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活性焦对流吸附烟气净化系统以及净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320402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活性焦对流吸附烟气净化系统以及净化方法。所述净化系统包括吸附设备、第一输送设备、解析设备和第二输送设备;所述吸附设备内装有用于吸附烟气的活性焦,用于吸附烟气并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焦通过第一输送设备输送至解析设备中,并将净化后的烟气排出;所述解析设备用于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焦进行再生,并将再生后的活性焦通过第二输送设备输送至吸附设备进行再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型活性焦对流吸附烟气净化系统是一种成套工业装置,在净化烟尘的装置能力,净化效果,设备结构,节能降耗,生产控制等方面达到完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净化系统以及净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大型活性焦对流吸附烟气 净化系统以及净化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烟气净化主要以湿法为主,在消耗大量原水和石灰石的同时,生成脱硫 石膏。在西北富煤缺水地区,水资源成为在无水地区电厂烟气净化的瓶颈,严重制约了电厂 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石灰石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土石、粉尘、废气、废水、噪 声及地震波等,不但造成了水土的流失,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生成的脱硫石膏采用抛 弃的处理方法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脱硫石膏会渗入土地、农田后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从而 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寻求既可以大型化、不耗水、不产生二次污染,又能回收硫资源的净化烟气 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其中活性焦干法脱硫就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应用活性焦、活性焦进行烟气净化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早期技术研究和应用主 要集中在德国、日本和美国。随着活性焦净化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各个国家都形成了具有自 己特色的烟气净化技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德国的BF法、Reinluft法、Lurgi法;日 本的日立法、住友法;美国的ffestraco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活性焦以良好的吸附性、加工 性、再生稳定性等优点,逐渐占据了碳法净化的主导地位。目前国外已有规模为180X 104m3/ h的活性焦脱硫装置,其表现出的问题是由于采用错流吸附技术,导致烟气分布不良,吸附 不均勻,活性焦利用率低;而且设备利用率低、维护量大;与我国目前需要净化的电厂装机 容量比,规模不够大。国内的活性焦脱硫技术起步较晚,多以中试装置和小型应用为主。普遍存在着以 下问题处理能力偏小,开车周期短,设备结构复杂,活性焦消耗量大,运行成本高,无法适 应大规模烟气处理的需要和市场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国内的活性焦脱硫技术多以中试装置和小型应用为主,且存在处理能 力偏小,开车周期短,设备结构复杂,活性焦消耗量大,运行成本高,无法适应大规模烟气处 理的需要和市场的推广的不足,提供。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型活性焦对流吸附烟气净化系 统包括吸附设备、第一输送设备、解析设备和第二输送设备;所述吸附设备内装有用于吸 附烟气的活性焦,用于吸附烟气并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焦通过第一输送设备输送至解析设备 中,并将净化后的烟气排出;所述解析设备用于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焦进行再生,并将再生后 的活性焦通过第二输送设备输送至吸附设备进行再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大型活性焦对流吸附烟气净化系统是一种成套工业装置,在净化烟尘的装置能力,净化效果,设备结构,节能降耗,生产控制等方面达到完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吸附设备包括净化前烟气进气口、净化后烟气出气口、氨气进气口、 第一进料缓冲仓、布料器、第一烟气均布器、第二烟气均布器、收料器、脱氮吸附层、脱硫吸 附层和卸料缓冲仓;所述净化前烟气进气口、净化后烟气出气口和氨气进气口均位于吸附 设备的同一侧面上,所述净化烟气进气口位于第二烟气均布器的下方,所述净化后烟气出 气口位于脱氮吸附层的上方,所述氨气进气口位于脱氮吸附层和脱硫吸附层之间;所述第 一进料缓冲仓位于吸附设备的左上方,其包括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 ;所述布料器设置 于脱氮吸附层的上方并可在脱氮吸附层的上方做来回运动;所述第一烟气均布器设置于脱 氮吸附层的下方并设置于脱硫吸附层的上方;所述脱硫吸附层设置于第一烟气均布器的下 方并设置于第二烟气均布器的上方;所述收料器设置于第二烟气均布器的下方并可在第二 烟气均布器的下方做来回运动;所述卸料缓冲仓位于吸附设备的右下方,其包括第二进料 口和第二出料口。