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正雄专利>正文

自行车驻车刹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16788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驻车刹车器,主要包含一本体,设于该本体内的连接件,以及可沿该本体移动的制动件。其中,该连接件供连接于自行车车装置的其中一刹车臂,该制动件则以一刹车钢线连接于刹车装置的另一刹车臂,借助制动件沿本体的向内移动,使刹车片夹持于车轮构成刹车的状态,以防止自行车于驻车时,造成不当的滑动。而当骑乘时则借助制动件的反向移动将制动件解扣将刹车片释放,使自行车恢复可骑乘的状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自行车驻车辅助设备,尤指一种可于驻车时,借助简易的操作,使刹车片夹持于车轮构成刹车的状态,以防止自行车被骑走,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的自行车驻车刹车器
技术介绍
按;近年来,由于能源被不断的消耗,已达到呈现危机的状况,因此,世界各国莫不强力推行节能减碳的措施,由是,自行车成为人们交通、休闲的工具。但是由于现有的自行车的刹车结构,在自行车的车体架构中只是被应用于行进中的减速与刹车用途,但是当处于停车后的静止状态,这些刹车器无法像汽车的手刹车或驻车刹车器能提供停车后的车轮制动功能,使得自行车容易产生滑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驻车刹车器,使自行车于停车时,得以借助简易的操作,使刹车片夹持于车轮构成刹车的状态,以防止自行车被骑走,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一种自行车驻车刹车器,包含一本体,设于该本体内的连接件,以及可沿该本体移动的制动件。其中,该连接件供连接于自行车刹车装置的其中一刹车臂,该制动件则以一刹车钢线连接于刹车装置的另一刹车臂,借助制动件沿本体的向内移动,使刹车片夹持于车轮构成刹车的状态,以防止自行车于驻车时,造成不当的滑动。而当骑乘时则借助制动件的反向移动将制动件解扣将刹车片释放,使自行车恢复可骑乘的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自行车驻车刹车器以设有制动件、扣合件等的本体, 构成自行车驻车刹车器,使自行车于驻车时,借助简易的操作,使刹车片夹持于车轮构成刹车的状态,以防止自行车被骑走,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立体图。图2、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实施例图。图6、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实施例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图。图12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侧向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本体11.套筒111.螺孔 12.套筒2.连接件 21.杆体22.固定片 23.螺丝3.制动件 31.卡钩32.固定孔 33.刹车钢线34.翼片4.扣合件41.卡钩 42.按钮43.弹簧5.刹车装置 51.刹车臂 52.刹车臂6.车轮本体 7.本体71.滑道 72.勾环8.制动件 81.卡钩82.压板 83.刹车钢线9.扣合件 91.卡钩92.按钮 93.弹簧101.本体 102.制动件 103.螺合件 104.勾环201.本体 202.夹合件 203.勾环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图2及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及剖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主要包含一本体1,以及设于该本体1内的连接件2、制动件3及扣合件4。 其中,该本体1 一端设有一套筒11,于套筒11上方设有一螺孔111,另端则于两侧分别设有剖孔12 ;该连接件2,包含一连接有杆体21的固定片22,使杆体21穿设于自行车刹车装置的其中一刹车臂,再套置于本体1的套筒11,并以螺丝23锁合于螺孔111固定;该制动件3,设有对称的卡钩31,中心设有固定孔32,以供以一刹车钢线33连接于刹车装置的另一刹车臂,两侧分别延伸两概呈圆状的翼片34,使两翼片34由本体1的剖孔 12向外突露;该扣合件4,设有对称的卡钩41,由卡钩41延伸一按钮42,使按钮42由本体1上方向外突露,下方则设有一弹簧43,使按钮42构成适当的弹性;借助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自行车驻车刹车器(本实施例为应用于V刹车型,但本技术也可应用于机械碟刹中)。