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输电线路高压侧互感取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0092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高压侧互感取能装置,其包括:取能单元、冲击保护电路、滤波整流电路、控制单元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和稳压电路;该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定匝数的穿心式带间隙线圈,在小电流的情况下获取足够的能量,在大电流的情况下通过由比较器、MOS管、大功率电阻组成的高速控制单元进行能量的转换和平衡,进而在很宽范围输电电流条件下,为输电线路监测设备提供安全、稳定、高精度的直流电源。(*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及输配电线路在线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及输配 电线路状态监测用高压侧互感取能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变电站、输配电线路的状态进行在线监测时,高压侧电子设备的电源供给问 题成为阻碍该技术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应用较多的高压侧供电方式主要包括电池供电、 电容分压取电与激光取电,以及太阳能供电等。对于电池供电,简单但明显缺点的就是长时 间的使用要更换电池;而对于太阳能供电来说,由于目前的太阳能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 高其转换效率,特别是在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其续航能力得不到保障;对于激光取电、电容 分压取电等方法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例如国外ABB公司以及国内已出现的产品均采用激光 送能方案,此类方案实施中存在的缺点是激光源的寿命周期短,仅8000 10000小时;激 光源的价格昂贵;现场维护难度大等等。目前的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线路电流感应取能供电是一种最有前景的供电方 式。线路电流感应取能供电的能量来自高压线路,取能是通过一个绕有线圈并穿套于高压 线路的磁环来完成的。目前,该供电方式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1)在线路电流的宽范围变 化情况下,提供稳定的输出;2)长期的低热耗稳定运行。中国专利200810212134. 4 “高压 感应取能电源和从高压线获取电源以进行供电的方法”中,采用补偿单元的方式来解决上 述问题,从高压线感应不同于第一电动势的第二电动势,并通过第二电动势反向补偿第一 电动势的一部分,以使最终输出的电压平稳,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得到的直流电源的精度 和准确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从输电线路高压侧互 感取能的装置,引入了控制单元电路,利用电阻的分压关系来影响高压输电线路的等级,采 用MOS管来提高精度和准确度,使得该装置在很宽的输电电流条件下,为输电线路监测设 备提供安全、稳定、高精度、高准确度的直流电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高压输电线路高压侧互感取能装置,其包括取能单 元、冲击保护电路、滤波整流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和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 元电路,取能单元包括铁芯和取能线圈,高压输电线路穿过铁芯,在铁芯外包裹有取能线 圈;取能单元、冲击保护电路、滤波整流电路、控制单元电路依次连接;再通过二极管分两 路并行,一路通过充电管理电路,另一路通过稳压电路,最终为负载提供稳定的输出功率。如上所述的高压输电线路高压侧互感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电路由基 准电压电路、滞回比较电路、MOS管、大功率电阻依次连接构成,该电路在大电流的情况下进 行能量的转换和平衡,进而在很宽范围输电电流条件下,为输电线路监测设备提供安全、稳 定、高精度的直流电源。如上所述的高压输电线路高压侧互感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冲击保护电路由双 向的气体放电管、双向的瞬态抑制二极管、压敏电阻构成,并联在取能线圈的输出端的两 端,主要用来保护后续电路的可靠性。如上所述的高压输电线路高压侧互感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充电管理电路由宽 输入范围的DC/DC降压转换模块、锂电池充电管理模块、DC/DC升压模块构成,DC/DC降压转 换模块和DC/DC升压模块分别与锂电池充电管理模块连接,该电路可以给锂电池提供充足 的能量。如上所述的高压输电线路高压侧互感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铁芯是采用带有 Imm左右的气隙,且气隙间填上相应厚度绝缘材料,达到延迟铁芯达到磁饱和的状态,从而 可以减弱尖峰脉冲的产生。