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电源容置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39433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计算机系统的电源容置结构,该计算机系统至少具有一机箱和一L型主板,L型主板设置于机箱的底板上,其一端上竖直地设有多个外接卡,该电源容置结构包括:一活动支撑架,设置于机箱内的两立侧板间,与机箱的底板构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部分L型主板及多个外接卡,其中活动支撑架的表面具有多个卡槽;以及一电源容置架,具有多个L型卡钩,藉由多个L型卡钩与多个卡槽的结合而设置于活动支撑架上,电源容置架与活动支撑架构成一电源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现了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内部空间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容置结构,尤其涉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电源容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时至今日,计算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作、 娱乐产品。而随着生产技术的提升,计算机的体积日趋小巧、轻便,紧凑型设计理念已成为 了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主导。为了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内部空间,各种部件也不再固守于 传统的规则形状。目前,一种应用L型主板的计算机系统悄然问世,因此传统的机箱内部 格局便难以适用,尤其是体积较大的电源,若沿用传统的布局设计,为了容置L型主板与电 源,势必要将计算机系统的体积增大,这显然违背了紧凑型的设计理念。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电源容置结构,使其与L型主板不产生冲突,又可以充 分利用原有的内部空间,是业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计算机系统的内部空间设计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 型的电源容置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电源容置结构,该计 算机系统至少具有一机箱和一 L型主板,L型主板设置于机箱的底板上,L型主板的一端 上竖直地设有多个外接卡,该电源容置结构包括一活动支撑架,设置于机箱内的两立侧板 间,与底板构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部分L型主板及多个外接卡,其中活动支撑架的表面具 有多个卡槽;以及一电源容置架,具有多个L型卡钩,藉由多个L型卡钩与多个卡槽的结合 而设置于活动支撑架上,电源容置架与活动支撑架构成一电源容置空间。其中,机箱的立侧板包括机箱的侧壁板或机箱内的立隔板,立侧板上设有多个定 位柱。依据本新型一实施例,活动支撑架包括一支撑板及由支撑板向下弯折形成的相对 两侧壁,支撑板的底面抵靠于多个外接卡的上方,相对两侧壁上具有多个L型导槽,L型导 槽对应于定位柱。其中,活动支撑架的后端更具有一支撑脚,支撑脚的下端抵靠于机箱的底板上,支 撑脚的下端具有一开孔,通过螺丝将活动支撑架固定于机箱的底板上。优选的,活动支撑架的前端向下延伸出一前板,前板的下端抵靠于机箱的底板上。优选的,前板上具有多个用以方便外接卡转换的输入输出连接区域以及多个用于 通风的镂空部分。依据本新型一实施例,电源容置架包括一顶板及相对的两侧板,两侧板藉由螺丝 锁固于机箱的立侧板,且两侧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形成两与顶板平行的延伸板,两延伸板抵 靠于活动支撑架的上方,L型卡钩设于两延伸板上并与卡槽对应。其中,电源容置架更包括一隔板,将电源容置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空间。采用本技术的电源容置结构,使应用L型主板的计算机系统无需增大体积来 容纳多出的主板部分,充分利用内部空间,而且由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又便于 拆卸,在需要对主板进行维护时,可快速将电源拆下,暴露出完整的主板表面,维护完后还 可快速还原,简化了安装、维护人员的操作。附图说明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各个方面。其中,图1示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电源容置结构的装配 图;图2示出本技术的活动支撑架的安装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本技术的电源容置架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来清楚阐释本技术的精神,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在了解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 饰,且并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图1示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电源容置结构的装配 图。参照图1,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电源容置结构包含两个部分一活动支撑架100以及一 电源容置架102。活动支撑架100由支撑板IOOa及其前端向下延伸出的前板IOOb构成。 支撑板IOOa与前板IOOb垂直。