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益农专利>正文

一种新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33599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新制剂,它是以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稳定的总黄酮甙≥24.0%和总萜内酯≥6.0%的银杏叶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新制剂。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树脂吸附法提取的稳定的含有总黄酮和萜内酯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备的新制剂。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树(Ginkgo biloba L.)的叶,其药用历史悠久,首载明代兰茂《滇南本草》,谓其治“小儿生火,以菜油调搽皮面上,风血或大疮不出者”,“采叶捣烂,搽雀斑甚妙”。其后,明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谓本品“止泻痢”。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银杏叶的化学、药理、制剂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逐步认识到银杏叶内含有的黄酮及内酯等多种药用成分,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哮喘、癌症等有特殊疗效,临床主要用于冠心病、脑缺血、脑功能障碍、脑伤后遗症等。银杏叶制剂被认为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天然药物,也是抗辐射的良药。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超过2000万,我国近400万。银杏叶制剂自1965年首次由西德Schwabe公司投放市场,当年销售额就达600万元,并逐年上升,到1987年销售额连续几年居德国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首位,1995年德法两个制药集团银杏叶制剂销售额已达20亿法郎。而后美国、日本、荷兰、瑞士、比利时等国也相继致力于银杏叶制剂的研究,目前已研究出20余种制剂,销售市场也从欧洲迅速扩大到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1997年资料显示销售额在20亿美元。国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银杏叶制剂的市场也将不断扩大。有资料表明,银杏叶从原料到制剂的附加值约为1∶5∶100。由此可见,对银杏叶进行深度开发是推动国内银杏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国银杏叶资源丰富,年产量在2万吨以上,其产量约占全世界的70%以上,而且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但我国银杏叶深加工起步晚,精度不够,基本处于销售原料和粗制品的状况。更由于国内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无质量标准,无统一检验方法,无标准品,造成提取物质量不稳定,提取物萜内酯含量较低或含量不稳定,提取物标准未能与国际接轨,致使我国银杏叶提取物和制剂的质量和效益受到很大影响,为了使我国的银杏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这就要求必须尽快使我们的产品在内在质量上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银杏叶产业的稳步发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利用银杏叶,以提取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稳定的银杏叶提取物为原料制备银杏叶制剂,加速银杏叶深度开发,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专利技术银杏叶提取物新制剂,是按下述方法制备而成(1)以树脂吸附法制备银杏叶提取物将脲醛型吸附树脂装入柱径为20mm~1m,树脂体积为50ml~1m3的柱中装置成树脂柱;将银杏叶粉碎,进行乙醇渗滤或乙醇水溶液热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水稀释,过滤得澄清水溶液,将得到的水溶液通入上述树脂柱中,其中黄酮类成分和萜内酯类成分被有效地吸附在树脂内,再经洗涤后用70%乙醇解吸,吸附、洗涤、解吸的流速为0.5~2倍树脂床体积/小时,解吸液经减压浓缩、干燥、粉碎,即得粉末状有效成分含量为黄酮甙≥24%(W/W)和萜内酯≥6%(W/W)的提取物。(2)将银杏叶提取物与下列组份配比(按重量份)银杏叶提取物15~35份 淀粉40~80份(注100#筛)糊精4~8份(注100#筛)微晶纤维素3~6份羟丙基纤维素1~2份(外加)硬脂酸镁1~2份(外加)70%乙醇8~16份取2/3的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银杏叶提取物准确称重加入混料机中,干湿1小时,然后将70%的乙醇用喷雾法将其喷射到干粉中,同时不断搅拌,制成适宜软材,过摇摆颗粒机,制粒、干燥,将剩余1/3的淀粉、羟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均匀混入干颗粒中,整粒、化验、核定片重、压片、包衣。