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74644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所述塔体包括至少一个出风口和至少一个入风口,在塔体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风机架、收水器架、填料架,所述风机架、收水器架、填料架及进风口挡墙均采用混凝土结构与塔身整体现浇成型;由于该核级冷却塔具有高安全保护措施,不但大幅度提高了塔体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增强了塔体对地震的抵抗能力。(*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塔塔体,尤其涉及一种用在核电厂核岛最终热阱散热的 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
技术介绍
核电厂运行需要大量冷却水作为最终热阱,我国现在运行和在建的核电机组都在 沿海地区,用海水直流冷却,随着核电向内陆地区迈进的步伐,采用冷却塔作为冷却和排出 余热的“最终热阱”成为必然。抽风式核级冷却塔是核电厂最终热阱冷却和排出余热的首选,其直接影响到核电 设备正常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是保证抽风式核级冷却塔正常 运行的关键。目前使用的冷却塔的塔体的常规结构为普通的空腹结构,所有的部件支架与塔体 不是整体,而是各部件支架单独制作后与塔体用螺栓等方式进行固定,强度和刚度只能保 证设备正常运转的需求,在地震发生时,不能保证塔体不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抗震能力更强,且具有更高安全防护措施的抽风式核级 冷却塔塔体。一种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包括塔身和在塔身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风机 架、收水器架、填料架,所述塔身包括至少一个出风口和至少一个入风口,所述风机架、收水 器架、填料架均采用混凝土结构与塔身整体现浇成型。由于所述风机架、收水器架及填料架均采用混凝土结构与塔身整体现浇成型该核 级冷却塔具有有高安全保护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塔体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增强了塔体对地 震的抵抗能力。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核级冷却塔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第一实施例的B-B向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第一实施例的A-A向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第一实施例的风机架和导风口的俯视 图。图5是本技术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第二实施例的B-B向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第二实施例的A-A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的俯视图,结合图2及图3所 示,分别为本技术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第一实施例的B-B向剖面图和塔体的A-A向 剖面图,所述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10包括塔身20和在塔身20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 风机架30、收水器架50、填料架60,所述塔身20包括一个出风口 24和两个进风口 26,所述 风机架30、收水器架50、填料架60均采用混凝土结构与塔身20整体现浇成型;在出风口 24和风机架30之间还设置有出风口挡板70,并且在所述进风口 26外对应设有进风口挡墙 22,所述出风口挡板70和进风口挡墙22也采用混凝土结构与塔身20整体现浇成型。所述出风口挡板70为弧形挡板,设置于出风口 24和风机架30之间接近于出风口 24处,该出风口挡板70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出风口 24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该出风口挡板70形成一收容部710,所述收容部710与出风口 24相对设置,用于容置穿过 出风口 24的物体和防止爆炸产生的强气流灌入塔体10内影响塔体10内设备的正常运转。结合图4所示,本技术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第一实施例的风机架和导风口 的俯视图,所述风机架30包括一体成形的圆环状支撑板310和连接板330,该支撑板310的 中心处为一圆形通风孔,所述连接板330穿过圆形通风孔的圆心横设于所述圆形通风孔内, 其两端分别与支撑板310相连接,该支撑板310和连接板330之间形成的空隙用于通风。在所述风机架30的支撑板310上远离入风口 26方向凸设有一环柱状结构的导风 口 40,该导风口 40在垂直方向上为支撑板310的同心圆环,该导风口 40采用混凝土结构与 风机架30整体现浇成型。所述收水器架50为多根设于塔身20内,相互间平行等距的横梁,且所述多根收水 器架5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填料架60为多块设于塔身20内相互间平行等距的横板,每块填料架60上等 间距的设有多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方形填料孔610,且在垂直于填料孔610方向各个填料架 60上位置相对的相邻两个填料孔610之间相通,所述填料孔610用于放置填料。所述进风口挡墙22对应设置于进风口 26外,和塔身20外壁形成纵向入风口 28, 使空气通过纵向入风口 28被吸入塔体10内,并减小横向风对塔体10内设备的影响。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为本技术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的第二实施例B-B向 剖面图和A-A向剖面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所述风机架30上 远离入风口 26方向,代替导风口 40凸设一导风单元40,,该导风单元40,为一设有通孔的 环状结构,该通孔有一出风端开口 410’和一入风端开口 430’,该导风单元40’通过该入风 端开口 430’与风机架30相连接,且该导风单元40’的通孔呈碗状由出风端开口 410’朝入 风端开口 430’渐缩,且该导风单元40’采用混凝土结构与风机架30整体现浇成型,该导风 单元40’与出风口挡板70共同形成气流通道,使空气流以较好的流场沿指定的方向流动。当往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10内抽风时,空气由纵向入风口 28被抽入塔体10 内,依次经过进风口 26、填料架60、收水器架50后穿过风机架30上的导风单元40’的入风 端开口 430’,并由该导风单元40’与出风口挡板70共同形成的气流通道导出出风口 24,排 出核级冷却塔塔体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各个部件和塔身20整体现浇成形,大幅度提高了塔体10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当地震发生时,能更好的的保护塔内设备,达到了核电厂最终热阱散热的冷却设备对抗震的 要求,此外,整体现浇成形使塔体10在风机的转速范围内不易产生共振,在运行时更加稳 定,大大减小了噪声。2、设置出风口挡板70,能防止高空坠物、强气流冲击直接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转; 在进风口设置进风口挡墙22,使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10能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如龙卷 风发生时减小横向风对设备的影响,保证塔内设备正常运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包括塔身和在塔身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风机架、收水器架、填料架,所述塔身包括至少一个出风口和至少一个入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架、收水器架、填料架均采用混凝土结构与塔身整体现浇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其特征在于在出风口和风机架之 间还设置有出风口挡板,所述出风口挡板采用混凝土结构与塔身整体现浇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挡板 为弧形挡板,该出风口挡板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出风口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面 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其特征在于风机架包括一体 成形的环状支撑板和连接板,该支撑板的中心处为一通风孔,所述连接板穿过通风孔的中 心横设于所述通风孔内,其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机架上 远离入风口方向凸设有环柱状导风口,该导风口在垂直方向上为支撑板的同心圆环,该导 风口采用混凝土结构与风机架整体现浇成型。6.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风式核级冷却塔塔体,包括塔身和在塔身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风机架、收水器架、填料架,所述塔身包括至少一个出风口和至少一个入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架、收水器架、填料架均采用混凝土结构与塔身整体现浇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彬李朝明李小燕潘文高张林徐征宇于卫忠吴克永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中联风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