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7002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腔,所述壳体内腔包括第一、第二区域,手柄设于第一区域中,动作机构设于第二区域中,所述手柄、动作机构分别通过枢轴与壳体连接,手柄与动作机构联动,所述内腔还设有与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三区域,磁系统及触头设于该区域中,在第一、第三区域之间设有第一隔板,该隔板两端与壳体两侧壁连接,第一区域为封闭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小型断路器的壳体中采用绝缘隔板,采用高而封闭的隔板形成的防护围栏阻挡电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隔弧措施或仅有部分有间隙的隔弧而仍不能阻挡电弧从手柄处泄漏喷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断路器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中的电弧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小型断路器分合闸手动操作基本通过手柄方式实现,断路器正常工 作,在动、静触头打开的瞬间,会产生电弧,绝大多数电弧会通过引弧角引到灭弧室熄灭。有 一小部分电弧会沿着反方向从手柄与壳体的缝隙中泄漏喷出。一方面会使手柄烧伤烧黑, 可能影响操作性能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能对电器设备、操作人员等造成安全隐患。目前小 型断路器无这项保护措施,个别即使有,也是借用机构一部分组合实现保护,中间有缝隙不 封闭,仍会有部分电弧喷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以克服现 有技术中未采用隔弧或仅采用有间隙隔弧,因而导致电弧泄漏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腔,所述壳体内腔包括第一、 第二区域,手柄设于第一区域中,动作机构设于第二区域中,所述手柄、动作机构分别通过 枢轴与壳体连接,手柄与动作机构联动,所述内腔还设有与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三区域,磁系 统设于该区域中,在第一、第三区域之间设有第一隔板,该隔板两端与壳体两侧壁连接,第 一区域为封闭区域。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始于壳体与手柄之间的间隙处,终于第一、第二区域之间, 隔板与壳体侧壁、内腔基面无缝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包括始端、中段和末端,所述始端一侧面形状为圆弧,与手 柄外圆周面配合,所述中段形状为矩形,所述末端不与动作机构接触。优选地,还包括设于上盖上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同样包括始端、中段、末端, 与所述第一隔板配合连接,且形状相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隔板均采用绝缘体。本专利技术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专利技术在小型断路器的壳体 中采用绝缘隔板,采用高而封闭的隔板形成的防护围栏阻挡电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 隔弧措施或仅有部分有间隙的隔弧而仍不能阻挡电弧从手柄喷出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中壳体的主视图。图4为壳体的轴测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中上盖的主视图。图6为上盖的轴测立体图。图7为图1中A圈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3,手柄5、动作机构2、磁系统4。所 述壳体3包括一内腔,手柄5、动作机构2、磁系统4均设与内腔中。所述手柄5枢接于壳体 3上,因此手柄5可绕枢轴转动。所述动作机构2同样枢接于壳体3上,动作机构2可绕另 一枢轴转动。手柄5与动作机构2之间通过连杆8连接,该连杆8 一端与手柄5端面连接, 另一端与动作机构2连接,因此手柄5与动作机构2联动。由图7可知,手柄5与壳体3之 间有间隙36,部分电弧会通过此间隙36向外泄漏。另外,手柄5与动作机构2所在的区域 之间被一向内突出的凸块35隔开,凸块35与隔板1高度一致,无缝连接。手柄5与凸块35 之间的间隙37也是电弧泄漏之处。见图1、3、4,在手柄5的下方设有隔板1,该隔板1为绝缘隔板,将壳体3分如下部 分。