本专利技术所用的脲醛型吸附树脂为球状脲醛型吸附树脂。按本工艺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属无毒物质,符合企业标准Q/12QT3228-1997,有效成分总黄酮甙≥24.0%和总萜内酯≥6.0%,符合国际标准、质量稳定。产品质量评价结果如下(1)产品的质量分析①外商对产品的评价Global Marketing Associate,Inc.认为产品“质量合格”Tai Wing Hong,Importer Inc.认为“完全符合使用标准”②国内科研机构的测试结果中国药科大学黄酮甙=27.72%;萜内酯=13.63%国家吸附与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试验室黄酮甙=34%;萜内酯=8.2%③国内用户反馈意见中美合资天津康特制药有限公司认为“经化验各批产品总黄酮甙均≥24.0%,总萜内酯≥6.0%,其它各项指标均合于规定”天津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公司作为阳成公司的出口代理已经向美国出口银杏叶提取物1.7吨,各项指标均合格。(2)产品的卫生评价(三批)①重金属Pb<0.5ppm;As<0.3ppm;Cu<5ppm②细菌总数<10个/g;E.coli<0.3个/g;致病菌未检出;霉菌<10个/g;酵母菌<10个/g③急性毒性试验大鼠半数致死量(LD50)>15.0g/kg 本品属无毒小鼠雄性半数致死量=17.1g/kg雌性半数致死量=14.7g/kg本品属实际无毒④致突变实验Ames实验在非活化与活化实验中,该品四个浓度对四菌株的平均回变均落数与阴性对照相比,均未超过两倍,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因此,为阴性反应。骨髓微核实验阴性小鼠睾丸染色体畸边实验阴性结论按本工艺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属无毒物质,符合企业标准Q/12QT3228-1997。本专利技术系采用先进工艺提取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稳定的总黄酮甙≥24.0%和总萜内酯≥6.0%的银杏叶提取物,并以此提取物为原料药制备成药剂,克服了银杏叶制剂总萜内酯含量较低或含量不稳定的不足,使银杏叶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效益提高。实施例将脲醛型吸附树脂装入柱径为20mm~1m,树脂体积为50ml~1m3的柱中装置成树脂柱;将银杏叶粉碎,进行乙醇渗滤或乙醇水溶液热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水稀释,过滤得澄清水溶液,将得到的水溶液通入上述树脂柱中,其中黄酮类成分和萜内酯类成分被有效地吸附在树脂内,再经洗涤后用70%乙醇解吸,吸附、洗涤、解吸的流速为0.5~2倍树脂床体积/小时,解吸液经减压浓缩、干燥、粉碎,即得粉末状有效成分含量为黄酮甙≥24%(w/w)和萜内酯≥6%(W/W)的提取物。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银杏叶提取物400g 淀粉920g(注100#筛) 糊精120g(注100#筛)微晶纤维素80g 羟丙基纤维素20g(外加)硬脂酸镁20g(外加)70%的乙醇180g取2/3的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银杏叶提取物准确称重加入混料机中,干湿1小时,然后将70%的乙醇用喷雾法将其喷射到干粉中,同时不断搅拌,制成适宜软材,过摇摆颗粒机,制粒、干燥,将剩余1/3的淀粉、羟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均匀混入干颗粒中,整粒、化验、制成1万片,压片、包衣。权利要求1.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新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组份为(按重量份)银杏叶提取物15~35份 淀粉40~80份(注100#筛)糊精4~8份(注100#筛)微晶纤维素3~6份羟丙基纤维素1~2份(外加) 硬脂酸镁1~2份(外加)70%乙醇8~1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叶提取物新制剂,其中各组份的重量配比是银杏叶提取物20份 淀粉46份(注100#筛)糊精6份(注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新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组份为(按重量份): 银杏叶提取物15~35份 淀粉40~80份(注:100#筛) 糊精4~8份(注:100#筛) 微晶纤维素3~6份 羟丙基纤维素1~2份(外加) 硬脂酸镁1~2份(外加) 70%乙醇8~16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益农范小玲陈霞
申请(专利权)人:李益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