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纯中药膜液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7424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目前,治疗烧伤的中药,有粉剂、膏剂及膜剂多种,使用膜剂,具有抑菌、生肌、保护创面、有利于渗液的蒸发和引流、促进愈合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纯中药膜剂,包含虎杖、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白及,其中虎杖为主药,白及为成膜材料。其生产工艺为:分别制备虎杖的渗漉液,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的水煎液,混合后再加入白及的水煎液,混匀后灭菌成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抑菌的功效,对创面既能良好遮覆,又有利于蒸发引流,促进创面愈合,且能减少以至消除疤痕。(*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烧伤的纯中药膜液。目前,治疗烧伤,西医一般使用磺胺嘧啶银,兼用氟哌酸类抗菌药物,疗期较长,费用较高;中医则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组份多以黄连、黄岑、黄柏为主,剂型则以油剂、膏剂居多,但油剂、膏剂不利于创面的蒸发和引流。因此,膜剂更为广大医护人员所欢迎。现有的治烧伤中药膜剂并不多见。《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年第9期公开了一篇由石油部管道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室发表的《中药烧伤膜治疗小面积深度烧伤43例》文献,提供了一种包含生地、地榆、黄岑、黄柏、连翘、双花、大黄、紫草、冰片等的中药烧伤膜剂,具有药膜紧贴创面、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无毒、无过敏性反应、更换时无痛苦等优点,其不足之处是孔隙较小,易被血浆封住,渗出液较多时可使药膜与创面分离,需剪孔引流或更换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活血化瘀为主、以天然药物为成膜材料、可以减少开窗引流次数的纯中药构成的烧伤药膜液及其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组分包含虎杖、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白及五味中药。其中;虎杖作为药膜液的主药。含有多种蒽醌类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经利湿、抑菌的作用,可以明显减小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毛细血管的张力、降低其通透性,以减少液体渗出量,有利于减轻创面水肿程度,并能较快消肿,还可抑制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减少氨基酸渗入胶原,减轻结缔组织增生,促进组织恢复,以减少以至消除疤痕的生成。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繁殖,调理患者受损的免疫功能。白及作为药膜液的成膜材料。皮肤烧伤以后,如果不予复盖,则毛细血管瘀滞带会向深部发展以致坏死,不利于治疗。因此,在治疗中应保留腐皮、疮皮、水疱,对开放性创面以生物敷料等复盖或植皮,目前有的药膜液使用聚乙烯醇为成膜材料,对机体具有刺激作用。白及既有中药的疗效,其块茎含粘液质和淀粉,可为糊料,以胶质赋形成膜,既能保护创面,又有利蒸发引流,还具有止血作用,其效果显然比以化学物质的为成膜材料者佳。本专利技术的各组分的配方如下(每100ml药液含生药重量)虎杖40-60g黄连15-35g川白芷 5-25g紫花地丁1-20g白及5-25g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是分别制备虎杖的去鞣质后的渗漉液,以及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的水煎液,将以上药液混匀,加入白及水煎液,混匀,灭菌,即制成药膜液。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进行详述a、制备虎杖渗漉液。虎杖中含有鞣质,应予除去。虎杖中所含蒽醌类物质,水溶性差,可参照《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第17页中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提取以乙醇浸渍虎杖原生药后,进行渗漉、浓缩。加入明胶液去除所含鞣质,弃去沉淀物,至不再产生沉淀物为止。将溶液静置后过滤,然后浓缩。b、制备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的水煎液。黄连、川白芷及紫花地丁,分别加水,各煎两次。将以上三味中药的煎液混合均匀、浓缩,进行提纯,静置后,浓缩。c、虎杖药液与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混合液混合均匀静置。d、制备白及水煎液。将白及加水煎一次,捞出白及,再加水煎一次,将以上两次煎液合并,然后浓缩。