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车加温套及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24790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罐车加温套及罐车,该罐车加温套包括两加温套封头、加温套筒节组和支撑圈组;所述加温套筒节组包括多个半圆形的加温套筒节,且多个所述加温套筒节通过弧板连接成一加温套筒节整体;所述支撑圈组包括多个半圆形的支撑圈,且多个所述支撑圈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加温套筒节整体的内壁;所述两加温套封头分别设置于所述加温套筒节整体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罐车加温套增大了加热面积,能够承受较高压力的蒸汽,实现了快速加热罐车的目的,提高了卸车效率;再者,由于每个支撑圈的底部均开设有液体流通凹槽,可使加温套内所残留的蒸汽水快速排净,不易造成锈蚀,延长了加温套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检修开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罐车
,尤其涉及一种装载对二甲苯的罐车及在卸 载的过程中对该罐车的车体进行加热的罐车加温套。
技术介绍
由于对二甲苯的凝固点为13.2°C,其在以液态装入罐体后,当处于低温运输条 件下对二甲苯通常以固体形式存在于罐体内。现有技术中,为确保在低温运输条件下对 二甲苯顺利地从罐体内卸出,铁路罐车其罐体的外壁大多装设有罐车加温套,从而可在 卸载对二甲苯的过程中,通过对罐体的加热使对二甲苯呈液态以便于卸载。实际应用中,由于罐车加温套的壁较薄(只有4.5mm),加之其与罐体间通常 采用几组半圆形且翼面带有通气口的角铁连接,不仅使得罐车加温套的整体强度小,而 且使得其所能承受的压力相对较低(只能承受O.lMPa的压力),最终导致通入罐车加温 套用于加热的蒸气其压力受到限制,对二甲苯的液化效率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了卸车效 率。再者,由于罐体加温套其内部的最低点不相通,使得罐体加温套内残留的蒸汽 水不易排净,从而造成锈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罐车加温套及罐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罐车加温套的整 体强度小,其所能承受压力相对较低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罐车加温套,其中,包括两加温套封头、加温套筒节组和 支撑圈组;所述加温套筒节组包括多个半圆形的加温套筒节,且多个所述加温套筒节通 过弧板连接成一加温套筒节整体;所述支撑圈组包括多个半圆形的支撑圈,且多个所述 支撑圈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加温套筒节整体的内壁;所述两加温套封头分别设置于所述加 温套筒节整体的两端。半圆形的所述支撑圈的圆周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且所述通孔与所 述支撑圈的轴向平行。所述加温套筒节为8mm的钢板。所述支撑圈的厚度为44mm、 宽度为24mm。每个所述支撑圈的底部均开设有液体流通凹槽。本技术提供一种罐车,其中,包括罐体和上述任一所述的罐车加温套;所述罐车加温套沿所述罐体的轴向套设于所述罐体上;且所述罐车加温套与所 述罐体通过两封闭体密封连接,所述封闭体呈条状且平行于所述罐体的轴向。本技术的罐车加温套及罐车,由于罐车加温套的加温套筒节整体内壁间隔 地设置有多个支撑圈,且罐车加温套与罐体通过两封闭体密封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 罐车加温套的整体强度小,其所能承受压力相对较低的技术缺陷,与现有技术罐车加温 套相比,本技术罐车加温套增大了加热面积,能够承受较高压力的蒸汽,实现了快 速加热罐车的目的,提高了卸车效率;再者,由于每个支撑圈的底部均开设有液体流通 凹槽,可使加温套内所残留的蒸汽水快速排净,不易造成锈蚀,延长了加温套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检修开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罐车加温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弧板连接罐车加温套筒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B方向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罐车加温套与车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C方向的示意图;图7为图5中I的放大图;图8为图5中II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罐车加温套,主要设置于罐体外,可利用蒸汽通过该罐车加温套 对罐体进行加热,以便于卸载罐体内低温运输条件下呈固态的物质,例如对二甲苯。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罐车加温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示意 图。