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集聚装置以及具备它的图像形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44791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片材集聚装置,其由简单的构造紧凑地构成,能按照页码顺序可靠地对从排纸口连续输出的片材进行部分对齐集聚,在排纸口和片材集聚组件之间配置输入引导部件,上述输入引导部件由以下部分构成:转动支点;以此转动支点为中心与上述片材集聚组件的装载量相应地摆动,将从上述排纸口送来的片材前端向最上片材之上引导的滑动接触引导面;与上述滑动接触引导面相连,按压上述片材集聚组件上的最上片材的压纸部,此输入引导部件从上述排纸口向排纸方向按照滑动接触引导面、压纸部的顺序排列,上述止动器组件,以从上述排纸口送来的片材的前端最初抵接于上述滑动接触引导面的接触点与装载在上述片材集聚组件上的片材的后端相比位于排纸方向下游侧的方式,对片材的前端位置进行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从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片材进行整理集聚的 片材集聚装置,涉及片材的整理集聚机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一般地,对从图像形成装置等输出的片材进行整理的集聚装置,例如作为后处理 装置等已被广泛使用。而且,其构造是,在排纸口的下游侧形成阶梯差而配置了集聚托盘, 由排纸口的排纸辊将片材向托盘上方输出,由此,依次堆积收纳在上方。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2006-00838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由图像形成 装置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片材整理并集聚在处理托盘上,在对此片材摞的中央进行了卡钉装 订后相互折叠,完成杂志加工的装置。在该文献中,将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输入配置在 垂直方向的路径内,在此路径上配置了排纸辊,在其下游侧形成阶梯差地配置了集聚托盘。 而且,配置了将集聚在此集聚托盘上的片材摞装订在一起的卡钉单元和进行杂志折叠的折 叠单元。在这样的片材整理装置中,需要以保证从排纸口输入的片材和已经被集聚的片材 的页码顺序的方式考虑。这是因为,若在将后续片材输入到被集聚的先行片材之上时,先行 片材的后端卷曲地向上挤,则后续片材潜入其下,使页码顺序杂乱。因此,以往,虽然未被作为对比文件公开,但大量使用如下排纸机构在排纸口和 集聚托盘之间形成足够的阶梯差,即使集聚的先行片材的后端向上方卷曲,也使后续片材 进一步从其上进入而落下。在这样的排纸结构中,因为在排纸口和托盘之间设有大的阶梯 差,所以存在装置大型化的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使集聚托盘向来自排纸口的片材卷回的方向倾斜, 防止后续片材混乱进入。虽然这样通过使片材向与导致错页的卷曲相反的方向卷回,确保 了页码顺序,但是,由于被集聚的先行片材的卷曲程度或输入片材的前端卷曲,所以存在页 码顺序杂乱的情况。另外,日本公开专利平成09-118468号公报(专利文献2)的装置,在排纸口和集 聚托盘之间呈桨(paddle)状地设置了旋转的引导部件,每逢片材从排纸口进入,都使此引 导部件旋转,由此确保了页码顺序。即,提出了如下的机构当片材前端从排纸口进入时,引 导部件位于堆积片材之上,对其输入进行引导,在输入片材后,引导部件旋回,恢复到最上 片材之上。同样,日本公开专利2008-297060号公报(专利文献3)的装置,在排纸口和集聚 托盘之间设置旋回运动的引导部件,每逢片材进入,都使此引导器进行旋回运动。进而,虽 未被作为对比文件公开,但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页码顺序杂乱,通过使输入到集聚托盘的片 材转回(switch back),使片材后端向排纸口的后方侧后退来确保页码顺序这样的装置也 已被公知。在上述的那样的片材的整理集聚装置中,在对从排纸口输出的片材进行装载收纳时,出现因此输入片材潜入集聚片材之间而导致的页码顺序杂乱的问题。因此,以往,将在 排纸口和集聚托盘之间形成的阶梯差(落差)形成为输出片材的前端不进入被集聚的片材 后端的程度。因此,因为在排纸口和其下游侧的托盘之间,作为阶梯差需要有数十厘米的落 差,所以,不得不使装置大型化。另外,虽然为了谋求装置的小型化,也尝试了在集聚托盘的后端部配置桨状的引 导部件的情况,但是,在连续输出的片材的间隔之间使引导部件旋回180度或360度,对装 置的高速化有很大的影响。