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夹持工件的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1137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夹持工件的传动结构,包括一个圆形舵盘和两个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杆分别耦接于舵盘上距离圆心一定距离的以圆心为中心的对称位置上,两个连杆的柄端分别设置一与舵盘所在平面垂直且同向的手指,形成手指对,用于夹持工件;圆盘中心具有一凹槽齿轮结构,能够与驱动结构上相对应的凸起齿轮耦合,并通过该齿轮结构驱动圆盘而带动连杆两端上的柄上的手指运动。该传动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 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夹持工件的传动结构,属于自动控制、机械等交叉领域。
技术介绍
工业机器人的机械部分的设计是工业机器人设计的重要部分,虽然工业机器人不 同于专用设备,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是,要设计和制造万能机器人是不现实的。不同应 用领域的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上的差异比工业机器人的其它系统设计上的差异大得 多。用在工业上的机器人的手一般称之为末端操作器,它是机器人直接用于抓取和握紧 (吸附)专用工具(如喷枪、扳手、焊具、喷头等)进行操作的部件,它具有模仿人手动作的 功能,并安装于机器人手臂的前端。由于被握工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质及表面状态的不 同,工业机器人末端操作器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分为夹钳式取料手、吸附式取料手、专用 操作器及转换器、仿生多指灵巧手。在机器人手爪应用中,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 节状的手指组成。手指是直接与工件接触的部件。手部松开和夹紧工件,就是通过手指的 张开与闭合来实现的。机器人的手部一般有两个手指,也有三个或多个手指,其结构形式常 取决于被夹持工件的形状和特性。常见的手指的形状有V型指,平面指,长指等。指面的形 状常有光滑指面、齿形指面、和柔性指面等。光滑指面平整光滑,用来夹持已加工表面,避免 已加工表面受损;齿形指面的指面刻有齿纹,可增加夹持工件的磨擦力,以确保夹紧牢靠, 多用来夹持表面粗糙的毛坯或半成品;柔性指面内镶橡胶、泡沫、石棉等物,有增加磨擦力, 保护工件表面,隔热等作用,一般用于夹持已加工表面、炽热件,也适于夹持薄壁件和脆性 工件。手抓中具有传动机构,它是向手指传递运动和动力,以实现夹紧和松开动作的机构。 传动机构根据手指开合的动作特点分为回转型和移动型。回转型又分为一支点回转和多支 点回转。根据手爪夹紧是摆动还是平动,又可分为摆动回转型和平动回转型。虽然机器人手爪广泛应用于夹持工件,但是其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是 机器人手爪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低。申请人经过多年的研究,致力于设计出一种成本经 济,操作、设计简单的应用于机器人手爪中的传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夹持工件的传动结构,包括一个圆形舵盘和两个连 杆,所述两个连杆分别耦接于舵盘上距离圆心一定距离的以圆心为中心的对称位置上,两 个连杆的柄端分别设置一与舵盘所在平面垂直且同向的手指,形成手指对,用于夹持工件; 圆盘中心具有一凹槽齿轮结构,能够与驱动结构上相对应的凸起齿轮耦合,并通过该齿轮 结构驱动圆盘而带动连杆两端上的柄上的手指运动。进一步,该传动结构连接一直流伺服电机,所述直流伺服电机电机正转,连杆伸 开,手爪张开;直流伺服电机反转,连杆收缩,手爪闭合。所述舵盘双连杆结构的舵盘中心具有一凹槽齿轮结构,能够与伺服电机上相对应 的凸起齿轮耦合,并通过该齿轮结构驱动圆盘而带动连杆两端上的柄上的手指运动;所述舵盘双连杆机构设置于上端盖内部,与所述圆弧形手指对相连接,双连杆的运动带动圆弧 形手指对沿所述凹槽运动,实现对工件的加紧和放松;伺服电机与舵盘中心耦接,伺服电机 能够正反旋转,当伺服电机顺时针转动时,其带动舵盘顺时针转动,经连杆传动,连杆上的 圆弧形手指对沿着凹槽向舵盘中心移动,实现对工件的加紧;反之当伺服电机逆时针转动 时,其带动舵盘逆时针转动,经连杆传动,连杆上的圆弧形手指对沿着凹槽向远离舵盘中心 移动,实现对工件的放松。