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层陶瓷元件生产的叠压机载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65510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层陶瓷元件的生产领域,特别是指用于多层陶瓷元件生产的叠压机载板,包括一矩形载板本体,该矩形载板本体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边棱、第二边棱、第三边棱和第四边棱,在该第一边棱上设有一个或两个第一抓手让位槽,在该第三边棱上设有两个第二抓手让位槽,且在该第一抓手让位槽和该第二抓手让位槽中至少有一个让位槽的形状与其它让位槽的形状不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藉由在第一抓手让位槽和第二抓手让位槽中设计有至少一个让位槽的形状与其它让位槽的形状不同,使得叠压机可自动识别载板,保证载板取放于载板架上的位置、方向统一性,使得叠压时定位准确可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层陶瓷元件的生产领域,特别是指用于多层陶瓷元件生产的叠 压机载板。
技术介绍
在多层陶瓷元件如多层陶瓷电容器流延法生产过程中,首先在载带上流延形成陶 瓷电介质膜片,经烘干、剥离等处理后印刷内电极,将印刷有内电极的多层陶瓷电介质膜片 叠合层压后切割、烧结。在叠合层压时,载板放置于载板架上,在进行叠压时由机械抓手将 载板从载板架上取出并安放在叠压工位进行叠压,在叠压完成后再藉由机械抓手将载板取 回,放置于载板架上。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出现不能将载板放置整齐的情况,这主要是 因为现有技术中的载板上的供机械抓手把持的数个让位槽通常是形状相同、结构对称的, 叠压设备无法自动识别,从而无法保证载板取放于载板架上的位置、方向统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自动识别的用于多 层陶瓷元件生产的叠压机载板,从而保证载板取放于载板架上的位置、方向统一性。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多层陶瓷元件生产的叠压机载板,包括一矩形载板本体,该矩形载板本体包 括上表面、下表面及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边棱、第二边棱、第三边棱和第四边棱,在该第一 边棱上设有一个或两个第一抓手让位槽,在该第三边棱上设有两个第二抓手让位槽,且在 该第一抓手让位槽和该第二抓手让位槽中至少有一个让位槽的形状与其它让位槽的形状 不同。所述第一边棱、第二边棱、第三边棱和第四边棱两两相接处均形成第一弧形过渡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边棱、第二边棱、第三边棱和第四边棱的连接处 均形成第二弧形过渡角。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用于多层陶瓷元 件生产的叠压机载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藉由在第一抓手让位槽和第二抓手让位槽中设计有至少一个让位槽 的形状与其它让位槽的形状不同,使得叠压机可自动识别载板,保证载板取放于载板架上 的位置、方向统一性,使得叠压时定位准确可靠;第一边棱、第二边棱、第三边棱和第四边棱两两相接处均形成第一弧形过渡角,上 表面和下表面与第一边棱、第二边棱、第三边棱和第四边棱的连接处均形成第二弧形过渡 角,使得载板的棱角平滑,不会对其它装置和机构造成损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4为图1中B-B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用于多层陶瓷元件生产的叠压机载板,包括一矩形载 板本体10,矩形载板本体10包括上表面11、下表面12及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边棱13、第二 边棱14、第三边棱15和第四边棱16,在第一边棱13上设有两个第一抓手让位槽131、132, 在第三边棱15上设有两个第二抓手让位槽151、152,第一抓手让位槽131和第二抓手让位 槽151为三角形,第一抓手让位槽132和第二抓手让位槽152为矩形。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第一边棱13、第二边棱14、第三边棱15和第四边棱16 两两相接处均形成第一圆角R1,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与第一边棱13、第二边棱14、第三边 棱15和第四边棱16的连接处均形成第二圆角R2。本技术在使用时,由于第一抓手让位槽131、第二抓手让位槽151与第一抓手 让位槽132、第二抓手让位槽152的形状不同,使得叠压机可自动识别载板,保证载板取放 于载板架上的位置、方向统一性,使得叠压时定位准确可靠。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 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 的行为。权利要求用于多层陶瓷元件生产的叠压机载板,包括一矩形载板本体,该矩形载板本体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边棱、第二边棱、第三边棱和第四边棱,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边棱上设有一个或两个第一抓手让位槽,在该第三边棱上设有两个第二抓手让位槽,且在该第一抓手让位槽和该第二抓手让位槽中至少有一个让位槽的形状与其它让位槽的形状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多层陶瓷元件生产的叠压机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 棱、第二边棱、第三边棱和第四边棱两两相接处均形成第一弧形过渡角。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多层陶瓷元件生产的叠压机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表面和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边棱、第二边棱、第三边棱和第四边棱的连接处均形成第二弧形 过渡角。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多层陶瓷元件的生产领域,特别是指用于多层陶瓷元件生产的叠压机载板,包括一矩形载板本体,该矩形载板本体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边棱、第二边棱、第三边棱和第四边棱,在该第一边棱上设有一个或两个第一抓手让位槽,在该第三边棱上设有两个第二抓手让位槽,且在该第一抓手让位槽和该第二抓手让位槽中至少有一个让位槽的形状与其它让位槽的形状不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藉由在第一抓手让位槽和第二抓手让位槽中设计有至少一个让位槽的形状与其它让位槽的形状不同,使得叠压机可自动识别载板,保证载板取放于载板架上的位置、方向统一性,使得叠压时定位准确可靠。文档编号H01G13/00GK201741586SQ20102022662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9日专利技术者叶进发, 柯彬煌, 王凯星 申请人: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多层陶瓷元件生产的叠压机载板,包括一矩形载板本体,该矩形载板本体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边棱、第二边棱、第三边棱和第四边棱,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边棱上设有一个或两个第一抓手让位槽,在该第三边棱上设有两个第二抓手让位槽,且在该第一抓手让位槽和该第二抓手让位槽中至少有一个让位槽的形状与其它让位槽的形状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星叶进发柯彬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