e、按照配方比例将以上三种溶液混合配制为药膜液。f、灭菌。本专利技术已进行了动物试验、毒理试验以及临床治疗试验。在对烧伤烫伤的动物试验中,均得到有效的治疗,创面愈合较好。在毒理试验中,无不良反应,表明毒性较低。在临床治疗试验中,对及时入院治疗的深二度及少量浅二度烧伤患者共136例用本药进行治疗,尽量保留腐(疮)皮及直径大于5cm的水疱,剪破排液,保留疮皮,每日涂药一次,暴露,以白炽灯烘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8.64-20.64天,在上述病例中,无一例痂下积浓需开窗引流,愈后无色素沉着及斑迹遗留。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活血化瘀,有利于烧伤创面瘀滞带的良性转化,从而明显地改善了愈合;清热解毒,既能有效地抑制创面常见菌种,且能调理患者受损免疫功能及参与胶原代谢,减少疤痕;对创面既能良好遮覆,又有利于蒸发引流;能促进创面愈合。本专利技术的配方的几个实施例(每100ml药液含原生药重量)实施例一虎杖40g黄连18g川白芷 10g紫花地丁10g白及20g实施例二虎杖45g黄连20g川白芷13g紫花地丁8g白及15g实施例三虎杖60g黄连30g川白芷25g紫花地丁30g白及10g本专利技术生产工艺实施例如下a、制备虎杖渗漉液。以浓度60%乙醇浸渍虎杖原生药24小时,进行渗漉,收集重量为原生药重量10倍的溶液,浓缩为浓度为1g/ml(即1ml溶液含1g虎杖原生药)的浓缩液。加入浓度为5g/100ml明胶液去除所含鞣质,弃去沉淀物,至不再产生沉淀物为止。将溶液静置一夜后过滤,浓缩为浓度为2g/ml的药液。b、制备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的水煎液。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分别加重量为原生药重量8倍的水,各煎两次,每次1小时。将以上三种药煎液混合均匀,浓缩为浓度为1g/100ml的液体。往混合液中加入浓度为30%的乙醇,静置一夜,回收乙醇,并浓缩为浓度为2g/ml的药液。c、虎杖药液与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混合液混合均匀,静置。d、制备白及水煎液。将白及加入重量为原生药重量12倍的水,单独水煎半小时。捞出白及,再加入8倍水,煎半小时。将以上两次煎液合并,浓缩为浓度为0.25g/ml的药液。e、按照配方比例将以上三种溶液混合配制为药膜液。f、灭菌。在115℃、1.05atm条件下灭菌。权利要求1.一种烧伤纯中药膜液,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包含虎杖、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白及五味中药;其配方,每100ml药液含生药重量虎杖40-60g,黄连15-35g,川白芷5-25g,紫花地丁1-20g,白及5-25g。2.一种烧伤纯中药膜液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生产工艺a、制备虎杖渗漉液以乙醇浸渍虎杖原生药,进行渗漉,浓缩;加入明胶液去除鞣质,弃去沉淀物,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将溶液静置后过滤,然后浓缩;b、制备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的水煎液。黄连、川白芷及紫花地丁,分别加水,各煎两次。将以上三味中药的煎液混合均匀、浓缩,进行提纯,静置后,浓缩;c、虎杖药液与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混合液混合均匀,静置;d、制备白及水煎液。将白及加水煎一次,捞出白及,再加水煎一次,将以上两次煎液合并,然后浓缩;e、按照配方比例将以上三种溶液混合配制为药膜液;f、灭菌。全文摘要目前,治疗烧伤的中药,有粉剂、膏剂及膜剂多种,使用膜剂,具有抑菌、生肌、保护创面、有利于渗液的蒸发和引流、促进愈合的优点。本专利技术为纯中药膜剂,包含虎杖、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白及,其中虎杖为主药,白及为成膜材料。其生产工艺为分别制备虎杖的渗漉液,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的水煎液,混合后再加入白及的水煎液,混匀后灭菌成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抑菌的功效,对创面既能良好遮覆,又有利于蒸发引流,促进创面愈合,且能减少以至消除疤痕。文档编号A61K9/08GK1151299SQ9511309公开日1997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谢森荣, 罗述甲, 刘和荣, 陈光秀, 廖雪松, 胡荣华 申请人: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伤纯中药膜液,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包含虎杖、黄连、川白芷、紫花地丁、白及五味中药;其配方,每100ml药液含生药重量:虎杖40-60g,黄连15-35g,川白芷5-25g,紫花地丁1-20g,白及5-25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森荣罗述甲刘和荣陈光秀廖雪松胡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