图3为本技术弧板连接罐车加温套筒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B 方向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罐车加温套包括两加温套封头101、加温 套筒节组和支撑圈组,其中,加温套筒节组包括多个半圆形的加温套筒节102,该加温套筒节102可选择8mm 的钢板,且多个加温套筒节102可通过弧板103连接成一加温套筒节整体,该加温套筒节 整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罐体其鞍座压板组成的第一空缺部107和用于放置罐体其上 鞍及下鞍的第二空缺部108,第一空缺部107和第二空缺部108均开设在一个或多个加温 套筒节102上,并且加温套筒节整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进气口(图1至图4均未示意出), 该进气口外接可外接进气管,以便于蒸汽的导入;支撑圈组包括多个半圆形的支撑圈104,该支撑圈104的圆周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105,该通孔105为蒸汽的通道,再者,该支撑圈104可选择厚度44mm、宽度24mm的 钢圈,且多个支撑圈104可等间隔地焊接于加温套筒节整体的内壁,以对加温套筒节整 体进行支撑,进一步地,每个支撑圈104的底部均开设有液体流通凹槽111,以对蒸汽水 进行导流,保证了罐车加温套其内壁底部的导通;两加温套封头101分别焊接于加温套筒节整体的两端,且在每个加温套封头101 上分别设置有排气管109和排水管110,该排气管109和排水管110分别连通加温套筒节 整体;再者,在加温套封头101的内壁上同样可设置有支撑圈104,以对加温套筒节整体 进行支撑;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罐车加温套沿罐体的轴向套设于罐体上,且可利用两 封闭体使该罐车加温套与罐体密封焊接在一起,该封闭体可为且平行于罐体其轴向的金 属条状物;低温运输条件下,原本以液态装入罐体的二甲苯已成固态,在卸载二甲苯的过程中,通过进气口所外接的进气管向罐车加温套内充入蒸汽以对罐体加热,二甲苯也 受热开始液化以呈液态,从而便于卸载;如此同时,蒸汽当遇到冰冷的罐车加温套和罐 体后必然凝结成水滴并汇聚成蒸汽水,进而存储在罐车加温套其内壁的底部,这时,则 可通过每个支撑圈104的底部所开设的液体流通凹槽111对蒸汽水进行导流,并排两个排 水管110对蒸汽水排净。本实施例的罐车加温套,由于罐车加温套的加温套筒节整体内壁间隔地设置有 多个支撑圈,且罐车加温套与罐体通过两封闭体密封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罐车加温 套的整体强度小,其所能承受压力相对较低的技术缺陷,与现有技术罐车加温套相比, 本技术罐车加温套增大了加热面积,能够承受较高压力的蒸汽,实现了快速加热罐 车的目的,提高了卸车效率;再者,由于每个支撑圈的底部均开设有液体流通凹槽,可 使加温套内所残留的蒸汽水快速排净,不易造成锈蚀,延长了加温套的使用寿命,节省 了检修开支。图5为本技术罐车加温套与车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C方 向的示意图。图7为图5中I的放大图。图8为图5中II的放大图。如图5至图8所 示,并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罐车主要包括罐体201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罐车 加温套,其中,该罐车加温套沿罐体201的轴向套设于罐体201上,且罐车加温套与罐体 201通过两封闭体202密封焊接在一起,该封闭体202可为且平行于罐体201其轴向的金 属条状物。再者,本实施例的罐车加温套包括两加温套封头101、加温套筒节组和支撑圈 组,加温套筒节组包括多个半圆形的加温套筒节102,该加温套筒节102可选择8mm的 钢板,且多个加温套筒节102可通过弧板103连接成一加温套筒节整体,该加温套筒节整 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罐体其鞍座压板组成的第一空缺部107和用于放置罐体其上鞍 及下鞍的第二空缺部108,第一空缺部107和第二空缺部108均开设在一个或多个加温套 筒节102上,并且加温套筒节整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进气口 106,该进气口 106外接可外接 进气管,以便于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罐车加温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加温套封头、加温套筒节组和支撑圈组;  所述加温套筒节组包括多个半圆形的加温套筒节,且多个所述加温套筒节通过弧板连接成一加温套筒节整体;  所述支撑圈组包括多个半圆形的支撑圈,且多个所述支撑圈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加温套筒节整体的内壁;  所述两加温套封头分别设置于所述加温套筒节整体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玉华贾福军于明张鹏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