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棉花枯黄萎病的复合生防菌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21851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棉花枯黄萎病的复合生防菌剂,它的活性成份包括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乳糖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抗棉花枯黄萎病的复合生防菌剂能够有效降低死苗率,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提供棉花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棉花枯黄萎病的复合生防菌剂,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改善土壤微 生物区系达到抗棉花枯黄萎病的复合生防菌剂。
技术介绍
棉花枯萎病(Cotton Fusarium Wilt Disease)是由棉花枯萎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 f. sp. Vasinfectum)引起的,是危害严重的毁灭性棉花病害之一,当环境条件 有利于枯萎病发生的情况下可导致棉花的大幅度减产。我国在三十年代初期由于引进美 棉未经检疫和种子消毒即分各地种植,随同种子传入的棉花枯萎病,目前已扩展到全国大 部分棉区,成为棉花生产中的严重病害问题。此病最早于1892年在美国发现,以后随棉种 调运而迅速扩散蔓延,目前在世界各主要产棉国均有发生。我国于1934年在江苏南通和 上海川沙等县最早发现此病,20世纪70-80年代初期,遍布全国各主要产棉区,并形成严重 危害,估计每年因此病损失皮棉200万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大量抗病品种的推 广,枯萎病在我国南北棉区基本得到控制,但局部棉区发生仍然较重,其中特别是新疆棉区 常造成大片死亡,仍是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棉花枯萎病在我国仍有扩展蔓延 的趋势,有病田的棉花生产迫切需要解决棉花枯萎病的防治问题。棉花黄萎病(CottonVerticillium Wilt Disease)是由大丽轮枝菌 (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它们都属于半知菌亚门轮枝菌属真菌,寄 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也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之一。从 1891年美国首次发现到如今,已遍布世界各主要产棉区。我国于1935年在由美国引进斯字 棉时传入,后随棉种调运不断扩大。1973年普查,全国枯、黄萎病发生面积36. 98万hm2,占 统计棉田的10% ;1977年发展为57. 24万hm2,占统计棉田的12. 12% ; 1979年增至71. 17 万hm2,占统计棉田的18. 2%;1982年扩展到148. 2万hm2,占当年植棉面积的31. 26%;其中 纯黄萎病田面积13万hm2,占病田面积的8. 7% ;截止20世纪80年代末,棉花黄萎病已遍及 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478个县(市)。进入90年代,黄萎病扩展速度更快,尤其1993、 1995和1996年连续3年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大发生,有些重病田病株率高达80% -90%,并 出现成片病株落叶成光秆的棉田,损失相当严重。据估计,我国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面积每年 大约为266. 7万hm2,占全国植棉面积的一半,重病田133. 3万hm2,每年损失皮棉约为200 万担。黄萎病为害棉花造成的损失程度因症状类型、发病早晚及受害程度而不同,现蕾开花 期发病损失率可达70. 9% -88. 8%;盛花期发病损失率为41. 6% -48. 6%,落叶型和急性萎 蔫型黄萎病株易死亡,损失更重。发生枯黄萎病,棉花的品质显著下降,轻则减产10%,重则 减产30% _50%,棉花黄萎病已成为我国棉花持续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从病害调查、危害损失测定、发病动态规律、病原菌和病原菌致 病机理、抗病机制及综合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防治棉花黄萎病主要依靠抗病品 种,但在目前尚缺少优良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都不失为重要的辅助手 段,但是枯黄萎病病原菌能通过土壤和流水作近距离传播,还能通过棉种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故病害传播速度极快。常规的化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枯黄萎病,但其成本高、效 果差、农药毒性大,残留高,对环境存在污染等不足限制了其普遍推广。生物防治具有成本 低,没有环境污染,具有广阔的前景。中国专利CN101352177(公开日2009. 01. 28)公开了一种棉花专用复合抗重茬微 生态制剂,是以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作为活性成分的制剂。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 含量为50亿cfu/克制剂,绿色木霉的厚垣孢子的含量为5亿cfu/克制剂。这种复合抗重 茬微生态制剂能够预防和控制棉花苗期病害和枯黄萎病。然而,该文献公开的复合抗重茬 微生态制剂的活性成分仅由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组成,且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 治率为50. 4%和61.9%,增产率仅为15.6%,依然不是很理想的复合生防菌剂。中国专利 CN101124915(公开日2008.02. 20)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土传病害的生防菌复配剂, 所含各种成分及重量比如下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7-9份;绿色木霉孢子粉7-9份;硅藻土 或轻质碳酸钙60-80份;磷酸氢二钾1-3份;木质素磺酸钠2-5份。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 进行发酵培养,获得发酵液,再将具有一定菌含量的发酵液和绿色木霉孢子粉进行复配,以 硅藻土为载体,加入适量营养元素,制成微生物复配农药,用于防治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 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等农作物土传病害。然而,该文献公开的生防菌复配剂的 活性成分仅由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组成,且没有给出抗棉花枯黄萎病的效果试验。李 春宏等人(《棉花内生细菌数量动态及其对棉花黄、枯萎病菌的拈抗作用》《微生物学报》 (2009)49(9))公开了一种棉花内生细菌的鉴定分离方法,通过对峙培养法体外鉴定分离的 棉花内生细菌对棉花黄、枯萎病菌的拈抗作用,并对拈抗棉花黄、枯萎病菌的内生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是拈抗棉花黄、枯萎病菌的内生细菌有44株,这些拈抗内生细 菌的类群包括了两个门(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8个属,其中10个菌株与已报道菌株相似 性<97%,可能是新的种(属),优势种群为肠杆菌属(18株)、泛菌属(15株)。然而,该 文献仅仅公开了拈抗内生细菌的类群,并没有公开每一菌株的名称和抗棉花枯黄萎病的防 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环保,提高棉花产量,对棉花枯萎病菌与黄萎 病菌同时有拈抗作用的复合生防菌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实验筛选了大量菌株,最终得出了一种抗棉花枯 黄萎病的复合生防菌剂,具体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抗棉花枯黄萎病的复合生防菌剂,它的活性成份包括热带假丝酵 母(Candida tropicalis) > ILHS3Hlilβ lif (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Trichoderma viride)、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抗棉花枯黄萎病的复合生防菌剂,它的活性成份也可仅有热带假 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乳糖细黄链霉菌(str印tomyces microflavus)、绿色木霉 菌(Trichoderma viride)禾口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组成。上述抗棉花枯黄萎病的复合生防菌剂,所述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季LH细黄链β (streptomyces microflavus)、參录色木霄菌(Trichoderma viride)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比为(0. 1-10)(0. 1-10) (0. 1-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棉花枯黄萎病的复合生防菌剂,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份包括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乳糖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来胡诚乔艳陈云峰童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