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冷却塔空气动力涡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5178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站冷却塔空气动力涡流装置,设置于冷却塔进风口位置,所述涡流装置包括复数块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环绕所述冷却塔的进风口设置且紧贴冷却塔进风口的人字柱;两相邻导向板之间架设有一拉撑件,且所述相邻拉撑件之间相互连接。在不改变电站冷却塔建筑结构和内部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相互连接的拉撑件将各导向板整合成一整体的空气涡流装置,外部空气通过各相邻导引板间夹设形成的通道进入冷却塔,在塔内形成一定涡流,旋流空气与下淋的水混合更充分,强化了气液两相的传热与传质,提高冷却塔冷却效率,同时旋流气场会延续到冷却塔上部,使塔上排放气流充满度和刚性加强,抗环境风吹能力加强,从而可以减少冷却塔失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站冷却塔,尤指一种装设于电站冷却塔进风口位置的空气 动力涡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电站冷却塔中,强化循环冷却水与空气的换热技术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填料层 结构、材料以及塔内遮挡方面,虽然有人提出一种塔外进口整流装置,但是结构复杂,进口 风阻力较大,对于改善塔内气流混合与换热并不明显,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冷却塔外设整流装置,从而克 服现有的整流装置结构复杂、换热效果不佳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站冷却塔空气动力涡流装置,设 置于冷却塔进风口位置,所述涡流装置包括复数块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环绕所述冷却塔的 进风口设置且紧贴冷却塔进风口的人字柱;两相邻导向板之间架设有一拉撑件,且所述相 邻拉撑件之间相互连接。在不改变电站冷却塔建筑结构和内部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相互连接的拉撑件将各 导向板整合成一整体的空气涡流装置,外部空气通过各相邻导向板间夹设形成的通道进入 冷却塔,在塔内形成一定涡流,旋流空气与下淋的水混合更充分,强化了气液两相的传热与 传质,提高冷却塔冷却效率,同时旋流气场会延续到冷却塔上部,使塔上排放气流充满度和 刚性加强,抗环境风吹能力加强,从而可以减少冷却塔失水。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板与人字柱塔根所在圆周接触点切线的 夹角为15° 60°,经大量的实验证明在该度数范围内空气整流效果最佳。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拉撑件可以是板状,架设于所述导向板的上 端;也可以是杆状,此时包括一横杆与一竖杆,所述横杆架设于所述导向板的上端,所述竖 杆支撑于所述导向板的侧面。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板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 矩形或者弯曲弧四边形。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向板的材料为木板、混凝土墙、有机复合材 料或者金属板;所述拉撑件的材料为木质、金属、混凝土或者有机复合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装设有本技术空气动力涡流装置的冷却塔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冷却塔底部进风口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空气动力涡流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空气动力涡流装置中导引板的几种可选形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阅图1所示,电站冷却塔10包括一双曲面筒状的塔体11,在塔体11的底部(也 称之为塔根)环设有一圈人字柱12,用于支撑整个塔体11,且人字柱12本身以及各相邻人 字柱12间形成的空隙构成了该位置形成冷却塔10的进风口,本技术的空气动力涡流 装置即设置于该进风口位置。配合图2所示,本技术的空气动力涡流装置主要由导向板20和拉撑件30两 部分组成;其中导向板20环绕冷却塔进风口的一圈设置且紧贴冷却塔进风口的人字柱12,导向 板20与冷却塔塔根所在圆周接触点切线的夹角α取在15° 60°或120° 165°之间, 导向板20的材料可以选择木板、混凝土墙、玻璃钢等有机复合材料、金属板等制成,且配合 图4所示,导向板20的形状可以是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矩形或者弯曲弧四边形;需要 注意的是,对于同一空气动力涡流装置需要保证每一个导向板20的形状、几何尺寸及导向 角α取值相同;两相邻导向板之间架设有一拉撑件30,且相邻拉撑件30之间相互连接,从而使所 有导向板20形成一圈由拉撑件30连成的整体结构,确保本空气动力涡流装置长期竖立工 作的稳定与安全性;拉撑件30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板状结构,其架设于相邻导引板20的上 端,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杆状结构,此时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拉撑件30包括一横杆 31与一竖杆32,横杆31架设于导向板20的之间任何位置,竖杆32支撑于所述导向板20 的侧面。本空气动力涡流装置在相邻适当形状、尺寸和排布的导向板20之间形成合适的 空气通道,在冷却塔10的自生通风力作用下,环境中的空气被强制从空气通道进入,导向 板20使气流沿冷却塔10内壁成一定切向进入,从而使进入的空气流产生一定程度的旋转, 旋转空气流在上升过程中与喷淋下来的水产生接触与混合,发生气液两相流传热传质,使 塔内冷却水降温空气温度升高,达到了气液两相流混合的强化。其效果体现在一是提高了冷却效率,冷却水温下降约1 °C -2°C,提高发电效率约0. 1%-0. 3% ;二是冷却气流旋转上升使其在塔内的充满度和刚性加强,减少了冷却气流向空气 中的带水。此外,导向板20的遮挡作用,使冷却空气进入状态受环境影响大为减弱,从而降 低冷却塔冷却能力的波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站冷却塔空气动力涡流装置,设置于冷却塔进风口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装置包括复数块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环绕所述冷却塔的进风口设置且紧贴冷却塔进风口的人字柱;两相邻导向板之间架设有一拉撑件,且所述相邻拉撑件之间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站冷却塔空气动力涡流装置, 设置于冷却塔进风口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装置包括复数块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环绕所述冷却塔的进风口设置且紧贴冷却塔进风口的人字柱;两相邻导向板之间架设有一拉撑件,且所述相邻拉撑件之间相互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与冷却塔塔根所在圆周接触点 切线的夹角为15° 60°或120° 16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撑件呈板状,架设于所述导向板的上端。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军赵宇含王佐民韩家德高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