另外,虽然同样也提出了使输入到集聚托盘的片材转回,使片材后端后退的方案, 但是,使连续输出的片材每次都前进后退运动在高速处理方面成为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想到在集聚托盘的排纸口端呈舷梯状地设置引导部件,由此引导 部件防止片材向上挤,同时,对输入片材的前端进行引导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以通过简单的构造紧凑地构成能够对从排纸口连续输出的片材按照页码 顺序可靠进行整理集聚的片材集聚装置为主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在排纸口和片材集聚组件之间配置输入引导部件,将 此输入引导部件由以下部分构成转动支点;以此转动支点为中心与片材集聚组件的装载 量相应地摆动,将从排纸口送来的片材前端向最上片材之上引导的滑动接触引导面;与滑 动接触引导面相连,按压片材集聚组件上的最上片材的压纸部构成。与此同时,从排纸口朝 向排纸方向按照转动支点、滑动接触引导面、压纸部的顺序配置。而且,其特征在于,由对装载在片材集聚组件上的片材的前端位置进行限制的止 动器组件,以从排纸口送来的片材的前端最初抵接于上述滑动接触引导面的接触点与装载 在片材集聚组件上的片材的后端相比位于排纸方向下游侧的方式,对片材的前端位置进行 限制。如果下面详述其结构,则具备输出片材的排纸口 36 ;在排纸口的下游侧形成阶梯 差地配置并装载收容来自排纸口的片材的片材集聚组件35 ;对装载在片材集聚组件上的 片材的前端位置进行限制的止动器组件40 ;使此止动器组件与片材长度相应地进行位置 移动的止动器驱动组件MS ;将来自排纸口的片材向集聚在片材集聚组件上的最上片材之 上进行引导的输入引导部件45。而且,输入引导部件45由以下部分构成转动支点45x;以此转动支点为中心与片 材集聚组件的装载量相应地摆动,将从排纸口送来的片材前端向最上片材之上引导的滑动 接触引导面45a;与滑动接触引导面相连,按压片材集聚组件上的最上片材的压纸部45b。此输入引导部件,从排纸口向排纸方向按照转动支点、滑动接触引导面、压纸部的 顺序排列,止动器组件以从排纸口送来的片材的前端最初抵接于滑动接触引导面的接触点 与装载在片材集聚组件上的片材的后端相比位于排纸方向下游侧的方式,对片材的前端位 置进行限制。本专利技术,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将片材从排纸口向片材集聚组件引导的输入引导部 件,g卩,将转动支点,和以该转动支点为中心摆动、将来自排纸口的片材前端向堆积片材之 上引导的滑动接触引导面,以及按压堆积片材的最上片材的压纸部朝向排纸方向地按照转动支点、滑动接触引导面、压纸部的顺序进行配置,来自排纸口的片材前端最初抵接于滑动 接触引导面的接触点与已被装载的片材的后端相比位于排纸方向下游侧,因此,起到以下 的效果。来自排纸口的片材由输入引导器可靠地向已被堆积的片材的最上部引导。S卩,因 为输入引导器朝向排纸方向按照转动支点、滑动接触引导面、压纸部的顺序排列,所以,在 压纸部按压已被收纳的堆积片材的状态下,将由排纸口送来的片材沿滑动接触引导面向最 上片材之上引导。与此同时,由于此滑动接触引导面以片材前端最初抵接的接触点与堆积 片材的后端相比位于排纸方向下游侧的方式形成,所以不存在页码顺序前后杂乱的情况。另外,因为输入引导部件不像以往的桨式旋转体的那样使用驱动马达等驱动源, 仅是从排纸口可摆动地被轴支承于片材集聚组件的构造,所以,能够得到故障少、耐久性好 的片材集聚机构。进而,本专利技术通过构成为可对输入引导器的片材按压力进行强弱调整,操作者能 够输入例如片材的纸厚信息、材质等产生卷曲的容易程度等信息,基于此输入信息进行由 输入引导部件对片材按压力进行强弱调整的控制。在此情况下的片材按压力的强弱调整, 例如以在输入引导部件上可卡合脱离地装备加载弹簧,对此加载弹簧的作用进行卡合脱离 控制的方式构成。附图说明图1是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图1的系统中的后处理装置的整体说明图。图3是表示图2的后处理装置的转回输送路的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片材集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依次输出片材的排纸口;在上述排纸口的下游侧形成阶梯差地配置,装载收容来自排纸口的片材的片材集聚组件;对装载在上述片材集聚组件上的片材的前端位置进行限制的止动器组件;若使此止动器组件与片材长度相应地进行位置移动,则将来自上述排纸口的片材向集聚在上述片材集聚组件上的最上片材之上引导的输入引导部件,上述输入引导部件由以下部分构成:转动支点;以此转动支点为中心与上述片材集聚组件的装载量相应地摆动,将从上述排纸口送来的片材前端向最上片材之上引导的滑动接触引导面;与上述滑动接触引导面相连,按压上述片材集聚组件上的最上片材的压纸部,此输入引导部件从上述排纸口向排纸方向按照滑动接触引导面、压纸部的顺序排列,上述止动器组件,以从上述排纸口送来的片材的前端最初抵接于上述滑动接触引导面的接触点与装载在上述片材集聚组件上的片材的后端相比位于排纸方向下游侧的方式,对片材的前端位置进行限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窪田一太朗近藤司
申请(专利权)人:立志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