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传输动态沉积和静态保留的流体的三维多孔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3105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作吸收制品内的转移层的三维薄膜,其具有连续表面和通常平行于所述连续表面放置并与所述连续表面隔开的不连续表面;所述连续表面和不连续表面都具有大尺寸开孔,所述大尺寸开孔由源自所述表面并从该表面向外延伸的侧壁限定,且其尺寸允许通过重力获取流体,且各表面任选包括小尺寸开孔,其尺寸为能通过毛细管作用获取流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一种适用于吸收制品中转移层的三维多孔薄膜。
技术介绍
用于吸收体液的吸收制品是众所周知的。这些制品通常包括一个由顶片覆盖的吸 收芯体,其靠近使用者的皮肤定位并在使用时可以接触使用者的皮肤。适用于吸收制品中 的顶片通常为开孔薄膜,无纺布或其层压组合物。所述吸收制品的例子包括尿布、失禁制品 和卫生巾。与吸收制品有关的一个问题是保持顶片面对穿戴者的表面干燥。通常,当面对穿 戴者的表面保持干燥时,吸收制品会更加舒适。为保持面对穿戴者的表面干燥,吸收制品应 当能够从顶片除去动态沉积和静态保持的流体并将它们传送到吸收芯。动态沉积的流体通 常为使用者排出的大量流体,而静态保持的流体为通过表面张力而保留在顶片内或其上的 残留流体。此外,需要该物品能够阻止传送到吸收芯的流体返回该制品的面对穿戴者的一 侧一即称为“再润湿”的现象。动态沉积的流体必须快速传输到吸收芯,以穿戴者的不适最小化并防止流体横向 溢流而引起泄漏和弄脏衣服。这种通过顶片将动态沉积的流体快速传输到吸收芯的速度大 于芯体的吸收速度。当吸收芯中含有大量超吸收聚合物时这种特征尤其明显。这种聚合物 的吸收率与它们的流体保有率成反比。因此,尽管这种聚合物能够保留大量流体,但通常遇 到的问题是它们需要时间来充分吸收这些流体。这导致未被吸收的流体集中到芯体表面 上,并导致在顶片的更大面积上更大量的静态保持流体。打算用转移层来解决这些问题。转移层被插入顶片和芯体之间并发挥若干主要功 能。首先,转移层为离开穿戴者的流体提供了积累空间直到它们能被芯体吸收。其次,转移 层为流体提供了从芯体的饱和区域侧向分散到较不饱和区域的途径。最后,由成型膜(不 同于无纺纤维网)制成的转移层在芯体和顶片之间提供了额外的物理屏障,因此有助于降 低再润湿。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吸收制品中转移层的三维多孔薄 膜。该薄膜具有一组源于薄膜连续表面的开孔和第二组源于薄膜不连续表面的开孔。不连 续表面上的开孔包括至少一个能够通过重力将动态沉积的流体传送穿过薄膜的较大的开 孔。不连续表面还任选包括能够通过毛细管作用将静态保持的流体传递穿过薄膜的较小的4开孔。连续表面的开孔可包括较大的开孔、较小的开孔或它们的组合。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顶片、吸收芯、以及位于顶片和吸收 芯之间的转移层的吸收制品,其中所述收集分布层包括三维多孔薄膜,该薄膜具有一组源 于薄膜连续表面的开孔和第二组源于薄膜不连续表面的开孔。不连续表面上的开孔包括至 少一个能够通过重力将动态沉积的流体传送穿过薄膜的较大的开孔。不连续表面还任选包 括能够通过毛细管作用将静态保持的流体传递穿过薄膜的较小的开孔。连续表面的开孔可 包括较大的开孔、较小的开孔或它们的组合。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吸收制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2显示了根据一实施方式的三维多孔薄膜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3显示了根据一实施方式的三维多孔薄膜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4显示了根据一实施方式的三维多孔薄膜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显示了典型吸收制品10的简化图。吸收制品10基本上包括顶片12、收 集分布层15、吸收芯体16和底片14。在这种一般的构造中可以包含其它层。吸收制品的 例子包括尿片、失禁制品、卫生巾和类似制品。