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699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包括手柄,壳体,壳体内设有电磁机构和动作机构,手柄的一端伸入壳体内通过一手柄柱与壳体连接,动作机构通过一销轴与壳体连接,手柄与动作机构连接,壳体上设有一外层隔板和一内层隔板,内层隔板将电磁机构与手柄、动作机构隔开,外层隔板与内层隔板一端连接,手柄位于外层隔板的外侧,动作机构位于外层隔板的内侧,外层隔板上设有缺口,动作机构上设有一凸起,缺口与凸起相对。该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通过内层隔板、外层隔板对产生的电弧进行两次阻挡,保证产品及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电弧隔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小型断路器的电弧隔离直O
技术介绍
目前小型断路器手动分合闸的基本通过手柄以手动操作方式实现的,断路器有故 障电流时,在动、静触头打开的瞬间,动、静触头之间会产生电弧,绝大多数电弧会通过引弧 角引到灭弧室熄灭。但有一小部分电弧有时会沿着反方向从手柄与壳体的缝隙中泄漏喷 出。泄露喷出的电弧一方面有可能会将手柄烧伤烧黑,进而影响操作性能和可靠性;另一 方面也有可能对电器设备或操作人员等带来安全隐患,造成电器设备的损坏或者对操作人 员的身体带来伤害。目前大部分的小型断路器对从壳体缝隙中泄漏喷出的电弧都没有相应 的保护措施,个别即使有,也是借用壳体内动作机构一部分组合实现保护,中间有缝隙不封 闭,仍可能会有部分电弧喷出,不能起到真正的隔离、防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专门用于小型断 路器的电弧隔离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包括手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磁机构和 动作机构,所述手柄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通过一手柄柱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动作机构 通过一销轴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动作机构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一外层隔板 和一内层隔板,所述内层隔板将所述电磁机构与所述手柄、动作机构隔开,所述外层隔板与 所述内层隔板一端连接,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外层隔板的外侧,所述动作机构位于所述外层 隔板的内侧,所述外层隔板上设有缺口,所述动作机构上设有一凸起,所述缺口与所述凸起 相对。优选的,所述外层隔板与所述内层隔板呈“人”字型连接,所述内层隔板与所述外 层隔板共用部分隔板。优选的,所述内层隔板与所述外层隔板共用的部分隔板与所述手柄内侧的壳体内壁无缝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层隔板以所述手柄柱为圆心呈圆弧状。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该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当有故 障电流时,在动、静触头打开的瞬间,触头间产生的反向泄漏电弧首先被壳体中的内层隔板 挡住,如果仍有小部分泄漏,但此时随着动作机构的动作,动作机构上的凸起与外层隔板上 的缺口对接拼接成一个整体,该整体结构对泄露的小部分电弧再次进行阻挡,确保电弧不 能或极少从手柄与壳体的间隙处泄漏,保证产品及人员安全。该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 装置通过内层隔板、外层隔板对产生的电弧进行两次阻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隔弧措施或仅有部分有间隙的隔弧而仍不能阻挡电弧从手柄喷出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壳体的侧视的三维示意图。图4是壳体的俯视的三维示意图。图5是壳体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2所示,该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包括壳体1、手柄2,壳体1内设有 电磁机构4和动作机构3,手柄2的一端伸入壳体1内通过一手柄柱5与壳体1连接,动作 机构3通过一销轴6与壳体1连接,手柄2与动作机构3连接。通过手柄2的转动带动动 作机构3动作,进而驱动触头动作。动作机构3上设有一凸起7,该凸起7随动作机构3的 动作而动作。如图3、4、5所示,壳体1上设有一外层隔板9和一内层隔板8,外层隔板9与内层 隔板8呈“人”字型连接,内层隔板8与外层隔板9共用部分隔板11。该共用部分隔板11 的末端与手柄2内侧的壳体内壁12无缝连接。内层隔板8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将电磁机构4 与手柄2、动作机构3隔开。外层隔板9以手柄柱5为圆心呈圆弧状,外层隔板9上设有一 缺口 10,该缺口 10与动作机构3上的凸起7相对,且大小相适应。外层隔板9的另一端延 伸至壳体1另一侧的内壁上,这样外层隔板9及共用部分隔板11就将手柄2与动作机构3 隔开,手柄2位于外层隔板9的外侧,动作机构3位于外层隔板的内侧,手柄2可在外层隔 板9的外侧自由转动。该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当有故障电流产生时,动、静触头 打开瞬间,电磁机构4产生的反向泄漏电弧首先被壳体1中的内层隔板8挡住。如果仍有 小部分泄漏,但此时在动、静触头打开的瞬间,动作机构3也同时动作,动作机构3上的凸起 7与外层隔板上的缺口 10对接,拼接成一个整体,该整体结构可以对泄露的小部分电弧再 次进行阻挡,使这一小部分电弧也被限制在壳体1内,确保电弧不能或极少从手柄2与壳体 1的间隙处泄漏。外层隔板9与内层隔板8通过呈“人”字型连接的方式,将电磁机构4、动作机构3、 手柄2分割在三个不同的区域,触头间产生的电弧要经过外层隔板9与内层隔板8两层隔 板才能达到手柄2壳体1之间的间隙处,对于反向泄漏电弧,其很难同时突破这两道隔离屏 障,因此可有效保证产品及人员安全。该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通过内层隔板、外层隔板对产生的电弧进行两次 阻挡,通过内层隔板、外层隔板及动作机构将手柄与电磁机构完全隔开,使触头间产生的电 弧被完全限制在壳体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隔弧措施或仅有部分有间隙的隔弧而仍不 能阻挡电弧从手柄喷出的技术问题。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 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凡依本专利技术设计思想所 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包括手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磁机构和动作机构,所述手柄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通过一手柄柱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动作机构通过一销轴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动作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一外层隔板和一内层隔板,所述内层隔板将所述电磁机构与所述手柄、动作机构隔开,所述外层隔板与所述内层隔板一端连接,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外层隔板的外侧,所述动作机构位于所述外层隔板的内侧,所述外层隔板上设有缺口,所述动作机构上设有一凸起,所述缺口与所述凸起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隔板 与所述内层隔板呈“人”字型连接,所述内层隔板与所述外层隔板共用部分隔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隔板 与所述外层隔板共用的部分隔板与所述手柄内侧的壳体内壁无缝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隔板 以所述手柄柱为圆心呈圆弧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包括手柄,壳体,壳体内设有电磁机构和动作机构,手柄的一端伸入壳体内通过一手柄柱与壳体连接,动作机构通过一销轴与壳体连接,手柄与动作机构连接,壳体上设有一外层隔板和一内层隔板,内层隔板将电磁机构与手柄、动作机构隔开,外层隔板与内层隔板一端连接,手柄位于外层隔板的外侧,动作机构位于外层隔板的内侧,外层隔板上设有缺口,动作机构上设有一凸起,缺口与凸起相对。该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通过内层隔板、外层隔板对产生的电弧进行两次阻挡,保证产品及人员安全。文档编号H01H73/06GK101916695SQ20101024694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专利技术者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断路器双层电弧隔离装置,包括手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磁机构和动作机构,所述手柄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通过一手柄柱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动作机构通过一销轴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动作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一外层隔板和一内层隔板,所述内层隔板将所述电磁机构与所述手柄、动作机构隔开,所述外层隔板与所述内层隔板一端连接,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外层隔板的外侧,所述动作机构位于所述外层隔板的内侧,所述外层隔板上设有缺口,所述动作机构上设有一凸起,所述缺口与所述凸起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晶段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