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 型所展示的舵盘双连杆结构;图2是本技术所展示的舵盘双连杆结构实物;图3是本技术展示的机械手手爪的结构;图4是本技术的舵盘双连杆结构的驱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展示的舵盘双连杆结构的几何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展示的手爪抓紧工件时舵盘双连杆结构的几何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展示的手爪完全放松工件时舵盘双连杆结构的几何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节约 经济成本与操作、设计简单、设计参数少,优选地,本技术所展示的机器人手爪具有一 舵盘双连杆结构,其具体结构在后文中详细说明。应当注意,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 定,仅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宗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预见到,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的诸 如V型指还是平面指夹钳式、吸附式结构。参见附图1、2,附图1示出了该舵盘双连杆结构得结构图,附图2示出了一种舵 盘双连杆结构实物。该结构包括一个圆形舵盘和两个连杆,所述两个连杆分别耦接于舵盘 上距离圆心一定距离的以圆心为中心的对称位置上,两个连杆的柄端分别设置一与舵盘所 在平面垂直且同向的手指,用于夹持工件;圆盘中心具有一凹槽齿轮结构,能够与驱动结构 上相对应的凸起齿轮耦合,并通过该齿轮结构驱动圆盘而带动连杆两端上的柄上的手指运 动。该结构采用直流伺服电机来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流伺服电机正转,连杆伸开,手爪 张开;直流伺服电机反转,连杆收缩,手爪闭合。由于车床、铣床加工的零件多属圆柱形的,所以在设计手爪时要选V型指,防止工 件在中途脱落,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手爪采用了圆弧型手指,并加设了橡胶 垫,这样,相对于V型指能更牢固的夹持工件。如图3所示,上述图示出了本技术展示的机械手手爪的结构。参见附图3,本 技术展示的机械手手爪包括以下部件圆弧形手指对⑴;铜柱⑵;前挡板⑶;上 端盖⑷;下端盖(5);伺服电机(6),以及舵盘双连杆结构(图3中由于遮挡而未示出)。 其中所述前挡板(3)分为上下挡板,所述上下挡板以所述圆弧形手指对为界,对称设置于 所述圆弧形手指对的上下两侧,以阻止所述圆弧形手指对沿与前挡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方向 上的运动;铜柱(2)设置在上端盖(4)之上,铜柱数量至少为两个,也可以为多个;上端盖 上设有两个对称的凹槽,用于引导圆弧形手指对的运动。伺服电机(6)设置于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上端盖上的铜柱(2)插入到伺服电机上的孔中,形成对伺服电机的固定,伺服电 机上具有与铜柱相等的、用于固定伺服点机的孔。图2a的左上角示出了组合后的机械手手 爪抓紧工件的情形。进一步参见图4,舵盘双连杆结构的舵盘中心具有一凹槽齿轮结构(图中未示 出),能够与卫伺服电机上相对应的凸起齿轮耦合,并通过该齿轮结构驱动圆盘而带动连杆 两端上的柄上的手指运动;所述舵盘双连杆机构设置于上端盖内部,与所述圆弧形手指对 相连接,双连杆的运动带动圆弧形手指对沿所述凹槽运动,实现对工件的加紧和放松;伺服 电机与舵盘中心耦接,伺服电机能够正反旋转,如图4,当伺服电机顺时针转动时,其带动舵 盘顺时针转动,经连杆传动,连杆上的圆弧形手指对沿着凹槽向舵盘中心移动,实现对工件 的加紧;反之当伺服电机逆时针转动时,其带动舵盘逆时针转动,经连杆传动,连杆上的圆 弧形手指对沿着凹槽向远离舵盘中心移动,实现对工件的放松。接下来说明本技术的效果。圆弧手指对之间的距离范围决定了该圆弧手指对 所能夹持工件的大小。如图5所示,点A对应舵盘的中心,点B对应连杆与舵盘的耦接点, 点C表示圆弧形手指。当手指处于抓紧工件的状态时,此时两连杆与舵盘的耦接点之间的 连线垂直于圆弧形手指对之间的连线(此时的状态可以由图1所示来近似示意)。参见图6,设χ为闭合时圆弧手指对之间的距离,y为连杆与舵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夹持工件的传动结构,包括一个圆形舵盘和两个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杆分别耦接于舵盘上距离圆心一定距离的以圆心为中心的对称位置上,两个连杆的柄端分别设置一与舵盘所在平面垂直且同向的手指,形成手指对,用于夹持工件;圆盘中心具有一凹槽齿轮结构,能够与驱动结构上相对应的凸起齿轮耦合,并通过该齿轮结构驱动圆盘而带动连杆两端上的柄上的手指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洪红刘晓彤郑业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联合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