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宋光专利>正文

一种天然仿真实木复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4762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板材,特别公开了一种天然仿真实木复合板。该天然仿真实木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板和外壳,外壳包裹在芯板的外部,芯板为天然木皮经过氧化镁的化合物浸泡后经模具加压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天然木材下角料为基料,天然矿物质为胶合剂,高强度氧化镁、氯化镁和水的化合物与木纤维相结合形成刚柔互补,变形率极低,硬度和韧性好,质量轻,节能成本且施工简单无需热压,零甲醛释放。能够把装饰整体效果,以及施工要求融入到板材生产工艺中,生产的板材比实木效果更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复合板材,特别涉及一种天然仿真实木复合板
技术介绍
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匮乏,人们对复合板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但市场上常见 的人造板(如密度板、刨花板、细木工、多层等)生产工艺始终达不到人类居住环境的要求, 人们在家具制造及家装时,对人造板还处在望而生畏的心态。而且板材的生产及加工要经 过多道环节,重复加工,最终使产品质量特别是环保要求,无法得到保证,能源消耗过大并 且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因此一种质量过硬、天然环保的复合板成为本领域人员急待解决的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质量过硬、天然环保的天然仿真实 木复合板。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天然仿真实木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板和外壳,外壳包裹在芯板的外 部,芯板为天然木皮经过氧化镁与氯化镁化合物浸泡后经模具加压成型。本技术更优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芯板木皮厚度为5mm-8mm。所述外壳为木 料。所述的外壳的厚度为4mm-1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天然木材下脚料为基料,天然矿物质为胶合剂,彻底 达到甲醛零释放标准,高强度氧化镁、氯化镁和水的化合物与木纤维相结合形成刚柔互补, 变形率极低,硬度和韧性好,质量轻,节能成本且施工简单无需热压。能够把装饰整体效果, 以及施工要求融入到板材生产工艺中,生产的板材比实木效果更强。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芯板,2外壳。具体实施例附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包括芯板1和外壳2,外壳2包 裹在芯板1的外部,芯板1为木皮经过氧化镁和氯化镁的化合物浸泡后经模具加压成型,所 述的芯板1厚度为7mm。外壳2为木料,其厚度为3mm。芯板1的制作工艺采用碎木皮经过天然矿物质氧化镁、氯化镁的混合物浸泡或 喷涂,采用模具铺装成300mm*2500mm*400mm木方,通过加压10-18兆帕/平方米,30-60分 钟后,上下用钢板加压,用丝杠保压M小时后,保湿强化3-7天后,可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切 割。这种芯板1比普通芯板的优点在于原材料分割,环保无挥发性有害物质,高强度氧化镁、氯化镁化合物与木纤维相结合形成刚柔互补,变形率极低,且具有一定的防火效果,成 本低且施工简单无需热压。芯材1完成后,可根据施工要求把木方锯切成相应尺寸的木方, 用上述芯板1施工工艺,四边符合名贵木料作为外壳2,外壳2厚度在4mm-10mm之间,根据 需要确定,用刻板机加工成要求厚度,比大芯板二次成型、再加工的做工简单,板材生产过 程又把整体装饰效果融入进来,生产的板材实木效果更强。权利要求1.一种天然仿真实木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板(1)和外壳O),外壳(2)包裹在 芯板(1)的外部,芯板(1)为木皮经过镁的组合物浸泡后经模具加压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仿真实木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1)厚度为 5mm-8mm,所述外壳( 为木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仿真实木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O)的厚度为 4mm_IOmm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板材,特别公开了一种天然仿真实木复合板。该天然仿真实木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板和外壳,外壳包裹在芯板的外部,芯板为天然木皮经过氧化镁的化合物浸泡后经模具加压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天然木材下角料为基料,天然矿物质为胶合剂,高强度氧化镁、氯化镁和水的化合物与木纤维相结合形成刚柔互补,变形率极低,硬度和韧性好,质量轻,节能成本且施工简单无需热压,零甲醛释放。能够把装饰整体效果,以及施工要求融入到板材生产工艺中,生产的板材比实木效果更强。文档编号B27D1/00GK201816105SQ201020257710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李宋光, 李少军 申请人:李宋光, 李少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然仿真实木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板(1)和外壳(2),外壳(2)包裹在芯板(1)的外部,芯板(1)为木皮经过镁的组合物浸泡后经模具加压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宋光李少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宋光李少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