进一步,所述第一烟气均布器包括多个第一烟气均布器单元,所述第一烟气均布 器单元为漏斗形状,其中漏斗的进料口位于脱氮吸附层下方,脱硫吸附层位于漏斗的出料 口的下方。进一步,所述第二烟气均布器包括多个第二烟气均布器单元,所述第二烟气均布 器单元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组成,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并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形成上开口和下开口,且上开口的大小大于下开口的大小,所述 第三侧板倾斜设置并与第一侧板相连接形成盛放活性焦的空间,所述第三侧板和第二侧板 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烟气与活性焦对流口。进一步,所述解析设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的进料层、加热解析层、冷却层和出 料层;所述进料层是由第二进料缓冲仓与进料锁气仓组成,进料锁气仓设置在第二进料缓 冲仓上方;在进料锁气仓上方还设有物料储存仓;在所述第二进料锁气仓上设有空气排放 口和惰性气体入口 ;所述加热解析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漏斗装置和气体循环加热装置,气 体循环加热装置是连接于第一漏斗装置上的出气口和进气口之间的加热管,所述出气口连 接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与排气阀相连通,循环风机还与换热器相连通,换热器与进气口相 连接,在所述的进气口和换热器之间还设有流量分配阀;所述冷却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二漏 斗装置,在第二漏斗装置上方设有物料冷却区;所述出料层由下料缓冲仓和下料锁气仓组 成,下料缓冲仓设置在所述冷却层的第一漏斗装置的下方并与冷却层连通,下料锁气仓设 置在所述下料缓冲仓的下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型活性焦对流吸附 烟气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 将烟气通入内装有活性焦的吸附设备进行净化并将净化后的烟气排出;步骤b 将吸附设备中吸附饱和的活性焦通过第一输送设备输送至解析设备进行 活性焦的再生;步骤c 将再生后的活性焦通过第二输送设备输送至吸附设备进行再利用。进一步,所述步骤a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l 将活性焦通过第一进料缓冲仓的第一进料口加入到第一进料缓冲仓中,当布料器运动到第一进料缓冲层的第一出料口下方时,第一出料口打开开始向布料器进行 加料,当布料器离开第一出料口下方时,第一出料口自动关闭停止加料,布料器均勻地将活 性焦布在床层上形成两层活性焦,上层是脱氮吸附层,下层是脱硫吸附层;步骤a2 将烟气通过第二烟气均布器进入脱硫吸附层进行脱硫,脱硫后的烟气汇 集到一端,通过塔壁上氨气进气口处的喷氨格栅往烟气中喷入氨水,混合有氨水的烟气通 过第一烟气均布器进入脱氮吸附层进行脱氮得到净化后的烟气,再将净化后的烟气排入烟 囱;步骤a3 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焦通过在第二烟气均布器下方来回运动的收集器进 行收集,然后收集有吸附饱和的活性焦的收集器运行到吸附设备的一端时,将吸附饱和的 活性焦通过卸料缓冲仓的第二进料口全部卸到卸料缓冲仓中,再通过卸料缓冲仓的第二出 料口输送至第一输送设备。进一步,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步骤bl 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焦通过第一输送设备依次输送至进料层的物料存储 仓、进料锁气仓和第二进料缓冲仓,从而进入加热解析层;步骤1^2 加热解析层内的气体循环加热装置对活性焦进行加热从而完成活性焦 的再生;步骤b3 将再生的活性焦输送至冷却层进行冷却后,再通过出料层输送至第二输 送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大型活性焦对流吸附烟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吸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烟气均布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解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活性焦对流吸附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系统包括吸附设备、第一输送设备、解析设备和第二输送设备;所述吸附设备内装有用于吸附烟气的活性焦,用于吸附烟气并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焦通过第一输送设备输送至解析设备中,并将净化后的烟气排出;所述解析设备用于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焦进行再生,并将再生后的活性焦通过第二输送设备输送至吸附设备进行再利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