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0772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通过对HCFL的结构进行研究,从而可以实现最冷点的温度调整,并可以实现发光效率(亮度效率)的提高的背光源以及采用了该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一对灯丝8之中,使一方的灯丝8和一方的管端部10的距离(阴极长),比另一方的灯丝8和另一方的管端部10的距离(阴极长)长。由此,至少可以将较长的阴极长侧的管端部10作为最冷点。进而,将热阴极荧光管1的管端部10配置在灯室的外侧。由此,可以将设定在热阴极荧光管1的管端部10的最冷点配置在温度较低的灯室的外侧,从而可以降低最冷点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源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用于提高背光源的发光效率的 有效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08-262818号公报(专利文献1)和日本特表2008-5046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的技术,即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所使用的HCFL(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热阴极荧光灯)的发热问题进行冷却对策。具体地说,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例如在32英寸的画面尺寸的液晶显示器(液 晶显示装置)中,配置了 6根灯管的外径为12mm的热阴极荧光灯的背光源的例子。并 且,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HCFL的灯丝配置在离形成在管端部的灯头仅IOmm的内 侧,并设置覆盖该灯丝的金属制灯座,从而实现降低灯丝的温度。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形成于管端部的灯头内部以包围排气管的方式设置金 属传热元件,从而冷却管端部的技术。由此,可以使HCFL的冷点(最冷点)的温度降 低,因此就可以提高发光效率(亮度效率)。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6281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表2008-504646号公报近年来,从地球变暖问题的观点出发,电器的节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薄型 液晶τν(电视)和显示器等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强烈要求降低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作为 组件的全部电力(组件电力)。液晶显示装置具备背光源,通常,组件电力的一半以上是 背光源的电力。因而,要想减少组件电力,有效的方法是减少背光源的电力。现在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背光源,作为光源大部分都采用作为荧光管(灯)的 一种的 CCFL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冷阴极荧光灯)。CCFL 由于采用 了 4mm Φ 以下的细管,因此在由背光源的薄型化带来的组件的薄型化方面是有利的,并且具有每 一根的价格便宜的优点。但是,由于薄型液晶TV等的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装置)的 大型化(例如,32型以上),荧光管长度(灯管长度)变得更长。一旦像这样荧光管长 度变长,驱动电压就进一步高压化,存在CCFL的点灯电路变得复杂,且消耗电力变高 的倾向。另外,由于投入每一根的电力较小,因此为了确保画面亮度,必须增加荧光管 (灯管)的根数,存在部件成本增大,且耗费组装工时的问题。相对于此,HCFL (Hot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热阴极荧光灯)在电极上采用 了灯丝,与CCFL相比,具有高输出且高效的特征。因此,可以认为采用HCFL的方法 在组件电力减少方面是有利的。在具有这种特征的HCFL中,提高发光效率(亮度效率) 在组件电力的减少方面是有效的。HCFL的发光效率由在构成HCFL的灯管(荧光管)内 形成的最冷点的温度决定。所谓的最冷点,是指在将HCFL点灯的情况下,在灯管(荧 光管)内温度变为最低的区域。在通常的HCFL中,该最冷点形成于灯管(荧光管)的 中央部,例如,是70°C左右。可是,当最冷点的温度为70°C左右时,发光效率并不是最佳值,存在不能充分地提高发光效率的问题。即,在现有的HCFL中,由于在结构上最 冷点形成于灯管(荧光管)的中央部,并且不能将最冷点的温度设定为发光效率(亮度效 率)为最高的温度,因此存在不能充分地提高HCFL的发光效率的问题。于是,考虑将最冷点的温度调整为发光效率(亮度效率)为最大的温度。但是, 在现有的HCFL中,由于最冷点所形成的区域是灯管(荧光管)的中央部,因此难以调节 温度。也就是说,如果考虑在灯管(荧光管)的中央部,为了降低温度,例如,以覆盖 灯管(荧光管)的中央部的方式设置散热板,则该散热板就会遮挡从灯管(荧光管)的中 央部发出的光,存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变暗的问题。即,在形成最冷点的灯管(荧光 管)的中央部,难以调整最冷点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对HCFL的结构进行研究,从而可以调整最冷点 的温度,并可以实现发光效率(亮度效率)的提高的背光源以及采用了该背光源的液晶显 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新的特征,从本说明书的叙述以及附图中将会更 加明确。如果简单地说明在本申请中公开的专利技术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利技术的概要,则内容 如下。具有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具备热阴极荧光灯和配置有上 述热阴极荧光灯的灯室,上述热阴极荧光灯具有在内表面上形成有荧光体的灯管、和设 在上述灯管内并放出热电子的一对灯丝,上述灯管的至少一方的管端部是上述热阴极荧 光灯的最冷点。另外,具有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背光源,其特征在于,上 述背光源具备热阴极荧光灯和配置有上述热阴极荧光灯的灯室,上述热阴极荧光灯具有 在内表面上形成有荧光体的灯管、和设在上述灯管内并放出热电子的一对灯丝,上述灯 管的至少一方的管端部是上述热阴极荧光灯的最冷点。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如果简单地说明在本申请中公开的专利技术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利技术所得到的效 果,则内容如下。通过使设在背光源内的HCFL的最冷点的温度最佳化,可以提高发光效率(亮度 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所采用的背光源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1的背光源的热阴极荧光管的概略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热阴极荧光管的管端温度与灯管的管端部、灯丝间距离(阴极长)的 关系的曲线图。图4是表示在热阴极荧光管的较长一方的阴极长为40mm的情况下,亮度效率和 最冷点温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2的背光源的热阴极荧光管的概略结构的图。图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背光源的通气口,通气口是具有3mm X 9mm的孔的 网状结构的情况的图。图7是表示用于对实施方式2的背光源的通气口进行开闭的通气口开闭盖的图。图8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3的背光源的热阴极荧光管的概略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4的背光源的热阴极荧光管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热阴极荧光管的管端部上的散热器的位置的放大图。图11 (a)以及(b)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散热器的散热片结构例的图。图12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5的背光源的热阴极荧光管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3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5的背光源的其他热阴极荧光管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4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5的背光源的其他热阴极荧光管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5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6的背光源的热阴极荧光管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6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6的背光源的其他热阴极荧光管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7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7的背光源的热阴极荧光管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8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8的背光源的热阴极荧光管的概略结构的图。图中1-热阴极荧光管,2-反射板,2a_反射板底面,2b_反射板侧面,2c-反射板侧 面,2d-反射板侧面孔,3-点灯电路,4-下外壳,5-灯管,6-灯头,7-针,8-灯丝, 9-引线,10-管端部,Ila-通气口(吸气口),lib-通气口(排气口),12-隔板,13-通 气路,14-孔,15-通气口开闭盖,16-风扇,17-散热器,17a-圆筒部,17b_散热片, 18-反射器,19-上部,20-散热反射器,20a-圆筒部,20b_散热片,21-双面反射器, 21a-切口,22-耐热绝热器,LF (H)-距离,LF (L)-距离,LH-距离,L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具备热阴极荧光灯和配置有上述热阴极荧光灯的灯室,上述热阴极荧光灯具有在内表面上形成有荧光体的灯管、和设在上述灯管内并放出热电子的一对灯丝,上述灯管的至少一方的管端部是上述热阴极荧光灯的最冷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健一三上佳朗今村伸片岸诚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