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162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1
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包括框架单元本体、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和两排气机构,所述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相对设置在框架单元本体两端;两所述排气机构设置在框架单元本体上,相对位于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两侧,包括沿第一引脚或第二引脚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框架单元本体上的多个排气槽;本申请通过限定电容器框架的结构,增加排气机构,有效增加电容器模压时,模腔内空气的排出,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模压电容器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


技术介绍

1、模压电容器为降低内阻,提高产品集成化方便布板同步提高产品抗板弯等机械能力,产品趋于方形化设计,而模具设计时模具排气槽一般在熔体流动的末端进行排气,因产品方形化设计后,模具进料口与末端排气口距离变短,导致模腔内空气往往难以排干净,导致方形化产品模压后外观不良率较长条状产品合格率明显降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

2、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包括框架单元本体、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和两排气机构,所述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相对设置在框架单元本体两端;两所述排气机构设置在框架单元本体上,相对位于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两侧,包括沿第一引脚或第二引脚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框架单元本体上的多个排气槽。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端和间隔设置在第一引脚端上的两第一焊接筋条,所述第二引脚包括第二引脚端和设置在第二引脚端上的第二焊接筋条,两所述第一焊接筋条相对位于第二焊接筋条两侧。

5、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单元本体还包括环绕第一焊接筋条与第二焊接筋条设置的让位空框,所述排气槽从让位空框的外侧边向外延伸设置。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脚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引脚端顶部向下延伸的缺口槽,所述让位空框的最低处高于缺口槽的最低处。

7、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单元本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第一引脚端两侧向框架单元本体端部延伸的两第一延伸空框,所述第一延伸空框与相对的让位空框之间形成有间隔。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空框的上端低于缺口槽的最低处。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引脚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引脚端上位于第二焊接筋条后方的易折孔,所述让位空框的最高处低于易折孔的最高处。

10、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单元本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第二引脚端两侧向框架单元本体端部延伸的两第二延伸空框,所述第二延伸空框与相对的让位空框之间形成有间隔。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延伸空框的下端高于易折孔的最高处。

12、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框架单元之间的多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位于排气机构的下方。

13、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限定电容器框架的结构,增加排气机构,有效增加电容器模压时,模腔内空气的排出,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且具体限定让位空框与两第一延伸空框、第二延伸空框的位置关系,以防止电容器模压时,料液沿让位空框溢出至第一引脚端或第二引脚端两侧的空框上,与第一引脚端或第二引脚端形成连接,后续成品成型时可能引入的杂质,影响产品引脚成型效果,进而增加溢料清理的时间与人工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包括框架单元本体、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和两排气机构,所述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相对设置在框架单元本体两端;两所述排气机构设置在框架单元本体上,相对位于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两侧,包括沿第一引脚或第二引脚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框架单元本体上的多个排气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端和间隔设置在第一引脚端上的两第一焊接筋条,所述第二引脚包括第二引脚端和设置在第二引脚端上的第二焊接筋条,两所述第一焊接筋条相对位于第二焊接筋条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单元本体还包括环绕第一焊接筋条与第二焊接筋条设置的让位空框,所述排气槽从让位空框的外侧边向外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引脚端顶部向下延伸的缺口槽,所述让位空框的最低处高于缺口槽的最低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单元本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第一引脚端两侧向框架单元本体端部延伸的两第一延伸空框,所述第一延伸空框与相对的让位空框之间形成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空框的上端低于缺口槽的最低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脚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引脚端上位于第二焊接筋条后方的易折孔,所述让位空框的最高处低于易折孔的最高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单元本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第二引脚端两侧向框架单元本体端部延伸的两第二延伸空框,所述第二延伸空框与相对的让位空框之间形成有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空框的下端高于易折孔的最高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框架单元之间的多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位于排气机构的下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包括框架单元本体、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和两排气机构,所述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相对设置在框架单元本体两端;两所述排气机构设置在框架单元本体上,相对位于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两侧,包括沿第一引脚或第二引脚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框架单元本体上的多个排气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包括第一引脚端和间隔设置在第一引脚端上的两第一焊接筋条,所述第二引脚包括第二引脚端和设置在第二引脚端上的第二焊接筋条,两所述第一焊接筋条相对位于第二焊接筋条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单元本体还包括环绕第一焊接筋条与第二焊接筋条设置的让位空框,所述排气槽从让位空框的外侧边向外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于模压排气的电容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引脚端顶部向下延伸的缺口槽,所述让位空框的最低处高于缺口槽的最低处。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惠茹蔡约轩吴育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