隔板1内侧为磁系统4及触头(电弧产生区域,即第三区域33),隔板1外侧为手柄转 动区域,即第一区域31。另外,动作机构2所在为内腔的第二区域32,与第一区域31相邻。 隔板1两端均与壳体3侧壁连接,将手柄5围住,隔板1与壳体3连接的一侧与内腔基面无 缝贴合。这样将手柄转动区域从内腔中隔开,即第一区域31为一个封闭的空间。所述隔板具体可这样设置。见图3、4,在壳体3和盖与壳体3上的上盖9上各设一 块绝缘隔板1、6,第一隔板1形状不规则,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始端11、中段12、末端13。所 述始端11连接在断路器壳体3的前侧端34,即始端11始于壳体3与手柄5之间的间隙36 处,并带有一段弧形侧面以配合于手柄5外圆周面。当然,手柄5依然可以绕枢轴转动。中 段12为平置的矩形侧面,末端13为有弯折的矩形面,与中段12呈一角度,且与手柄转动区 域的后侧端连接,该后侧端(即内腔上的凸块35)也就是第一、第二区域31、32的交界处。 动作机构2在转动过程中,动作机构前端21不会与末端13接触,从而发生干涉现象,见图 1,为一段直线加圆弧形状。当动作机构2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动作机构2的前端21要和末 端13配合,也不会发生任何干涉和接触。这样第一隔板1将手柄5围住,能有效阻挡电弧 进入手柄转动区域。第一隔板1向内延伸一定高度且壁厚均勻,这样可以更好地隔开手柄 转动区域。在上盖9相应位置上设有第二隔板6,当上盖9与壳体3合起来,该隔板与第一隔 板1合拢,第二隔板同样包括始端61、中段62、末端63。其中始端61、中段62与第一隔板1 的相同,末端63终止地较早,也就是说后段要保证不与其它零部件发生干涉,见图5、6。另 一方面,设置第二隔板6也是增加了第一隔板1的高度。由图可知,绝缘隔板1也是与动作机构2相对独立的,动作机构2与磁系统4同在 绝缘隔板1 一侧,分属两块区域,动作机构2与绝缘隔板1之间没有交叉。因此,手柄5与 动作机构2也是全封闭无缝隙地隔离分开的。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断路器手柄、动作机构装入壳体中,沿绝缘隔板外层手柄合 上闸,当有故障电流时动、静触头打开瞬间,产生的少部分反向泄漏电弧被壳体中的第一隔 板和第二隔板挡住,确保电弧不能从手柄与壳体的间隙处泄出,保证产品及人员安全。权利要求一种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包括壳体(3)、壳体内腔,所述壳体内腔包括第一、第二区域(31、32),手柄(5)设于第一区域(31)中,动作机构(2)设于第二区域(32)中,所述手柄(5)、动作机构(2)分别通过枢轴与壳体(3)连接,手柄(5)与动作机构(2)联动,所述内腔还设有与第一区域(31)相邻的第三区域(33),磁系统(4)设于该区域(33)中,其特征是在第一、第三区域(31、33)之间设有第一隔板(1),该隔板(1)两端与壳体(3)两侧壁连接,第一区域(31)为封闭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隔板(1) 始于壳体⑶与手柄(5)之间的间隙处,终于第一、第二区域(31、32)之间,第一隔板⑴ 与壳体(3)侧壁、内腔基面无缝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隔板(1) 包括始端(11)、中段(12)和末端(13),所述始端(11) 一侧面形状为圆弧,与手柄(5)外圆 周面配合,所述中段(12)形状为矩形,所述末端(13)不与动作机构(2)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上盖(9) 上的第二隔板(6),所述第二隔板(6)同样包括始端(61)、中段(62)、末端(63),与所述第 一隔板(1)配合连接,且形状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 一、第二隔板(1、6)均采用绝缘体。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腔,所述壳体内腔包括第一、第二区域,手柄设于第一区域中,动作机构设于第二区域中,所述手柄、动作机构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包括壳体(3)、壳体内腔,所述壳体内腔包括第一、第二区域(31、32),手柄(5)设于第一区域(31)中,动作机构(2)设于第二区域(32)中,所述手柄(5)、动作机构(2)分别通过枢轴与壳体(3)连接,手柄(5)与动作机构(2)联动,所述内腔还设有与第一区域(31)相邻的第三区域(33),磁系统(4)设于该区域(33)中,其特征是:在第一、第三区域(31、33)之间设有第一隔板(1),该隔板(1)两端与壳体(3)两侧壁连接,第一区域(31)为封闭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晶段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