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华专利>正文

集成电路封装片打标机下料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0539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片打标机下料模块,包含料片的下料转移单元、下料取放单元、下料升降单元,通过安置在输送带旁的龙门结构的下料取放单元的机械手,进行下料的操作,将料片由下料转移单元取放到下料升降单元,其机械手基于真空吸附的原理,配以气动单元的阀体实现对料片的软接触,并准确放置料片到料片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料模块机构简单,控制精确,同时可适应多种尺寸的料片下料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产品打标机的下料模块,特别指一种在半导体封装产品用激光打 标记的下料模块。
技术介绍
半导体封装产品在出厂前,需要在其外壳做商标、编码等标记,以便于识别;打标 机打标后,需要将料片料片下料开放置到合适的料片盒。简单的方式是人工下料,重复劳动 量大,容易疲劳,易引起质量事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克服手工下料的缺陷,提供一种机构简单,控制精确的 集成电路封装片打标机下料模块。技术方案本技术下料模块包含料片的下料转移单元、下料取放单元、下料升 降单元,通过安置在输送带旁的龙门结构的下料取放单元的机械手,进行下料操作,将料片 由输送轨道取到下料转移单元,经由下料转移单元再放到下料升降单元。所述的下料取放单元由伺服电机驱动同步带实现左右运动,由气动元件驱动机械 手完成上下运动。机械手基于真空吸附的原理,配以气动元件实现对料片的软接触。所述的下料升降单元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同步带模组,同步带模组驱动料片向下运 动,使料片最终放置到指定的料片盒内。有益效果本技术保证输送系统送出的料片能够及时下料,下料装置机构简 单,控制精确,效率高,噪音低,同时可适应多种尺寸的料片下料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总装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下料转移单元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下料取放单元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下料升降单元正视图。图中1、输送轨道;2、料片;3、下料转移单元;4、下料取放单元;5、下料升降单元; 6、伺服电机;7、气动元件;8、机械手;9、料片盒。具体实施方式分别选用如图2、图3、图4所示下料转移单元3、下料取放单元4、下料升降单元5, 装配成如图1所示的总装模块。下料取放单元4连接有伺服电机6、气动元件7、机械手8。下料取放单元4由伺服 电机6驱动及同步带实现其左右运动,由气动元件7驱动完成上下运动。机械手8基于真 空吸附的原理,实现对料片2的软接触;下料升降单元5配以伺服电机驱动同步带模组,由同步带模组驱动料片2的料架向下运动。 操作过程如下通过安置在输送带旁的龙门结构的下料取放单元4的机械手8,真 空吸取料片2,将料片2从输送轨道1转移到下料转移单元3,再转移到下料升降单元4,释 放料片,然后下料取放单元4吸取装置回初始位置重复上一次操作。料片2即由下料取放 单元4从输送轨道1经下料转移单元3,取放到下料升降单元5,送到料片盒9中,完成下料 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片打标机下料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料片O)的下料转移单元 (3)、下料取放单元G)、下料升降单元(5),通过安置在输送带旁的龙门结构的下料取放单 元的机械手(8)进行下料操作,将料片由输送轨道(1)取到下料转移单元(3),再放到 下料升降单元(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封装片打标机下料模块,其特征在于下料取放单 元由伺服电机(6)驱动同步带实现左右运动,由气动元件(7)驱动机械手(8)完成上 下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封装片打标机下料模块,其特征在于下料升降单 元(5)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同步带模组,同步带模组驱动料片O)向下运动,使料片( 放置 到指定的料片盒(9)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片打标机下料模块,包含料片的下料转移单元、下料取放单元、下料升降单元,通过安置在输送带旁的龙门结构的下料取放单元的机械手,进行下料的操作,将料片由下料转移单元取放到下料升降单元,其机械手基于真空吸附的原理,配以气动单元的阀体实现对料片的软接触,并准确放置料片到料片盒内。本技术的下料模块机构简单,控制精确,同时可适应多种尺寸的料片下料使用。文档编号B65B63/00GK201816771SQ201020241010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刘建峰, 吴华, 徐银森, 李承峰, 胡汉球, 苏建国 申请人:吴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片打标机下料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料片(2)的下料转移单元(3)、下料取放单元(4)、下料升降单元(5),通过安置在输送带旁的龙门结构的下料取放单元(4)的机械手(8)进行下料操作,将料片由输送轨道(1)取到下料转移单元(3),再放到下料升降单元(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峰徐银森刘建峰胡汉球苏建国吴华
申请(专利权)人:吴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