支撑板IOOa的表面具有多个卡槽106。支撑板IOOa两侧 向下弯折形成相对的两侧壁108,在各侧壁108上均具有多个L型导槽110。前板IOOb具 有多个输入输出连接区域122以及多个用于通风的镂空部分104。活动支撑架100两侧分 别与机箱的立侧板抵靠,并藉由侧壁108上的L型导槽110定位。活动支撑架100的后端 更具有一支撑脚118,其下端抵靠于机箱的底板上,其与底板的接触部分具有一开孔124, 通过螺丝将活动支撑架100固定于机箱的底板上。电源容置架102包括一顶板10 及相对的两侧板102b,在两侧板102b上各具有 螺丝孔114用以将电源容置架102锁固于所抵靠的机箱的立侧板上。侧板102b的底部向 内弯折形成两与顶板10 平行的延伸板126,两延伸板抵靠于活动支撑架100的上方。设 置于延伸版126上的多个L型卡钩112与支撑板IOOa上的卡槽106相对应。此外电源容 置架102被隔板120分隔成两个空间,每一个空间都可以容纳一个电源。当需要将电源容 置架102与活动支撑架100组装时,将L型卡钩112嵌入对应的卡槽106中并滑动至卡合, 这样就将电源容置架102与活动支撑架100卡合固定。为了进一步说明电源容置结构的安装过程,请参照图2,其示出本技术的活动 支撑架的安装示意图。L型主板200已安装在机箱202的底板上,其一端上竖直地设有多个 外接卡208。将活动支撑架100盖住部分L型主板200及外接卡208,此时,部分L型主板 200及外接卡208便容置于活动支撑架100与机箱202的底板构成的容置空间内。将活动 支撑架100与机箱202的立侧板206结合的侧壁108上的L型导槽110与立侧板206上对 应的定位柱204对应,立侧板206包括机箱的侧壁板或机箱内的立隔板。然后将活动支撑4架100向机箱202内推入,使定位柱204在L型导槽110内滑动到末端,此时支撑板IOOa 的底面抵靠竖直设置的外接卡208,前板IOOb的底部抵靠机箱202的底板,其所处的平面与 机箱202的侧边切齐,这样活动支撑架100与立侧板206的相对位置便被确定。通过前板 IOOb上的镂空部分104可以看到其内部的L型主板200及外接卡208,可作为散热之用,而 输入输出连接区域122可方便外接卡208的转换。在将活动支撑架100的位置固定后,支 撑脚118便与机箱202的底板相抵,其下端的开孔IM通过螺丝将活动支撑架100与机箱 202的底板进一步固定,并对活动支撑架100起到支撑作用。接着请参照图3,其示出本技术的电源容置架的安装示意图。在安装完活动支 撑架100后,再将电源容置架102的L型卡钩112与活动支撑架100上的卡槽106对应,并 将L型卡钩112嵌入卡槽106,再将电源容置架102向机箱202内推入,则电源容置架102 就通过L型卡钩112与卡槽106的卡合被固定于活动支撑架100上。此时电源容置架102 的侧板与机箱202的立侧板206相抵,其延伸板1 与支撑板IOOa的上表面抵靠。为了进 一步固定电源容置架102,其侧板102b上的螺丝孔114与机箱202上的螺丝孔114对应, 在将电源容置架102的位置确定后,将螺丝旋入螺丝孔114,这样电源容置架102便与机箱 202锁固。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电源容置结构的安装过程,在需要对计算机系统进 行维护而检测L型主板200或将L型主板200拆下时,只需将螺丝旋出,将电源容置架102 向机箱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电源容置结构,所述计算机系统至少包含一机箱和一L型主板,所述L型主板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底板上,所述L型主板的一端上竖直地设有多个外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容置结构至少包含:  一活动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机箱内的两立侧板间,与所述机箱的底板构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部分所述L型主板及所述多个外接卡,其中所述活动支撑架的表面具有多个卡槽;以及  一电源容置架,具有多个L型卡钩,藉由所述多个L型卡钩与所述多个卡槽的结合而设置于所述活动支撑架上,所述电源容置架与所述活动支撑架构成一电源容置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电源容置结构,所述计算机系统至少包含一机箱和一 L型主 板,所述L型主板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底板上,所述L型主板的一端上竖直地设有多个外接 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容置结构至少包含一活动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机箱内的两立侧板间,与所述机箱的底板构成一容置空间 以容置部分所述L型主板及所述多个外接卡,其中所述活动支撑架的表面具有多个卡槽; 以及一电源容置架,具有多个L型卡钩,藉由所述多个L型卡钩与所述多个卡槽的结合而设 置于所述活动支撑架上,所述电源容置架与所述活动支撑架构成一电源容置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机系统的电源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的所 述立侧板包括所述机箱的侧壁板或所述机箱内的立隔板,所述立侧板上设有多个定位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计算机系统的电源容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撑 架包括一支撑板及由所述支撑板向下弯折形成的相对两侧壁,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抵靠于所 述多个外接卡的上方,所述相对两侧壁上具有多个L型导槽,所述L型导槽对应于所述定位 柱。4.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二振吴剑锋郑再魁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