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0987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特别是蓄电池壳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蓄电池壳体结构,包括壳体、壳盖,所述壳盖上铰接有提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蓄电池,方便了蓄电池的搬运。(*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特别是一种蓄电池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蓄电池较重,往往需要人双手托住甚至抱住,才能将其移动,十分费力,不便于蓄 电池的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壳体结构,以便于蓄电池的搬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蓄电池壳体结 构,包括壳体、壳盖,所述壳盖上铰接有提手。搬运蓄电池的时候,只需用手拎住提手即可移动蓄电池,相对于
技术介绍
,更为便 利。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壳盖上设有成对的扣片,成对的两个扣片分别位于 壳盖的一对相对侧边处,扣片上开有扣孔;提手两端分别设有与相应扣孔相配的扣件。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提手呈“门”形,由一根横条及两根分别与横条两端 一体连接的侧条组成;所述扣件由与侧条一体连接且与侧条垂直的呈圆柱状的支杆、与支 杆一体连接呈锥状的凸头组成,凸头的圆状底面与支杆一体连接。为方便将上述扣件与扣孔相扣,可将扣件沿凸头至支杆从中分为两半,两半之间 留有间隙。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有效 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蓄电池搬运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壳盖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提手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图中,1、壳体,2、壳盖,3、提手,21、扣片,211、扣孔,32、横条,33、侧条,311、支杆, 312、凸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 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蓄电池壳体结构,如图1至4所示,包括内填充有极板、电解质的壳体1、设有极柱 的壳盖2,所述壳盖2上铰接有提手3。壳盖2上设有成对的扣片21,成对的两个扣片21分别位于壳盖2的一对相对侧边 处,扣片21上开有扣孔211 ;提手3两端分别设有与相应扣孔211相配的扣件。提手3呈“门”形,由一根横条32及两根分别与横条32两端一体连接的侧条33组 成,所述扣件由与侧条33 —体连接且与侧条33垂直的呈圆柱状的支杆311、与支杆311 — 体连接呈锥状的凸头312组成,凸头的圆状底面与支杆311 —体连接。为便于将凸头312穿过扣孔211,可将扣件沿凸头312至支杆311从中分为两半, 两半之间留有间隙。权利要求蓄电池壳体结构,包括壳体(1)、壳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上铰接有提手(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上设有成对的扣 片(21),成对的两个扣片(21)分别位于壳盖(2)的一对相对侧边处,扣片(21)上开有扣孔 (211);提手(3)两端分别设有与相应扣孔(211)相配的扣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3)呈“门”形,由 一根横条(32)及两根分别与横条(32)两端一体连接的侧条(33)组成;所述扣件由与侧条 (33) 一体连接且与侧条(33)垂直的呈圆柱状的支杆(311)、与支杆(311) —体连接呈锥状 的凸头(312)组成,凸头(312)的圆状底面与支杆(311) —体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特别是蓄电池壳体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蓄电池壳体结构,包括壳体、壳盖,所述壳盖上铰接有提手。本技术主要应用于蓄电池,方便了蓄电池的搬运。文档编号H01M2/02GK201725820SQ201020242269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专利技术者潘多, 郑文明 申请人:长兴诺力电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蓄电池壳体结构,包括壳体(1)、壳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上铰接有提手(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明潘多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诺力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