然而,应当理解,图1仅仅是为了举例而进行 显示的,并且不应当构成对吸收制品的特定类型或构造的限制。如图1所示,吸收制品10具有两个表面,面对穿戴者的表面或穿戴面18和面对衣 服的表面或衣服衣面20。穿戴面18用于穿戴时靠近穿戴者的身体。吸收制品10的衣服衣 面20位于相反侧面上,并且当穿戴吸收制品10时,用于靠近穿戴者的内衣或衣服放置。如在图1中所看到的,当用作吸收制品的转移层时,三维薄膜15位于顶片12下 面,并靠近吸收芯体16的上侧或面对穿戴者的一侧17。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顶片包括由 单独的纤维或线交错但不以任何规则的重复方式铺置而形成的任何无纺布织物。可以使用 本领域通常公知的适用于顶片的任何非织造纤维网。在过去,非织造纤维网由多种工艺形 成,例如,熔喷工艺、纺粘工艺以及粘合梳理纤网工艺。作为非织造纤网的替代或除非织造 纤网之外,顶片12可包括本领域已知的三维薄膜。现在参考图2,三维薄膜15包括其中具有多个引流管22的连续表面12。术语“连 续表面”表示表面22上的任何点在不断开与该表面的接触时可从表面22上的任何其他点 延伸到该点。引流管24由侧壁26限定,所述侧壁源自表面22并沿ζ-方向从表面22向下 延伸,终止于侧壁26末端的开孔28。Z-方向定义为通常横穿薄膜平面,并在图2-4中用箭 头“Z”表示。薄膜15还包括具有上表面32的突起30。上表面32合起来包括相互隔开并通常 与连续表面22平行的不连续表面。术语“不连续表面”表示表面32上的任何点在不断开 与该表面的接触时不能从表面32上的任何其他点延伸到该点。任何一个突起的上表面都 是连续表面,但各个突起30的表面32合起来形成薄膜的不连续表面。众多引流管34由侧壁36限定,所述侧壁源自表面32并从表面32向下延伸,终止 于侧壁36末端的开孔38。引流管34和侧壁36因此朝向连续表面22取向并与开孔24和侧壁26的方向相同,但位于不同平面内。除了引流管34,不连续表面32可包含毛细管,如 毛细管33。毛细管33的基本结构与引流管34相同,由源自不连续表面32并从该表面向下 延伸的侧壁35限定。开孔37位于侧壁35末端,因此通过毛细管33提供了流体连通。参考图3,三维薄膜115包括其中具有多个料斗(bucket)40的连续表面12。在该 实施方式中,料斗40也由源自连续表面22并沿ζ-方向向下延伸的侧壁42限定。料斗40 还包括通常平行于连续表面22取向的底壁44。至少一个侧壁42中含有开孔46。底壁(也 称为底表面)44基本没有开孔。通过在侧壁中提供开孔并使底表面保持基本完整,转移层 115可提供对流体的控制,同时提供对吸收芯体视觉上的几乎完全隔离。在视觉上几乎完全 隔离使得吸收物品具有改进的遮蔽特性,可隐藏被污染的吸收芯,这对于消费者是一种有 益且需要的特性。应理解,对开孔46的布局没有精确要求。对底表面44和侧壁42之间的分界线也 没有明确定义。因此,在实践中可以是一部分底表面44是开孔的,即便大部分开孔46位于 侧壁内。处于该理由,当我们声称底表面44基本未开孔时,我们的意思是说,底表面44中 不超过10%或12%,优选不超过5%的表面区域被开孔占据。类似地,当我们声称开孔46 位于侧壁42内时,我们的意思不是说100%的开放区域位于侧壁部分内。在侧壁42内具有开孔46的实施方式可实现更好的控制以及薄膜在z_方向维度 的柔性。尤其,不同于常规的多孔三维成型膜,转移层的ζ-方向维度由成型网的深度(即 厚度)决定,与该网中对应于突起直径的开口的直径无关。此外,由图3可见,薄膜115含有毛细管48,毛细管由侧壁47限定,所述侧壁源 自连续表面22并沿ζ-方向从该表面向下延伸,终止于侧壁47末端的开孔49。包含侧 壁开孔和毛细管的薄膜披露于上述2008年11月10日提交的待批和共有美国专利申请 12/29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其包含:a)其中具有多个大尺寸开孔的连续表面,所述大尺寸开孔由源自所述连续表面并从该表面向外延伸的侧壁限定;b)通常平行于所述连续表面放置并与所述连续表面隔开的不连续表面;所述不连续表面中具有大尺寸开孔,所述大尺寸开孔由源自所述不连续表面并从该表面向外延伸的侧壁限定;c)其中,所述连续表面上大尺寸开孔的取向与不连续表面上大尺寸开孔的方向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J赛勒
申请(专利权)人:屈德加薄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