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汽车的气体放电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8166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汽车的气体放电灯,包括灯座、发光部,发光部包括壳体、两电极,壳体由透光材料制成,壳体形成一腔体,该腔体内充入惰性气体;壳体的两头各伸入一电极,两电极的内端处于腔体内但未接触,两电极的外端引出至外部;灯座形成一插孔,该插孔用于插接所述发光部的一端,灯座的插孔与发光部的插入端之间垫入一弹性体,该弹性体包括本体,本体呈空心圆柱状,本体的内径与壳体的外径相适配,本体的外径与灯座插孔的内径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体放电灯应用于汽车灯,其灯座与发光部配合处垫入一弹性体,从而使发光部能自调整,提高偏斜度的指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照明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的气体放电灯
技术介绍
气体放电灯在汽车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的气体放电灯包括发光部、灯 座,其灯座为标准件,发光部与灯座分别制成后,通过人工装配而成,装配过程如下在定位 支架上固定灯座,后将发光部的一端插入灯座中,然后将发光部与灯座的空隙间加胶,并将 胶体烘干,最后检测发光部的偏斜度。此传统方式装配而成的气体放电存在诸多缺陷。首 先,生产合格率低,因在发光部插入灯座过程中,人工操作不能保证发光部的偏斜度(偏斜 度要求在0. 2mm之内),而对气体放电灯而言,偏斜度是最关键的技术指标,偏斜度不达标, 产品即报废;其次,易“打火”即短路,由于气体放电灯的两极都穿过灯座而引出,因此,当高 压时,两极容易击穿而短路,直接烧坏气体放电灯;最后,装配工艺复杂,全部由人工操作, 其生产效率低。为了解决传统气体放电灯的偏斜度问题,目前也出现一些解决的技术方案,例如 于发光部与灯座接触处置入一铜圈以替代胶水,但此技术方案在的问题是由于铜圈与发 光部、灯座间是硬性接触,不易调整,其还是无法彻底解决偏斜度问题,且发光部的透光壳 体容易损坏,废品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应用于汽车的气体放电灯,包括灯座、发光部,所述的发光部包括壳体、两电极,壳体由透光材料制成,壳体形成一腔体,该腔体内充入惰性气体;壳体的两头各伸入一电极,两电极的内端处于腔体内但未接触,两电极的外端引出至外部;所述的灯座形成一插孔,该插孔用于插接所述发光部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的插孔与发光部的插入端之间垫入一弹性体,该弹性体包括本体,本体呈空心圆柱状,本体的内径与壳体的外径相适配,本体的外径与灯座插孔的内径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拜克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