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片结构改进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33951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它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开正负极片的隔膜,所述的负极片均匀等距折叠,所述的正极片呈分立单片状,分别完全夹在负极片的对折槽中。所述负极片的叠片横截面呈“V”形,或呈“W”形。该结构的电池使得负极片的引出端的层数大量减少,降低了极耳焊接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它还可以有效保证负极片完全覆盖住正极片,提高了电芯的一致性和可靠度、且电池有良好的倍率性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片结构改进的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电池的叠片结构有叠片和卷绕两种,叠片结构适合大型电池和高倍率电池,但是其生产效率低,当叠片层数较多时,多层铜箔与镍极耳焊接较难且极片定位较难,容易出现负极不能完全覆盖住正极的现象;卷绕结构不适合应用于大型电池或高倍率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应用于大型电池或高倍率电池,且极片定位准确的叠片结构改进的电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叠片结构改进的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开正负极片的隔膜,所述的负极片均匀等距折叠,所述的正极片呈分立单片状,分别完全夹在负极片的对折槽中。进一步:在上述叠片结构改进的电池中,所述负极片的叠片横截面呈“V”形,负极叠片由数个负极片组成,正极片完全夹在“V”形槽中。或者所述负极片的叠片横截面呈“W”形,正极片完全夹在负极片的对折槽中。再进一步:在上述叠片结构改进的电池中,每一张负极片和正极片均有一个电极引出端,这样能保证电量的准确引出。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叠片结构改进的电池中,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开正负极片的隔膜,所述的负极片均匀等距折叠,所述的正极片呈分立单片状,分别完全夹在负极片的对折槽中。众所周知,负极片的引出端一般是铜箔,铜箔很难焊接,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后,这样负极片的引出端的层数就大量减少,降低了极耳焊接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极片的结构还可以有效保证负极片完全覆盖住正极片,提高了电芯的一致性和可靠度、电池有良好的倍率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负极片叠片横截面是“V”形时,其正负极片、隔膜整体叠片的横截面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负极片叠片横截面是“W”形时,其正负极片、隔膜整体叠片的横截面结构图;其中1正极片、2负极片、3隔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技术结构原理作进一步详细描叙:-->如图1:一种叠片结构改进的电池,包括正极片1、负极片2和隔开正负极片的隔膜3,所述的负极片2均匀等距折叠,所述的正极片1呈分立单片状,分别完全夹在负极片2的对折槽中。所述负极片2的叠片横截面呈“V”形,负极叠片由数个负极片组成,正极片1完全夹在“V”形槽中。每一张负极片2和正极片1均有一个电极引出端。如图2:一种叠片结构改进的电池,包括正极片1、负极片2和隔开正负极片的隔膜3,所述的负极片2均匀等距折叠,所述的正极片1呈分立单片状,分别完全夹在负极片2的对折槽中。所述负极片2的叠片横截面呈“W”形,正极片1完全夹在负极片2的对折槽中。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方式,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现方式。也就是说,在没有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片结构改进的电池,包括正极片(1)、负极片(2)和隔开正负极片的隔膜(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片(2)均匀等距折叠,所述的正极片(1)呈分立单片状,分别完全夹在负极片(2)的对折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片结构改进的电池,包括正极片(1)、负极片(2)和隔开正负极片的隔膜(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片(2)均匀等距折叠,所述的正极片(1)呈分立单片状,分别完全夹在负极片(2)的对折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结构改进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2)的叠片横截面呈“V”形,负极叠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巍孙迎新刘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聚能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