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模式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6028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行驶模式切换装置,其可以在变速杆较短的情况下抑制手指夹在变速杆和装饰件之间,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在通过上端具有变速手柄(6)的变速杆(5)的转动而可以切换多种行驶模式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1)中,变速手柄(6)具有:手指搭挂部(6b),其用于驾驶员搭挂手指;以及扩大部(6a),其位于该手指搭挂部(6b)的变速杆轴向下侧,与手指搭挂部(6b)相比向外周侧扩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驶模式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行驶模式切换装置,其操作杆的握持部从上方向下 方逐渐缩径。专利文献1 日本国特开2002-2549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现有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中,由于是驾驶员抓住握持部时手指容易进入握持部 下方的形状,所以如果操作杆变短,则在转动操作杆时,手指有可能夹在操作杆和覆盖装置 的盖板之间。在本技术中,使操作杆的握持部构成为具有手指搭挂部,其用于驾驶员搭挂 手指;以及扩大部,其位于该手指搭挂部的操作杆轴向下侧,与所述手指搭挂部相比向外周 侧扩大。技术的效果由此,在本技术中,由于利用扩大部限制驾驶员的手指向下方进入,所以即使 在操作杆较短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手指夹在操作杆和盖板之间,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实施例1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的纵剖面图。图3是表示现有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中,在使变速杆变短的情况下,手指夹在变 速杆和装饰件之间的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的作用的图。图5是其他实施例的变速手柄形状。图6是其他实施例的变速手柄形状。图7是其他实施例的变速手柄形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是实施例1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实施例1的行驶模式切换装 置的纵剖面图。实施例1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1,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将驾驶席和副驾驶席分 隔的中控台11上。行驶模式切换装置1具有变速装置2、作为盖板的装饰件(finisher) 3、 变速器罩4、作为操作杆的变速杆5和作为握持部的变速手柄6。变速装置2用于与变速杆5的状态对应而切换车辆的行驶模式,配置于在中控台11上设置的未图示的凹部中。在实施例1中,作为行驶模式,设定有驻车档、空档、驱动档和 倒档。装饰件3是将中控台11闭塞的凹部的板,在车辆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上分别以规 定曲率弯曲。在该装饰件3上,形成有使变速杆5凸出的大致T字状的变速槽3a。在变速 槽3a上,以图1的变速杆5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分别设定有与空档、驱动档、倒档对应的位置。变速器罩4是闭塞变速槽3a的板,配置在装饰件3的下方侧,与变速杆5 —体地 设置。该变速器罩4与装饰件3相同地,在车辆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上分别以规定曲率弯 曲ο变速杆5可以沿变速槽3a的形状在车辆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上转动。具体地说, 变速杆5可以以图2的点01作为转动中心沿车辆前后方向转动,并且,可以以点02为中心 沿车宽方向转动。变速杆5由未图示的复位弹簧向初始位置预紧,设定为驾驶员在任意位 置处松手时,总是向初始位置复位。即,实施例1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1是瞬时式的行驶模 式切换装置。