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防己碱或其激动剂在制备治疗眼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6482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患有与角膜炎或结膜炎相关的眼炎的患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给患者服用一定量的含有粉防己碱或粉防己碱激动剂的药用组合物,所述用量能有效减轻炎症。(*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病原性或变应原性眼炎的治疗。例如,过敏性结膜炎是由许多普通空气传播的变应原引起的特应性现象。与普通人群不同,患有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在遇到所述变应原时会出现眼表面的瘙痒和灼烧。临床症状包括球结膜水肿、流泪、结膜充血、及眼脸浮肿。在发炎的第二种例子中,角膜炎可由诸如病毒、细菌和真菌的病原体引起。角膜炎的症状包括疼痛、视力减弱、流泪和畏光。由于角膜无血管,角膜炎的治疗特别困难。一般,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患有与角膜炎或结膜炎相关的眼炎的患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给患者服用(例如经表皮、口服、结膜下或肌内使用)含有一定量的粉防己碱或粉防己碱激动剂和可以药用的载体的组合物,所述用量能有效减轻炎症。可将该药用组合物制成片剂、胶囊、液体、软膏或乳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用于治疗由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天花病毒、牛痘病毒(vacceinial virus)、腺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引起的角膜炎。类似地,可将该方法用于治疗由变应原和任何其它化学或生物剂引起的结膜炎。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及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或优点。发炎是受伤组织的保护性反应,其作用是破坏、稀释或隔离致伤剂。所述致伤剂包括病原体、变应原、有毒化合物、酸性或碱性剂和创伤。更具体地讲,由角膜炎引起的炎性反应包括角膜表皮的不规则性、溃疡生成、基质浮肿、角膜的新血管形成、异常大数量的单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或其组合的出现,以及增加的对角膜炎病原体的血清特异性抗体反应。由角膜炎引起的角膜炎症还会损伤患者的视力。由结膜炎引起的炎性反应包括眼睑浮肿、结膜充血、充血、瘙痒、和异常嗜曙红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炎症的有效治疗包括减轻一种或几种上述炎性反应。这种减轻可以通过临床观察(例如,浮肿,见下表1,例1)测定,并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与炎症相关的几种免疫组织学或生物化学分析(例如,肥大细胞迁移和mRNA表达)测定。本专利技术所披露的方法部分基于如下发现粉防己碱能有效治疗眼炎,如在BALB/C小鼠上由单纯疱疹病毒1-诱发的角膜炎引起的眼炎。用粉防己碱或其激动剂治疗可以改善角膜炎的临床症状并下调受治小鼠角膜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的mRNA基因表达(见下文中例2)。另外,用粉防己碱或其激动剂治疗可以减轻结膜,包括眼睑的皮下组织的过敏性炎症。与未处理组相比,通过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测定的上述减轻从统计学上看是明显的。粉防己碱不仅能抑制嗜曙红粒细胞和肥大的细胞的浸润,还能使引起过敏反应的肥大细胞脱粒化。因此,粉防己碱及其拮抗性不仅是嗜曙红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迁移的抑制剂,而且是肥大细胞的稳定剂。众所周知,活化的嗜曙红粒细胞和肥大细肥能产生颗粒体蛋白(14KD、15KD、17KD、18KD、19KD、21KD、和55KD),脂质介体,包括白细胞三烯C4、D4和E4,和组胺。白介素1(IL-1)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关。肥大细胞和嗜伊红粒细胞均能产生这种细胞因子(以及IL-3、IL-5、IL-6、肿瘤坏死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粉防己碱及其激动剂能抑制所述炎症介体的合成或释放。本文所披露的方法能有效治疗由诸多病原体、物质(如变应原)和环境条件(如创伤、变性或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眼炎。眼部炎性病原体的例子包括(i)病毒,如HSV-1病毒、HSV-2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天花病毒、痘苗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ii)细菌,如肺炎球菌属、假单孢菌属、莫拉氏菌属(双杆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色链球菌、偶发分技杆菌和诺卡氏菌属;(iii)真菌,如念珠菌属、镰孢菌属、曲霉属、青霉属和头孢霉属;(IV)衣原体属;和(V)寄生虫。炎性物质的例子包括酸性或碱性化合物、有毒化合物或致免疫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上述任一种情形引起的眼炎的治疗包括服用一种含有粉防己碱或粉防己碱激动剂的组合物。粉防己碱是一种苄基异喹啉,于1935年首次从中草药“汉防己”(“hanfangchi”)中分离得到,它是防己科的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生物化学杂志(J.Biol、Chem),109681-685(1935)。粉防己碱(6,6′,7,12-四甲氧基-2,2′一二甲基berbaman)于1968年首次合成,Inubishi,Y.等,粉防己碱通讯(Tetra.Lett).3399(1968)。已分离或合成了粉防己碱和类粉防己碱异喹啉、双异喹啉、苄基异喹啉和双苄基异喹啉的多种结构类似物。这些类似物是粉防己碱激动剂。可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治疗方法的粉防己碱激动剂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出版物中所列举化学式所覆盖的化合物。类似地,在下列出版物中还披露了粉防己碱或其激动剂的多种合成和分离方法。US 2,206,407(1940)US 2,248,241(1941)Dutcher,(美国化学学会会志)(J.Am.Chem.Soc.)68419(1946)Inubushi,Y.日本药学会会志(J.Pharm.Soc.Japan),72220(1952)化学文献(Chem.Abstr.)476429b(1953)Bich等,澳大利亚化学杂志(Aust.J.Chem.)911(1956)化学文献(Chem.Absrt.)5110113a(1957)Kametani,Fukunmoto,化学会志增刊(J.chem.Soc.Suppl.)2,6141(1965)Tomita等,粉防己碱通讯(Tetra.Lett.)1210(1967)Inubushi,Y.等,粉防己碱通讯(Tetra.Lett.)3399-3402(1968)日本专利JP71 021396B(1971)Inubushi,Nomura,化学药物通报(Chem.Pharm.Bull.)251636(1977)中国医学材料大词典(Great Dictiona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1979)Merk Index(第11版,1989)JP3-44323(1991)Jp4-99723(1992)Kondo,Y,等,生化药学(Biochem.Pharmacol.)461887-1892(1993)Marshall,S.J.,等,抗菌剂和化学治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Chemotherapy),3896-103(1994)化学文献(Chem.Abstr.)120101957u(1994)化学文献(Chem.Abstr.)120270921h(1994)下面的例1和2中所用的粉防己碱可以商购(Aldrich,St.Louis,Mo),而且可以随时按文献中所披露的方法提取或合成(例如,见生物化学杂志(J.Biol.Chem.)109681-685,1935;Merk Index,第11版,1989)。粉防己碱激动剂的例子包括berbamuninum、千金藤素、千金藤醇宁、锡生藤任、轮环藤宁、三裂胺、三裂碱、蝙蝠葛碱、蝙蝙葛醇宁、蝙蝠葛可啉、蝙蝠葛灵、表千金藤碱、epistepharune、粉己宁、防己醇宁、香唐松碱、海牙亭啶、海牙亭、海牙亭宁、莲酮叶嗪,莲叶酮叶素、莲叶酮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世兴
申请(专利权)人:马萨诸塞眼科耳科诊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