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6346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记录装置,其能够抑制装置整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且能够可靠地在记录材料定影区域中对记录材料进行定影。在打印机(11)中,由于压纸板(19)和干燥装置(16A)在上下方向上重合配置,因此能够防止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干燥装置(16A)中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干燥区域长度(L2)被构成为,大于等于压纸板(19)上的记录区域长度(L1),由此,记录完成的记录面必定在干燥装置(16A)中至少停留一次,且停留时间相当于间歇输送中的记录介质停止的时间,从而能够充分地干燥记录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的记录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记录头在记录 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移动而进行记录的横向扫描方式的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通过使记录材料附着在目标上而实施记录的记录装置的一种,喷 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被广泛熟知。另外,在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技术,即,通 过使用此种打印机对连续纸(目标)喷射液体(记录材料),从而连续打印大量的单位图 像,之后被切割而用作标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S卩,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打印机,在连续纸的输送路径的中途位置处设置有压 纸板,并通过对在该压纸板上处于输送停止状态的连续纸喷射墨水(记录材料)而进行印 刷。接下来,在强制干燥区域中,对通过墨水而被形成在连续纸上的印刷影像进行加热从而 强制性地将其干燥,其中,所述强制干燥区域被设置在连续纸的输送路径中的压纸板的下 游一侧附近,并作为记录材料定影区域。其后,通过被设置在连续纸的输送路径中的比强制 干燥区域更靠下游一侧的卷绕驱动轴,来卷起在强制干燥区域中被强制干燥了墨水形成的 印刷影像的连续纸。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301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打印机中,由于压纸板以及强制干燥区域被设置为, 分别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独立的设置空间,因此存在装置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大型化的问题。另外,在记录头沿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移动而进行记录的横向扫描方式的打印机 中,当被确保在压纸板上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记录区域的长度为L时,则在一次输送 动作中,记录介质将被输送长度为L的量。S卩,输送量为L的输送动作和记录头的横向扫描 (记录执行动作)被交互进行。在这里,虽然记录完成的记录面在记录结束之后进入强制干燥区域,但是如果不 适当设定强制干燥区域的长度,则由于输送量为L的输送动作,将导致记录完成的记录面 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不会在强制干燥区域中停止而直接通过,即,存在无法确保在强制干燥 区域内的停留时间,进而导致没有充分干燥的可能。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此种情况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装置整体在水 平方向上的大型化,且在记录材料定影区域中能够可靠地对记录材料进行定影的记录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记录装置具有支承部件,其对记录介质进行支承; 记录头,其对由所述支承部件支承的记录介质的一面施加记录材料;定影单元,其对于附着在从所述支承部件输送来的记录介质的所述一面上的记录材料进行定影,所述支承部件与 所述定影单元被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部分重合。根据上述结构,支承部件以及定影单元被配置为,在俯视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因 此,由于这些部件的设置空间在水平方向上共享,从而能够实现对这些部件的设置空间的 空间节省化,作为结果,能够抑制装置整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第2种形式为一种记录装置,具有支承部件,其对记录介质进行支承; 记录头,其对由所述支承部件支承的记录介质的一面施加记录材料;定影单元,其对于附着 在从所述支承部件输送来的记录介质的所述一面上的记录材料进行定影,并在将记录介质 定位于所述支承部件上的状态下,所述记录头沿所述记录媒体输送方向移动并进行记录, 该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定影单元中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定影区域长度被构成 为,大于等于所述支承部件上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记录区域长度。根据上述结构,支承部件以及定影单元被配置为,在俯视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因 此,由于这些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共享设置空间,从而能够节省这些部件的设置空间,作为结 果,能够抑制装置整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另外,所述定影单元中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定影区域长度被构成为,大于等 于所述支承部件上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记录区域长度,因此在记录介质进行间歇输送 动作的横向扫描方式的记录装置中,记录完成的记录面必定在定影单元中至少停留一次, 且停留时间相当于间歇输送中的记录介质停止的时间。因此,避免了记录完成的记录面的 一部分不在定影区域内停止而直接通过的情况,能够确保在定影单元内的停留时间,进而 能够充分地对记录面进行定影。本专利技术的第3种形式的特征在于,在第2种形式中,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滚子 被设置在,所述定影单元的内部之外的、所述定影单元的外侧,其中,所述输送滚子与所述 定影单元设置在同一输送层上。根据本形式,由于与所述定影单元设置在同一输送层上的、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 输送滚子被设置在,所述定影单元的内部之外的所述定影单元的外侧,因此,采用定影单元 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而促进记录材料的定影的形式时,能够防止定影单元内的温度波动, 另外热量不会通过输送滚子而散失,从而能够防止定影效率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4种形式的特征在于,在第3种形式中,具有卷绕部,该卷绕部用于卷 起记录完成的记录介质,记录介质的折回输送路径被配置为,在所述定影单元的下部与该 定影单元部分重合,其中,所述折回输送路径为,记录介质在被移出所述定影单元之后折回 并朝向所述卷绕部移动的路径。根据本形式,由于折回输送路径在所述定影单元的下部与该定影单元重合配置, 其中,所述折回输送路径为,在记录介质被移出定影单元之后折回并朝向所述卷绕部移动 的路径,因此,即使是具有上述折回输送路径的结构,也能够抑制记录装置整体在水平方向 上的大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第5种形式的特征在于,在第4种形式中,在包括所述支承部件在内的上 部输送路径的下侧,设置有包括所述定影单元在内的中间输送路径,所述上部输送路径、所 述中间输送路径、所述折回输送路径被配置成,以平行的方式部分重合。根据本形式,由于所述上部输送路径、所述中间输送路径、和所述折回输送路径以平行的方式部分重合地配置,因此能够将记录装置的高度尺寸抑制在最小程度。另外,在上述的任意形式中,可以采用具有介质导向装置的结构,该介质导向装 置,在附着有所述记录材料的记录介质被移出所述定影单元之前,引导所述记录介质,使所 述一面不会成为凹面,而在所述记录介质被移出所述定影单元之后,使所述记录介质弯曲 并进行引导,以使所述一面成为凹面。根据上述结构,在附着于记录介质的记录材料通过定影单元而被定影之前,在不 与附着有记录材料的表面相接触的条件下,转换了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因此,即使在支承 部件以及定影单元被设置为在上下方向上重合配置,且以朝向该定影单元的方式而转换记 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时,也能够抑制在支承部件上被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印刷影像产生紊乱 的情况。另外,在上述的任意形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S卩,所述记录介质以层叠多个 部件的形式而构成,所述记录装置还具有第1输送方向转换单元,其被设置在所述记录介 质的输送路径上的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并用于弯曲所述输送路径而转换所 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第2输送方向转换单元,其被设置在比所述定影单元更靠所述输 送路径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并用于弯曲所述输送路径而转换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 且通过所述第2输送方向转换单元而形成的所述输送路径的弯曲部的曲率可以被设定为, 小于通过所述第1输送方向转换单元而形成的所述输送路径的弯曲部的曲率。一般情况下,当记录介质在从定影单元通过的过程中被加热时,用于粘接被层叠 的多个部件的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部件,其对记录介质进行支承;记录头,其对由所述支承部件支承的记录介质的一面施加记录材料;定影单元,其对于附着在从所述支承部件输送来的记录介质的所述一面上的记录材料进行定影,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定影单元被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部分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谷昭宽水谷诚吾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