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边坡叠片式充砂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02975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土边坡叠片式充砂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软土边坡中钻取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穿设在软土边坡中,所述排水孔用于将软土边坡中的渗水排放至软土边坡的外侧;S2、沿排水孔孔壁向排水孔中置入支撑件组,所述支撑件组用于支撑排水孔的孔壁。其中支撑件组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可根据软土边坡的渗水特征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软土边坡中设置排水孔,从而利用排水孔将软土边坡中的渗水及时排放至软土边坡外,从而能有效避免软土边坡因渗水发生失稳现象,提高软土边坡整体牢固度和耐久性;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支撑件组对排水孔孔壁的支撑作用,有效避免排水孔在挤压外力作用下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软土边坡叠片式充砂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软土边坡是指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常见于基坑、渠道、土坝、路堤等经人工挖、填的土工建筑物的边缘处。软土边坡特别是高边坡,视其重要性及工程等级需要,通常会在其侧边施加挡土墙。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201420378186.X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软土侧向位移的水泥土墙结构,位于软土边坡、基坑或地面堆载的土体中,包括水泥土直墙与水泥土拱墙,所述的水泥土直墙并排设置在待处理土体中,所述的水泥土拱墙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水泥土直墙的侧面,并与相邻的两个水泥土直墙形成U形;所述的水泥土直墙与水泥土拱墙中均设有水泥搅拌桩,所述的水泥土拱墙与水泥土直墙的厚度相同,所述的水泥土拱墙的两端恰好搭接在相邻的两个水泥土直墙的侧面上。上述现有技术中用于控制软侧向位移的水泥土墙结构存在如下缺陷:该水泥土墙中并未设置任何排水结构,从而导致软土边坡中的渗水无法及时排出,进而影响到软土边坡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土边坡叠片式充砂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软土边坡(1)中钻取排水孔(3),所述排水孔(3)穿设在软土边坡(1)中,所述排水孔(3)用于将软土边坡(1)中的渗水排放至软土边坡(1)的外侧;S2、沿排水孔(3)孔壁向排水孔(3)中置入支撑件组(4),所述支撑件组(4)用于支撑排水孔(3)的孔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边坡叠片式充砂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软土边坡(1)中钻取排水孔(3),所述排水孔(3)穿设在软土边坡(1)中,所
述排水孔(3)用于将软土边坡(1)中的渗水排放至软土边坡(1)的外侧;
S2、沿排水孔(3)孔壁向排水孔(3)中置入支撑件组(4),所述支撑件组(4)用于支
撑排水孔(3)的孔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软土边坡叠片式充砂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
(3)的内端延伸至软土边坡(1)中的隔水层(11)的侧壁处,所述步骤S1中在钻取排
水孔(3)之前,需先检测软土边坡(1)中隔水层(11)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软土边坡叠片式充砂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
组(4)包括与排水孔(3)孔壁的下端相贴合的下支撑件(41)和与排水孔(3)孔壁的
上端相贴合的上支撑件(42),所述上支撑件(42)放置在下支撑件(41)上,所述上支
撑件(42)与下支撑件(41)之间具有沿排水孔(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孔(43),所述
内孔(43)与排水孔(3)相通,所述内孔(43)中设有粗砂垫层(45),所述步骤S2中
在将支撑件组(4)置入排水孔(3)之前,需先进行支撑件组(4)组装,所述支撑件组
(4)组装包括如下步骤:
S21、向下支撑件(41)中填充粗砂垫层(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计山姜守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