的宽度Db满足0.8<Da/Db<1.2的关系。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窄幅部 相互对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野笃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