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出粉刀片折弯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9947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出粉刀片折弯成型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可升降的上模架和下模架,上模架设置了具有上滚压面的上夹紧模块,下模架设置了具有下滚压面的下夹紧模块,上滚压面与下滚压面位于同一滚压平面上;下夹紧模块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金属出粉刀片的金属出粉刀片定位装置;底座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压辊,滚压平面与压辊的辊面相切;在对金属出粉刀片进行折弯操作时,压辊的辊面与上滚压面和下滚压面形成滚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由现有技术的冲压成型改良为滚压成型,将原来的金属出粉刀片与冲压模具之间的滑动摩擦改为与压辊之间的滚动摩擦,解决了压伤、划伤的问题,且折弯角度准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出粉刀片折弯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激光打印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外部输出设备之一,它利用光、电、热的物 理、化学原理通过相互作用输出文字或图像。基本过程可分为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 清洁、消电等七个步骤。首先,感光鼓表面由充电辊均勻地充电。激光扫描器向感光鼓发射 含有图像信息的经过调制的激光,在感光鼓表面形成与待复制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接着, 来自显影辊的碳粉转而吸附在感光鼓表面上使静电潜像转换成可视图像。随着感光鼓的旋 转,由碳粉在感光鼓表面形成的可视图像换位至转印辊。经转印辊转印电压的作用,将可视 图像转印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随后经加热辊和加压辊对记录介质上的可视图像进行加热 加压后,将碳粉形成的可视图像完全固化于记录介质上。这样一个基本的成像动作就完成 了。在上述打印过程中,要将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转换成可视图像,必须依赖于显影 辊所吸附的碳粉。这些碳粉储存于碳粉仓中,并通过送粉辊实现向显影辊的输运供给。显 影辊通过静电吸附效用将碳粉吸附在其表面,当通过与显影辊保持弹性接触的出粉刀的时 候,显影辊表面的碳粉被均勻地刮平至适宜的厚度。由此可见,利用出粉刀控制并使显影辊 表面具有一层均勻和厚度适宜的碳粉层是打印品质优良的关键。如图1,现有的一种出粉刀包括金属支架1和金属出粉刀片2两个主要部分,金属 出粉刀片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金属支架1上,金属出粉刀片2在与显像辊接触的一条侧 边折弯成90度,通过折弯处刮粉充电。目前的金属出粉刀片折弯方法主要是用成型模具通 过压力机冲压成型,然而这种方式易产生压痕、划伤以及模具通用性不强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出粉刀片折弯成型装置,使折弯后的金属出粉 刀片平整,无压痕、划伤等缺陷,且折弯角度准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金属出粉刀 片折弯成型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可升降的上模架和下模架,所述上模架设置了具有上滚压 面的上夹紧模块,所述下模架设置了具有下滚压面的下夹紧模块,所述上滚压面与下滚压 面位于同一滚压平面上;所述下夹紧模块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金属出粉刀片的金属出粉刀 片定位装置;所述底座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压辊,所述滚压平面与所述压辊的辊面相切;在 对所述金属出粉刀片进行折弯操作时,所述压辊的辊面与所述上滚压面和下滚压面形成滚 动配合。优选地,所述下模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压缩弹簧。优选地,所述上夹紧模块的底部设有可与所述金属出粉刀片定位装置上的定位孔 配合的定位销。3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导柱,所述上模架和下模架分别通 过导套与所述导柱形成滑动配合。优选地,所述滚压平面为竖直平面。优选地,所述上模架的顶部设有可与驱动机构相配合的驱动连接部件。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金属出粉刀片折弯成型装置是通过上、 下压紧模块将金属出粉刀片压紧,然后再通过压辊与上、下压紧模块的配合而对凸出于上、 下压紧模块的滚压平面的刀片侧边进行滚压处理,达到折弯成型的目的,因此,本技术 是由现有技术的冲压成型改良为滚压成型,将原来的金属出粉刀片与冲压模具之间的滑动 摩擦改为与压辊之间的滚动摩擦,解决了压伤、划伤的问题,且折弯角度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种出粉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金属出粉刀片折弯成型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装置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装置在金属出粉刀片被夹紧前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4的B局部放大图(未显示剖面线)。