于组装时由连接件2连接于自行车刹车装置的其中一刹车臂,且由制动件3以一刹车钢线33连接于刹车装置的另一刹车臂,于驻车时,借助制动件3以翼片34向内扳动,使其卡钩31与扣合件4的卡钩41相互勾持,进而使刹车片夹持于车轮构成刹车的状态,以防止自行车滑动。而当骑乘时则借助按钮42的下压,使卡钩 31、41脱离将制动件3予以解扣将刹车片释放,以恢复正常的可骑乘状态。请参阅图4及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实施例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于组装时,将连接件2的杆体21穿设于自行车刹车装置5的其中一刹车臂51后,套置于本体1的套筒11内,并以一螺丝23锁合于螺孔111固定,使连接件2连接于自行车刹车装置的其中一刹车臂51。该制动件3则以一刹车钢线33嵌置固定于固定孔32内,以连接于刹车装置的另一刹车臂52,将驻车刹车器组装于自行车的车轮6。请同时参阅图6及图7,并配合图2及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实施例。如图所示,本技术组装于自行车的车轮(前车轮或后车轮),于驻车时,使用者即可借助手动将制动件3的翼片34向内扳动(如图所示,以大拇指抵于连接件2,食指及中指勾于制动件3的两翼片34向内扳动),使制动件3沿本体1的剖孔12向内滑动,从而使其卡钩31与扣合件4的卡钩41相互勾持,将刹车片夹持于车轮构成刹车的状态,以防止自行车滑动。而当骑乘时则借助按钮42的下压,使制动件3的卡钩31与扣合件4的卡钩41脱离,以构成解扣将刹车片释放,进而恢复正常的可骑乘状态,并且不会影响原刹车行车时的刹车功能。请同时参阅图8及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立体图及剖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适用于V刹车型的实施例,包含一本体7,以及设于该本体7内的制动件8、扣合件 9。其中,该本体7上缘设有一滑道71,另端设有一勾环72,以供自行车刹车装置的其中一刹车臂固定;该制动件8,套置于本体1的滑道71,其一端设有卡钩81,另端设有压板82,以供一刹车钢线83连接于刹车装置的另一刹车臂;该扣合件9,设有卡钩91,由卡钩91延伸一按钮92,使按钮92由本体7上方向外突露,下方则设有一弹簧93,使按钮92构成适当的弹性;借助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 V刹车型适用的自行车驻车刹车器。于组装时由本体7的勾环72连接于自行车刹车装置的其中一刹车臂,且由制动件8以一刹车钢线83连接于刹车装置的另一刹车臂,于驻车时,借助制动件8向内压,使其卡钩81与扣合件9的卡钩91相互勾持,进而使刹车片夹持于车轮构成刹车的状态,以防止自行车滑动。而当骑乘时则借助按钮92的下压,使卡钩81、91脱离,将制动件8予以解扣将刹车片释放,以恢复正常的可骑乘状态。请同时参阅图10及图11,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立体图及工作状态图。如图所示,包含一本体101,以及设于该本体101内的制动件102。其中,该本体101内缘设有一螺合件103,其中一端与自行车刹车装置的其中一刹车臂的刹车钢线83固定;该制动件102,为一螺栓,其套置于本体101的螺合件103,该制动件102 —端设有勾环104,以供连接于刹车装置的另一刹车臂;借助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 V刹车型适用的自行车驻车刹车器。于驻车时,使制动件102沿螺合件103向内移动,使刹车片夹持于车轮构成刹车的状态,以防止自行车滑动。而当骑乘时则借此使制动件102由螺合件103向外移动将刹车片释放,以恢复正常的可骑乘状态。请同时参阅图12及图13,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侧向示意图及工作状态图。如图所示,包含一本体201,以及设于该本体201内的夹合件202。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驻车刹车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本体、设于该本体内的连接件、以及可沿该本体移动的制动件;其中,该连接件连接于自行车刹车装置的其中一个刹车臂,该制动件则以一个刹车钢线连接于刹车装置的另一刹车臂,且该制动件能够沿本体向内移动,并能勾持于本体内侧位置,使刹车片夹持于车轮构成刹车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雄游象智谢主佑杨景州
申请(专利权)人:陈正雄游象智谢主佑杨景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