在实施例1中,将变速杆5沿前后方向转动时的变速手柄6的转动轨迹的曲率半 径设为r 1,将装饰件3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曲率半径设为r2,将变速器罩4的车辆前后方向 的曲率半径设为r3时,各个曲率半径r 1、r2、r3的曲率中心均为点01。相同地,将变速杆5 沿车宽方向转动时的转动轨迹的曲率半径、装饰件3的车宽方向的曲率半径以及变速器罩 4的车宽方向的曲率半径,均以点02作为曲率中心。S卩,在实施例1中,设定为变速杆5沿 车辆前后方向及沿车宽方向的转动轨迹的曲率,与装饰件3及变速器罩4的曲率相同。变速装置2,在变速杆5以规定时间(例如为lsec)滞留在与空档、驱动档或倒档 相对应的位置上时,将行驶档位切换至该档位。此外,对于驻车档,可以通过按压设置于变 速手柄6的顶部的未图示的开关而进行切换。变速手柄6从外部安装在变速杆5的上端。 在实施例1中,变速手柄6形成沿上下方向压扁的大致半球形,外径最大的最下端部形成扩 大部6a,最下端部的上侧部分形成使驾驶员搭挂手指的部分即手指搭挂部6b。下面,说明作用。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辆或线控变速方式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中,由于无需变 速杆(换挡杆)与自动变速器之间的机械连结,所以设置位置并不限定,设计自由度较高。 另外,由于不具有锁止机构,所以可以自由设定变速杆操作力。因此,与现有的利用线缆等 与自动变速器连结的变速杆相比,可以使杆长缩短,可以使装置小型化。在这里,在现有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中,由于变速手柄为从变速杆上方向下方逐 渐缩径的形状,或者为圆筒状,所以在驾驶员握持变速手柄时,手指容易进入至变速手柄的 下方。因此,如图3所示,在变速杆较短的情况下,在驾驶员转动操作变速杆时,有可能使手 指夹在变速杆和装饰件之间,成为阻碍小型化的主要原因。与其相对,在实施例1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1中,变速手柄6形成大致半球形,使 外径最大的最下端部为扩大部6a,使最下端部上侧的部分为使驾驶员搭挂手指的手指搭挂 部6b。即,在驾驶员搭挂手指的手指搭挂部6b的下方,设置与手指搭挂部6b相比向外周侧 (与变速杆5的轴相交的方向)扩大的扩大部6a。因此,如图4所示,在驾驶员握持变速手 柄6时,利用扩大部6a限制驾驶员的手指向手指搭挂部6b的下方移动,可以限制手指向变速手柄6的下方进入。在实施例1中,由于变速手柄6形成大致半球状,所以手指搭挂部6b及扩大部6a 在变速手柄6的整个圆周上形成。因此,在使变速杆5从与空档对应的位置转动至与倒档 对应的位置为止时,可以抑制驾驶员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任一个夹在变速杆5和 装饰件3之间。另外,在使变速杆5从初始位置移动至与空档对应的位置为止时,可以抑制 驾驶员的拇指夹在变速杆5和装饰件3之间。由此,在实施例1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1中,由于与变速杆5的杠长无关地,可以 抑制驾驶员的手指夹在变速杆5和装饰件3之间,所以,可以使杆长变短而实现装置的小型 化。其结果,可以将中控台11中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1的占用空间抑制为较小,实现车室 内有限空间的扩大。另外,在实施例1中,由于变速手柄6形成大致半球状,与变速杆轴向规定位置的 剖面积相比,下方规定位置的剖面积较大,所以在驾驶员握持变速手柄6时,可以形成手指 难以深深搭挂在握持部6b上的结构。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手指被夹。此外,由于无需紧 紧地攥住,可以以手掌包住的方式握持,所以,可以使手掌以舒服的状态放上去,得到掌托 效果。此外,在变速手柄6的最下端设置扩大部6a。由于扩大部6a下方的部分不作为握 持部,所以通过在变速手柄6的最下端设置扩大部6a,可以使变速杆5的杆长最短。下面,说明效果。在实施例1的行驶模式切换装置1中,可以实现以下列举的效果。(1)在通过上端具有变速手柄6的变速杆5的转动而可以切换多种行驶模式的行 驶模式切换装置1中,变速手柄6具有手指搭挂部6b,其用于驾驶员搭挂手指;以及扩大 部6a,其位于该手指搭挂部6b的变速杆轴向下侧,与手指搭挂部6b相比向外周侧扩大。由 此,即使在将变速杆5缩短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手指夹在变速杆5和装饰件3之间,可以 实现装置的小型化。(2)由于变速手柄6设定为,与变速杆轴向规定位置的剖面积相比,下方规定位置 的剖面积较大,所以,手指难以深深搭挂在握持部6a上,可以进一步抑制手指被夹。另外, 由于无需紧紧地攥住,所以还可以得到掌托效果。(3)由于扩大部6a设置在变速手柄6的最下端,所以可以使变速杆5的杆长最短。(其他实施例)以上,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大辅井上真人吉泽章一齐藤陵星宫裕辅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