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70295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一种电路断路器,其采用热动电磁式的过电流跳闸装置并适于自动组装,并且,防止伴随着短路断路而产生的金属熔融物向开关机构部及该过电流跳闸装置附着。其具有:中间基座,其收容开关机构部和过电流跳闸装置,该过电流跳闸装置对过电流进行检测,使开关机构部转动;基座,其收容包含消弧装置在内的断路部,该消弧装置将在可动接触件和与该可动接触件反复接触/分离的固定接触件之间产生的电弧截断,该可动接触件设置在与开关机构部联动而进行转动的横杆上;以及盖体,其覆盖中间基座、基座、以及收容在所述中间基座内的各部件,所述断路部由所述中间基座覆盖,并且,所述过电流跳闸装置向该中间基座的收容是利用压入进行紧固而实现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线用断路器或漏电断路器等电路断路器,详细地说,涉及一种 以适于自动组装的方式对过电流跳闸装置等进行配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电路断路器,不仅有通过对该电路断路器所具有的操作手柄进行操作而将电 路接通/断开的功能、即开关功能,还承担着下述重要任务,即,将电路断开以事先防止因 流过过电流导致电线或负载设备烧毁。对于该过电流的检测,众所周知大致分类为热动式、 电磁式、电子式这样的各种方式,在其中的电子式的方式中,通过由内置的CPU对利用搭载 在该电路断路器中的变流器所得到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从而进行检测。因此,还是如众所 周知的那样,通过向CPU添加来自外部的设定信号,可以容易地变更该电子式电路断路器 的额定电流,特别地,在与负载设备(例如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协调动作的基础上发挥威 力。此外,在此情况下的过电流跳闸装置通常进行所谓的单元化,因此,具有可以比较容易 地进行该电路断路器的自动组装的优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由于该电子式的方式需要以上述变流器及CPU为首的电子电路,所以 无法避免价格上升,特别地,在AF(安培框架的缩写,以该电路断路器可通电的最大值表 示)较小的(具体地说,63AF· 125AF等)制品中,与热动或者热动电磁式之间的价格差非 常大,该情况同时也是热动电磁式电路断路器广泛普及的原因之一。此外,对于此情况下的 过电流跳闸装置,在考虑到由热量引起双金属片弯曲、以及由电磁力使可动铁心移动的情 况下,期望该过电流跳闸装置牢固地紧固在电路、即构成该电路断路器的框体上(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2)。另外,此前所述的“过电流的检测”,由于是检测,所以是指比较小的电流(当然, 相对于额定电流来说较大),但除了过电流以外,还存在短路电流等大电流,这样的过电流 断路、即短路断路也是通过电路断路器进行的。对于该短路断路,针对如何伴随着电源容量 的增大等具有较大的断路能力,各公司自然都在进行激烈的竞争,特别地,在用于家庭用等 的电路断路器中,由于其外形较小,所以对于断路能力的提高,重要的是如何将短路电流限 制为较小,即,如何提高限流作用。作为提高该限流作用的一种方法,可以举出通过将由短 路电流通电时产生的电磁力引起的可动铁心的移动直接传递至可动接触件,由此加快其断 开速度的方法。另外,还广泛知晓一种所谓的电弧移动断路方式,其将两个触点之间产生的 电弧迅速地引导至消弧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9-270225号公报(第3页右栏第沈行 第4页左栏第4 行,图3及图8)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236798号公报(第4页第18行 第M行,图1及图 2)专利文献3 日本实开昭56-135649号公报(第12页第19行 第14页第11行, 图5 图7)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3的电路断路器中,消弧装置与动作机构部之间的所谓分隔部仅为 (图3纸面上)上侧的电弧移动板,其气密性不是很高。因此,伴随着短路断路而产生的金 属熔融物向开关机构部等附着、以及由电弧气体的流入引起的绝缘降低成为问题。另一方 面,虽然由于短路传感器以及双金属片装置设置在形成动作机构部的支撑框上,实现其特 性的稳定化,但毕竟没有考虑自动组装,显然成为成本降低的障碍。另外,也可以预想到调 整不良及错误组装时的处理也存在困难。在仅考虑短路断路时的气密性的情况下,由专利文献2的电路断路器示出该解决 方案之一。但是,在此情况下,由于需要中部盖体对过电流跳间装置与消弧装置之间进行遮 蔽,所以必然不得不通过螺合在下部基体上而进行紧固,仍然难以进行自动组装。