图6是图2所示装置在金属出粉刀片被夹紧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是图6的C局部放大图(未显示剖面线)。图8是图2所示装置在金属出粉刀片被滚压折弯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9是图8的D局部放大图(未显示剖面线)。图10是图2所示装置在金属出粉刀片被折弯完成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E局部放大图(未显示剖面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金属出粉刀片折弯成型装置,该装置包括了底座3、上模 架4和下模架5,所述底座3上固定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导柱6,上模架4通过上导 套41与导柱6形成滑动配合,下模架5通过下导套51与导柱6形成滑动配合,从而使上模 架4和下模架5可分别沿固定在底座3上的导柱6实现升降运动。所述下模架5与底座3 之间设有压缩弹簧7。所述上模架4设置有一上夹紧模块8和可与未示出的驱动机构相配 合的驱动连接部件13,可以采用的驱动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气压、液压或气液压压力机等,所 述上夹紧模块8具有一上滚压面81和一上夹紧面82,其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架4的底部, 此外,上夹紧模块8的底部还设有两根定位销83 ;所述下模架5设置有一下夹紧模块9,该 下夹紧模块9具有一下滚压面91和一下夹紧面92,其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架5上;所述上 滚压面81与下滚压面91位于同一竖直的滚压平面上。在上夹紧模块8与下夹紧模块9之 间,具体地说是在下夹紧模块9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金属出粉刀片2的金属出粉刀片定位 装置10,其通过调节螺栓可调节地固定连接于下夹紧模块9。所述底座3设置有一压辊支 座11,压辊12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压辊支座11上,该压辊12的辊面与所述上滚压面81和下 滚压面91所在的滚压平面相切。参见图4和图5,工作时先将待折弯的金属出粉刀片2放置在下夹紧模块9顶部的下夹紧面92上的适合位置,金属出粉刀片2伸出于滚压平面的长度为折弯尺寸,具体折弯 尺寸可通过金属出粉刀片定位装置10进行调节。参见图6和图7,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通过驱动连接部件13将上模架4下压, 当上模架4下行至一定程度后,上夹紧模块8与下夹紧模块9首先合龙而将金属出粉刀片2 压紧,上、下夹紧模块均为经淬火处理达到一定硬度和表面光洁度的合金钢,可避免压伤金 属出粉刀片2。上夹紧模块8底部的定位销83与金属出粉刀片定位装置10上的定位孔配 合,以实现上夹紧模块8与下夹紧模块9之间的定位。参见图8和图9,当上夹紧模块8和下夹紧模块9将金属出粉刀片2压紧后,驱动 机构克服压缩弹簧7的弹力继续推动上夹紧模块8和下夹紧模块9 一起下行,同时通过压 辊12滚压将金属出粉刀片2折弯。在对金属出粉刀片2进行折弯操作时,由于压辊12的 辊面与上滚压面81和下滚压面91所在的滚压平面相切,因此,当上夹紧模块8和下夹紧模 块9相对于压辊12向下运动时,上滚压面81和下滚压面91可带动压辊12转动,压辊12 的辊面与上滚压面81和下滚压面91形成滚动配合,金属出粉刀片2的折弯角度通过上夹 紧面82和下夹紧面92的倾斜角度来实现。参见图10和图11,完成折弯操作后,驱动机构通过驱动连接部件13将上模架4上 拉恢复至初始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金属出粉刀片折弯成型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可升降的上模架和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架设置了具有上滚压面的上夹紧模块,所述下模架设置了具有下滚压面的下夹紧模块,所述上滚压面与下滚压面位于同一滚压平面上;所述下夹紧模块的顶部设有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金属出粉刀片折弯成型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可升降的上模架和下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架设置了具有上滚压面的上夹紧模块,所述下模架设置了具有下滚压面的下夹紧模块,所述上滚压面与下滚压面位于同一滚压平面上;所述下夹紧模块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金属出粉刀片的金属出粉刀片定位装置;所述底座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压辊,所述滚压平面与所述压辊的辊面相切;在对所述金属出粉刀片进行折弯操作时,所述压辊的辊面与所述上滚压面和下滚压面形成滚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