本技术采用一定匝数的穿心式带间隙线圈,在小电流的情况下获取足够的能 量,在大电流的情况下通过由比较器、MOS管、大功率电阻组成的高速控制单元进行能量的 转换和平衡,进而在很宽范围输电电流条件下,为输电线路监测设备提供安全、稳定、高精 度、高准确度的直流电源。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总体原理框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取能、保护、滤波单元的电路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控制单元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本技术实施例稳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充电管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6本技术实施例升压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是由取能单元(主要是有带气隙的铁芯(U型或0型)和线圈组成)、 冲击保护电路、滤波整流电路、控制单元电路、稳压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和负载组成。其具体 的电路连接主要是要处理好控制、稳压、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的协调关系。本技术的前置部分,将绕有漆包线的(即组成的线圈)铁芯套在高压输电线 路上,使得在线圈的两端获得感应电动势。在线圈出线两端同时并联一个双向的气体放电 管、双向的瞬态抑制二级管(TVS)D和一个可调压敏电阻R来组成本装置的冲击保护电路 来保护后续电路的可靠性。后面是滤波整流电路,是由四个肖特基二级管(我们采用的 MBR20100CT)组成全波整流,然后通过C1、C2来滤波,这样输出来的电压VCC是范围比较宽 的电源,我们要通过后续的电路进行处理。本技术的核心部分之一是控制单元电路,采用的是用MOS管Q1、电压比较器 LM393和大功率电阻R7来实现闭环控制。电压比较器用的是普通的LM393,该芯片的供电 电源是由图4或图6所提供的VCC5. 0供给;其中一个输入级是由TL431组成的基准电压提 供,电阻R2、R3构成分压关系并提供到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它的比例关系将影响到本 装置用到高压输电线路的等级,而R4、R5是影响迟滞比较的窗口电压的大小。最后通过两4个二极管(Dl、D2)来分两路提供给后续电路,其中通过Dl管和后续的图4电路进行连接, 而通过D2和后续的图5电路进行连接。本技术的稳压电路,亦即是DC/DC变换电路。将采用宽输入范围的转换芯片 (如LM2576-5. 0),通过R1、R2来调整最终的输出电压,其中的R3端连接的是图6中的SHDN 端来实现互感取能供电和锂电池单独供电的无缝切换,最后通过Dl肖特基二级管实现互 感取能的电源输出。本技术实现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先用一个DC/DC的转换芯片(LM2576-12) 来实现12V的输出电压来提供给其随后的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LTC4002-4. 2),针对锂电 池的特性,我们采用的双节锂电池的并联充电(电压是4. 2V),使其效果更佳,通过提供足 够的能量。本技术的升压电路部分,由于锂电池提供的是非标准的电源,将通过DC/DC 转换的芯片来实现其5V或12V的电源,其中的Li-Battery是图5的充电管理单元的锂电 池端,最后通过D2肖特基二级管来实现锂电池的电源通路并且和图4中的输出的电源进行 汇合并供给负载,最终实现本装置取能的目的。权利要求高压输电线路高压侧互感取能装置,其包括取能单元、冲击保护电路、滤波整流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和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电路,取能单元包括铁芯和取能线圈,高压输电线路穿过铁芯,在铁芯外包裹有取能线圈;取能单元、冲击保护电路、滤波整流电路、控制单元电路依次连接;再通过二极管分两路并行,一路通过充电管理电路,另一路通过稳压电路,最终为负载提供稳定的输出功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输电线路高压侧互感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电 路由基准电压电路、滞回比较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压输电线路高压侧互感取能装置,其包括:取能单元、冲击保护电路、滤波整流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和稳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电路,取能单元包括铁芯和取能线圈,高压输电线路穿过铁芯,在铁芯外包裹有取能线圈;取能单元、冲击保护电路、滤波整流电路、控制单元电路依次连接;再通过二极管分两路并行,一路通过充电管理电路,另一路通过稳压电路,最终为负载提供稳定的输出功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德伟俞坤师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