那么,对 于仅为了自动组装而将过电流跳间装置形成为电子式这一方式,如上述所示很难说是现实 的对策。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路断路器,其采 用热动电磁式的过电流跳闸装置并适于自动组装,并且,防止伴随着短路断路而产生的金 属熔融物向开关机构部及该过电流跳闸装置附着。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路断路器具有中间基座,其收容开关机构部和过电流跳闸装 置,该开关机构部具有操作手柄,配置在彼此相对的框架板之间,该过电流跳间装置对过电 流进行检测,使所述开关机构部转动;基座,其收容包含消弧装置在内的断路部,该消弧装 置将在可动接触件和与该可动接触件反复接触/分离的固定接触件之间产生的电弧截断, 该可动接触件设置在与所述开关机构部联动而进行转动的横杆上;以及盖体,其覆盖所述 中间基座、基座、以及收容在所述中间基座内的各部件,所述断路部由所述中间基座覆盖, 并且,所述过电流跳闸装置向该中间基座的收容是通过利用压入进行紧固而实现的。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如以上说明所示,可以提供一种使制造成本减少的高断路容量的电路断路ο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路断路器的外观斜视图。图2是表示向图1的中间基座进行的部件收容的图。图3是表示图1中的过电流跳闸装置的图。图4是表示图1中的中间基座的俯视图及剖面图。图5是表示图1中的基座的俯视图及剖面图。图6是中间基座与图1中的基座嵌合时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图1中的断路部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路断路器在跳闸状态下的斜视图,(a)是示出外观的图,(b)是示出从(a)中分别分解出盖体、中间基座、基座的图。另外,图2是表示向 图1 (b)中的中间基座进行的部件收容的图,图3是表示图2中的单极的过电流跳闸装置以 及磁轭的图。另外,图4及图5分别示出中间基座、基座,(a)是与图1(b)中的X视图相应 的俯视图,(b)是剖面图,图6是使中间基座与基座嵌合时的剖面图(与图4及图5的(b) 相应)。此外,图7是表示向图1(b)中的基座进行的部件收容的图。在图1中,3极用的电路断路器101的绝缘框体由盖体1、中间基座2、以及基座3 构成,其中,分别在中间基座2中收容具有操作手柄4的开关机构部51和与极数对应(在此 情况下,为3个)的过电流跳闸装置52,在基座3中收容与极数对应的消弧装置53。其中, 对于中间基座2,为了防止由断路时产生的电弧引起的内部压力上升而造成的损伤,使中间 基座2的侧板加· 2a与基座3的凹部3a · 3a嵌合。因此,该侧板加· 2a成为绝缘框体的 一部分。此外,操作手柄4通过从盖体1的手柄用窗孔Ia凸出,而可以向接通方向(图1 纸面上,顺时针方向)或者断开方向(图1纸面上,逆时针方向)操作这一点,以及根据消 弧装置53的位置关系,5为电源侧端子、6为负载侧端子这一点,都是众所周知的。在图2中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要部的磁轭7,其是构成过电流跳闸装置52的一个 部件,除此以外,即,除了磁轭7以外的过电流跳闸装置52、开关机构部51以及消弧装置 53(参照图1(b))都是众所周知的。即,固定接触件9和可动接触件13之间反复进行接触 /分离,利用消弧装置53,将在该接触/分离中、特别是通过分离而在固定触点8与可动触 点11之间产生的电弧截断,其中,固定接触件9紧固在磁轭7上,在一端具有固定触点8,可 动接触件13经由可挠性铜绞线10与电源侧端子5连接,在一端具有可动触点11,由与开关 机构部51联动而进行转动的横杆12保持。开关机构部51利用下述部件进行所谓单元化手柄臂15,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断路器,其具有:中间基座,其收容开关机构部和过电流跳闸装置,该开关机构部具有操作手柄,配置在彼此相对的框架板之间,该过电流跳闸装置对过电流进行检测,使所述开关机构部转动;基座,其收容包含消弧装置在内的断路部,该消弧装置将在可动接触件和与该可动接触件反复接触/分离的固定接触件之间产生的电弧截断,该可动接触件设置在与所述开关机构部联动而进行转动的横杆上;以及盖体,其覆盖所述中间基座、基座、以及收容在所述中间基座内的各部件,该电路断路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断路部由所述中间基座覆盖,并且,所述过电流跳闸装置向该中间基座的收容是利用压入进行紧固而实现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晶高桥进黑崎刚史信太秀夫饭塚贵士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