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7297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部件,其通过电磁感应被加热进而加热记录介质;加压部件,其构造为与加热部件接触及分离,并且通过与加热部件压力接触而在加压部件与加热部件之间形成咬合部分;第一弹性部件,其布置在加热部件的内侧,并且由于加压部件而在咬合部分处发生弹性变形;以及第二弹性部件和支撑部件中任意之一。第二弹性部件在固定到第一弹性部件和加热部件上的情况下布置在第一弹性部件与加热部件之间,并且与第一弹性部件相比在咬合部分处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率。支撑部件支撑加热部件和第一弹性部件以在加热部件与第一弹性部件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利用旋转驱动力使加热部件和第一弹性部件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安装在诸如使用电子照相法的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加热装 置(定影装置)利用电磁感应的加热方法。例如,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公报No. 2003-186322描述了这样一种利用电磁感应 方法的定影装置即,作为磁通产生单元的电磁感应线圈布置在由磁性金属制成的芯金属 圆筒形成的定影辊的内部,并且通过电磁感应线圈产生的感应磁场将涡电流感应到定影辊 而直接使定影辊自加热。一般而言,在加热装置中,与使用传统的定影辊的构造相比,通过使用热容量小的 带部件形成将要通过电磁感应被直接加热的加热部件,可减少将加热装置设定成可定影状 态所需的时间。然而,热容量小的加热部件还具有这样的特性即,热量容易流出,这阻碍了 将加热装置设定成可定影状态所需时间的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包括由带部件形成的加热部件的加热装置中减少将加热装置 设定成可定影状态所需的时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部件,其包括通过电磁感 应产生热量的发热层,并且所述加热部件利用通过电磁感应而被加热的所述发热层来加热 记录介质;加压部件,其构造为与所述加热部件接触及分离,并且所述加压部件通过与所述 加热部件相接触而在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形成咬合部分,所述咬合部分是所 述记录介质所穿过的部分;第一弹性部件,其布置在所述加热部件的内侧,并且由于来自所 述加压部件的按压力而在所述咬合部分处发生弹性变形;以及第二弹性部件和支撑部件中 任意之一,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在固定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加热部件两者上的情况下 布置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内周表面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弹 性部件相比在所述咬合部分处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率,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加热部件和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以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所述外周表面与所述加热部件的所述内周表 面之间形成间隙,当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支撑部件时,所述支撑部件使所述加热部件和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两者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一方面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接 触/分离单元,其使得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接触及分离。所述接触/分离单元将 所述加压部件设定在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分离的位置处直到所述加热部件被加 热到预定温度为止,并且,当所述加热部件被加热到所述预定温度时,所述接触/分离单元 将所述加压部件设定在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相接触的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二方面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具有比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导热率低的导热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在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二方面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所述 第二弹性部件,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相对于所述加热部件沿其宽度方向的中心而言布置 在所述加热部件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每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在所述加热装置的第四方面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具有 凹陷部分,所述凹陷部分形成在布置有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区域中。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在所述加热装置的第一方面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接 触/分离单元,其使得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接触及分离。所述接触/分离单元将 所述加压部件设定在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分离的位置处直到所述加热部件被加 热到预定温度为止,并且,当所述加热部件被加热到所述预定温度时,所述接触/分离单元 将所述加压部件设定在所述加压部件经由所述加热部件按压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在所述加热装置的第六方面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所述 支撑部件,并且所述支撑部件布置在所述加热部件的两个边缘部分的每一个边缘部分处并 且构造为当所述加压部件被设定在所述加压部件经由所述加热部件按压所述第一弹性 部件的位置处时,所述支撑部件的支撑所述加热部件的部分随着所述加热部件的变形而变 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在所述加热装置的第六方面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所述 支撑部件,并且所述支撑部件由下述部分形成主体部分,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主体 部分;以及弹性层部分,其布置在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并且具有比所述主体 部分的弹性变形率高的弹性变形率,并且,当所述接触/分离单元将所述加压部件设定在 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分离的位置处时,所述支撑部件使得所述加热部件经由所述 主体部分和所述弹性层部分而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在所述加热装置的第八方面中,所述支撑部件具有所述 主体部分,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主体部分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图 像;转印单元,其将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所述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加热单 元,其对转印有所述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加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部件,其包括通过 电磁感应产生热量的发热层,并且所述加热部件利用通过电磁感应而被加热的所述发热层 来加热所述记录介质;加压部件,其构造为与所述加热部件接触及分离,并且所述加压部件 通过与所述加热部件相接触而在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形成咬合部分,所述咬 合部分是所述记录介质所穿过的部分;第一弹性部件,其布置在所述加热部件的内侧,并且 由于来自所述加压部件的按压力而在所述咬合部分处发生弹性变形;以及第二弹性部件和 支撑部件中任意之一,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在固定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加热部件两者 上的情况下布置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内周表面之间,并且与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相比在所述咬合部分处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率,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 加热部件和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以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所述外周表面与所述加热部件的 所述内周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当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支撑部件时,所述支撑部件使所述 加热部件和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两者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十方面中,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接触/分离单元,其使得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接触及分离,并且所述加热单 元的所述接触/分离单元将所述加压部件设定在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分离的位 置处直到所述加热部件被加热到预定温度为止,并且,当所述加热部件被加热到所述预定 温度时,所述加热单元的所述接触/分离单元将所述加压部件设定在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 加热部件相接触的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方面,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十方面中,所述加热单元还 包括接触/分离单元,其使得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接触及分离,并且所述加热单 元的所述接触/分离单元将所述加压部件设定在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分离的位 置处直到所述加热部件被加热到预定温度为止,并且,当所述加热部件被加热到所述预定 温度时,所述加热单元的所述接触/分离单元将所述加压部件设定在所述加压部件经由所 述加热部件按压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在包括由带部件形成的所述加热部件的所述加热装置 中,与未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将所述加热装置设定成所述可定影状态所需的 时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与未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当将所述加热部 件设定成所述可定影状态时热量从所述加热部件漏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部件,其包括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热量的发热层,并且所述加热部件利用通过电磁感应而被加热的所述发热层来加热记录介质;加压部件,其构造为与所述加热部件接触及分离,并且所述加压部件通过与所述加热部件相接触而在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形成咬合部分,所述咬合部分是所述记录介质所穿过的部分;第一弹性部件,其布置在所述加热部件的内侧,并且由于来自所述加压部件的按压力而在所述咬合部分处发生弹性变形;以及第二弹性部件和支撑部件中任意之一,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在固定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和所述加热部件两者上的情况下布置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加热部件的内周表面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相比在所述咬合部分处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率,所述支撑部件支撑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以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所述外周表面与所述加热部件的所述内周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当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支撑部件时,所述支撑部件使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两者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场基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